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日本護國神山》笨蛋,問題在官僚!專家揭看衰Rapidus理由,日本經濟奇蹟推手為何不管用了?

晶片生產示意圖。(取自SEMI Japan 臉書專頁)

近年半導體被視為最重要國家經濟戰略,美歐日大舉扶植國產化半導體,以日本政府投入力道最大。不過,日本官方重金扶植爾必達等半導體標竿企業失敗經驗仍歷歷在目,專家直言,官方發展策略不明、決策過慢,只會導致「失敗的本質」不斷被重複。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nippon.com報導,從投入金額佔佔國內生產毛額比率相比,日本政府出於經濟安保考量,過去3年投入3.9兆日圓扶植半導體產業,佔GDP約0.71%,高於美國過去5年投入佔GDP比率0.21%,德國的0.41%。

過去3年,位於九州熊本縣的台積電一、二廠,以及位於北海道的Rapidus所獲得官方補助最多,而在本財年追加預算中,Rapidus將再獨家獲得8000億日圓(約1728億台幣)補助。

Rapidus在北海道千歲生產基地示意圖。(合成照片取自Rapidus官網)
Rapidus在北海道千歲生產基地示意圖。(取自Rapidus官網)

「職業官僚」沒開創力,「失敗本質」會不斷重複

1989年全球半導體產業,日本曾有NEC、東芝、日立、富士通企業躋身前10大,但不敵韓國企業的崛起等原因,90年代後期業者陸續遭整併。1999年,NEC和日立製作所整合半導體記憶體業務,成立了爾必達(Elpida)記憶體公司,但在競爭力不足下,2012年依據《公司更生法》申請破產保護。在這些歷程中,日本官方儘管啟動數個國家級政策項目,意圖在尖端半導體領域佔一席之地卻都以失敗收場。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勲接受《風傳媒》訪問時說:「儘管日本有上述失敗經驗,但是日本仍希望打造自己的半導體護國神山啊,所以朝野在支持Rapidus上有足夠共識,會持續挹注資金到這家公司,但發展策略不變情況下,「失敗本質」也會不斷重複。 」

要理解日本官方制定重大產業政策,要先理解「職業官僚」。蔡錫勲指出,「職業官僚」就是菁英公務員,他們都是畢業於頂尖大學,經過嚴格培育的專才,是二戰後推動日本經濟奇蹟的重要力量。

然而,蔡錫勲提醒,「職業官僚」被訓練成是好學生,要有範本跟著做,但不具備開創型導師能力。從推動日本產業發展觀就可知,「職業官僚」向來主張學習並跟進西方國家,但等到日本達到與西方一樣水準後,就得自行摸索出一條創新的路,但這卻是「職業官僚」無法做到的。

蔡錫勲指出,自民黨最高顧問麻生太郎主張政治力量主導產業發展,日本當前政壇是官僚與政治力互相牽制的時代,但說穿了就是政府主導。美國產業發展就是靠民間企業的開創力、互相廝殺出來的,每個龍頭業者都很強大,美國政府不是要角,看看美國前總統雷根經典名言就知道,「政府不能解決問題,政府本身就是問題」(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

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向《風傳媒》表示,「日本以官僚體制扶植半導體業,缺點就是不夠靈活,面對各種事情得層層的彙報 ,但是等決策下來時間都錯失了。」

Rapidus發展策略存在缺陷,政客求政績不求回報

慶應義塾大學大學院教授小幡績在11月16日於「東洋經濟online」的評論文章,則把日本官僚發想的扶植Rapidus策略痛批一番,指「Rapidus主要靠日本政府支持發展,但發展策略目的就存在著根本缺陷。到底是以研究開發與量產為主?還是是振興區域就業與發展?還是背負日本經濟成長,抑或是經濟安全?如果想同時達到上述目標,難度非常高。」

小幡績指出,在21世紀,日本政府不可能在尖端半導體技術上與民間企業競爭,因為當前尖端科技領域,決策速度至關重要,但政府決策上就是會慢很多拍,對政府官員來說,政績比業者投資報酬率更重要,而追求回報的企業和政客有不同目標,所以不可能在利潤就是一切的尖端科技競爭中獲勝。

小幡績批評,那些沒有意識到21世紀結構性變化的人繼續為未來100年、每10年制定計劃肯定會失敗,日本正讓自己陷入10年或百年一遇的危​​機。Rapidus未來注定會失敗,並非是因為日本特別無能,而是因為政府試圖做一些不可能的事情,但政府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