張經緯觀點:牛津出版社2024年度詞彙腦腐/腦耗(Brain Rot)的因應之道

作者認為,網絡上低質量信息泛濫的狀況表明現代科技,特別是社交媒體,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深遠影響和潛在的危害。(AP)

腦腐/腦耗 (Brain Rot) 獲選 2024 牛津出版社年度詞彙

2024年12月2日,牛津大學出版社將「腦腐/腦耗」(brain rot)評選為2024年度詞彙,這反映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擔憂:低品質網路內容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日益嚴重,該詞語在2023年至2024年間的使用頻率增長了230%

「腦腐/腦耗」意義

「腦腐/腦耗」形容沉迷於瑣碎或低品質的網路內容,導致精神衰退或思維能力下降的現象。許多人擔心沉迷於無休止的社交媒體流覽、毫無意義的視頻觀看以及淺薄資訊的攝取,正在損害其深度思考和集中注意力能力。

遴選過程

牛津大學出版社(OUP)從六個候選詞中選出了 2024 年度詞彙,最終「腦腐/腦耗」從37,000份票選裡面脫穎而出。這六個候選詞分別是:

腦腐/腦耗(Brain rot)/腦子鏽了:指因過度消費瑣碎或缺乏挑戰性的網路內容而導致的認知能力或智力下降。

嫺靜優雅(Demure):一個傳統詞彙,被年輕使用者以半諷刺的方式重新使用,形容舉止得體的風範。

劣質內容(Slop):現指線上分享的低品質或不真實的內容,過去一年使用頻率增長了 300%。

動態定價(Dynamic pricing):指根據需求或其他因素而波動變化的價格策略。

奇幻愛情小說(Romantasy):一個混合了愛情和奇幻元素的小說,展現文學創作的新趨勢。

傳說知識(Lore):反映人們對傳統文化和神秘事物的興趣,指某名人、虛構人物或個人歷史的傳統知識或故事。

牛津大學出版社社長強調,「腦腐/腦耗」反映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擔憂,即人們如何利用線上休閒時間。這突顯了人們對虛擬生活和社交媒體的擔憂,及因瑣碎的網路內容導致精神狀態惡化。

1854年《瓦爾登湖》就曾出現腦腐/腦耗

著名作家亨利·大衛·梭羅在其1854年出版的《瓦爾登湖》中,就曾指出他所稱的「腦腐/腦耗」(brain rot)現象。這一概念指的是過多的干擾或漫無目的的活動對思維和專注力的負面影響。梭羅在《瓦爾登湖》中,以犀利的筆觸批判過度簡化,連珠炮似的發問:「為何總是降低到我們最遲鈍的感知,而將之讚美為常識?當英國致力於治癒馬鈴薯腐爛病時,難道無人致力於治癒更為普遍且致命的大腦腐爛病嗎?」

對Z 世代和 α 世代廣泛影響

「腦腐/腦耗/腦子鏽了」 這個詞用來形容低質量的網絡內容,尤其是社交媒體上的內容,對用戶產生的負面影響。這個詞在 TikTok 等平臺上受到 Z 世代和 α 世代的廣泛關注,常常以自嘲的方式承認過度使用社交媒體的現象。這種現象經常體現在一些病毒式傳播的網絡趨勢中,例如《馬桶人》/《斯基比迪廁所》 (Skibidi Toilet) 影片和「只有俄亥俄州才有」(only in Ohio) 的梗圖,這些內容象徵了網絡上低質量信息泛濫的狀況。

潛在危害

隨著社會對社交媒體對認知能力和心理健康的不利影響的關注日益增加,這個概念反映了人們對科技影響行為的更廣泛焦慮。這表明現代科技,特別是社交媒體,對人們日常生活的深遠影響和潛在的危害。2024年,網路流行語「腦腐/腦耗」被用來形容在社交媒體上持續接觸低品質資訊對年輕一代,特別是Z世代和α世代,認知能力和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這一現象引發了社會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問題的關注。

因應辦法

以下是應對「腦腐/腦耗」現象的對策和因應辦法:

認知層面

推廣數位媒體素養教育,教導分辨高低品質內容

提升對深度學習和專注力的重視,鼓勵深度閱讀

警惕演算法操控,了解社交媒體背後的邏輯

行為層面

設定網絡使用時間限制,實施「數位排毒時間」

鼓勵非數位化活動,如運動、閱讀紙質書

減少多任務處理,專注完成單個任務

技術層面

平台應對內容做質量分級,推送有價值內容

引入健康提示功能,提醒過度使用

發展數位健康應用,監測和改善使用習慣

心理層面

鼓勵正視網絡帶來的心理負擔,接受諮詢

推動反省文化,回顧每日資訊攝入

社會層面

成立「數位潔淨運動」,提高社會意識

家庭和社區合作,制定使用規範,組織活動

文化層面

提升生活價值觀,重視深度思維能力

化解自嘲文化,以正向力量檢視網絡行為

應對「腦腐/腦耗」需要個人、家庭、教育機構、技術平台和全社會共同努力,改變使用習慣,升級技術工具,推廣深度閱讀文化,抵禦低質資訊對人類智慧和精神的侵蝕。 (相關報導: 牛津2024年度詞彙:大腦腐蝕!過度觀看糟糕社群內容,反映數位時代隱憂 更多文章

*作者為管理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