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熱議:時速表真的可信嗎?
近日於PTT論壇有網友表示:「表速+10公里給他自己跑,經過桿子之後卻明顯感受到死亡閃光,是不是被拍到要被開罰單了?」引發網友熱烈討論,其他網友表示:「你應該改過輪胎,法規規定表顯時速需大於真實速度」、「GPS時速才是準確的」、「我都開在GPS+10公里內,從來沒被閃過」、「不是都說是快樂表,怎麼還會被拍?」。
快樂表真的代表實際車速比較慢嗎?
原po原本也以為是快樂表,所以剛好開在速限最高時速+10公里的速度,照理說快樂表代表實際車速沒這麼快,應該不會超過10公里寬限值,結果還是被死亡閃光閃了一下...
快樂表背後的法規秘密:安全設計大揭密
您是否有疑問:「快樂表不是代表實際車速比較慢嗎?怎麼還是被拍?」,懷疑是不是車輛本身故障導致車速 (即表速) 與實際車速 (即輪速) 有誤差?但其實快樂表並不是車輛故障,而是設計中的一部分,背後還隱藏著與安全法規息息相關的重要意圖。《風汽車》帶你深入了解表速與輪速 (實際車速) 的差異來源、相關法規規範,並提供駕駛開車時對於時速表的實用建議,助你行車更安全而且不被開罰單!
表速與輪速的差異:安全設計與法規背後的秘密 - 快樂表的由來

表速與輪速 (實際車速) 的差異設計,主要基於安全考量與法規要求。根據 ARTC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的標準,表速與輪速的差異需滿足以下公式:0 ≤ V1 - V2 ≤ V2 / 10 + 4 km/h
其中:
V1:表速(儀表板顯示的車速)V2:輪速(實際車速)
上面公式看不懂?稍微換算一下即可得出:V2 ≤ V1 ≤ V2 + V2/10 + 4 km/h,若實際車速V2為 100 km/h,則表速V1需顯示在 100~114 km/h 範圍內。這種設計可避免駕駛低估車速,誤闖速限或引發違規,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快樂表」。
法規的兩大重點
- 表速不得低於輪速 (實際車速):防止駕駛低估車速而超速,甚至引發交通事故。
- 表速不得超過輪速 (實際車速) 的 110% + 4 km/h:避免過高表速影響行車判斷。
這些標準適用於車輛進口和出廠檢測,為駕駛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表速與輪速差異的常見影響
1. 更換輪胎對表速的影響:你不可不知的關鍵
使用非原廠規格的輪胎可能改變車輛每圈轉動的距離,進而影響表速顯示:
輪胎直徑變小:實際車速會變慢,意指更換變窄或是縮小輪框尺寸,時速表會變快。因為輪胎轉一圈所跑的距離變短了,同樣是輪胎跑一圈,假設原廠輪胎跑一圈,變小了的輪胎只跑了原本輪胎的 0.8 或 0.7 圈的距離,這樣的話當然是原廠輪胎跑的速度會比較快,實際車速會變慢,再加上原本「快樂表」的設定,表速會比實際車速快更多。
如:225/40R18 更換為 215/40R18、或原車配備18吋輪框,而後續車主換成17吋,這兩種原因都會造成時速表比實際車速快更多。
輪胎直徑變大:實際車速會變快,意指更換變寬或是更換較大輪框尺寸,時速表會變慢。同樣邏輯,輪胎變大的話,跑一圈的距離可能會跑了原本輪胎的 1.2 或 1.3 圈,這樣就會比原廠輪胎跑得快啦,實際車速變快,搞不好有可能會跨越「快樂表」的限制,實際車速超越時速表的表速,輪速比表速快!文章開頭在 PTT 提問的原po很可能就是因為換了比較大的輪胎,造成輪速(實際車速)比表速還快。
如:215/60R16更換為225/50R18、或原車配備16寸輪框,而後續車主換成18寸,這兩種原因都會造成時速表可能比實際車速更慢。
若想加寬輪胎或更換較大尺寸輪框,小編建議可至以下「小李輪胎輪胎升級尺寸計算」進行計算,計算後也有建議結果,比如高速跟速度的變化差異,透過建議結果再考慮是否進行升級。
如果不想讓時速表的數值誤差太多,小編在此建議換輪胎時還是更換與原廠出廠時相同規格,更換輪框也找跟原廠數據相同的。

2. GPS速度 vs 表速:哪個更可靠?
許多人依賴導航設備的 GPS 車速顯示,但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GPS 顯示的車速基於衛星定位,通常接近實際輪速,但可能受訊號延遲影響。駕駛應以錶速為主要參考,特別是在速限臨界點行駛時。 (相關報導: 【2025最新】超速罰單大解析:一次看懂40公里扣牌新制、罰款金額、罰單多久會收到?租賃車被開罰單怎麼辦?(汽、機車版本) | 更多文章 )

駕駛安全提醒:如何正確判斷車速
觀察表速,遵守速限。表速是車輛設計的主要參考數據,駕駛應以表速為準,若有將輪框、輪胎做升級並非原廠的尺寸數據,此時建議以GPS顯示的時速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