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假球到世界冠軍,棒球如何承載殖民歷史與國族認同?

世界棒球12強決賽,台灣戰勝日本奪冠,為中華隊創造歷史性勝利。(黃信維攝)

「中華隊贏了!台灣冠軍!台灣冠軍!」台灣棒球球評在轉播室激動大喊。「這是我國隊史上第一次的世界棒球12強冠軍!」

「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賽11月24日在日本舉行,台灣全民關注直播,Google台灣地區的熱搜榜前20名都和棒球賽有關,中華隊隊長「陳傑憲」的名字搜尋量超過100萬次。

贏球後民間一片歡騰,餐飲業和各大超商紛紛祭出「奪冠優惠」,有本土科技公司甚至宣布全體員工放一天「慶祝假」。大批網民在網上留言稱,希望將奪冠日訂為國定假日。

球賽也獲官方高度重視,總統賴清德在臉書發文形容球隊是「英雄」,讚揚他們「團結了國家,讓全國為之瘋狂,讓世界讚嘆台灣」,他派遣四架空軍F16-V戰機伴飛迎接中華隊返台,由副總統蕭美琴到桃園機場親自接機。11月26日台北市區舉行慶祝遊行,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更於總統府接見球員與教練團。

「棒球不是體育這麼簡單。」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昌德對BBC中文說。「棒球從2000年開始在台灣被稱為『國球』,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涵,包含台灣內部國家認同的建立,及國族認同的新象徵。」

爬出簽賭醜聞谷底的台灣職棒

「Team Taiwan(台灣隊)!Team Taiwan!」的打氣聲響徹東京巨蛋球場,現場四萬名觀眾有近萬人是台灣球迷,另有上千名買不到門票的台灣人聚集在場外應援。

「國際賽我從來沒有放棄過台灣,只要可以我一定會收看——即使抱著有點悲觀的心情。」旅居日本的台灣球迷鄭逸揚對BBC中文說。

他支持台灣棒球超過25年,心情曾隨著球隊走過低谷時期,這次見證該隊在決勝負的第九局中,在一個「再見雙殺」後以4比0擊敗日本隊,他難掩激動:「我只能說,終於。」

台灣的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在1990年成立,一向深入台灣庶民生活,但球員多次簽賭打假球的醜聞曾重創其發展。

1996年,有球員因為沒有按照黑道的安排打球而被綁架。2008年的假球醜聞涉及球隊高層及數十名球員,被控收受現金和性招待而在比賽中放水。隔年,聯盟最受歡迎的球隊也涉嫌接受地下賭盤收買打假球。

20年間,因涉賭而遭到禁賽、無法回職棒圈的台灣本土球員,多達近100人。

「那幾年看職棒是件很丟臉的事,會被取笑。」另一名資深棒球迷林詠哲對BBC中文說。

但隨著球壇改革,職棒漸漸擺脫打假球的惡名。2013年,台灣球員在世界棒球經典賽八強賽對戰日本隊,纏鬥至延長賽才以一分之差,4比3敗給日本,其努力奮戰的表現使球迷漸漸回流。

然而,努力一直未能換來獎杯。多年來,台灣棒球在國際賽事中即使有精彩表現,也名次不佳,令許多球迷發明了許多以「雖敗猶榮」為基礎的網路用語。

今年的12強賽,球迷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直到確定台灣晉級四強赴日比賽,日本票券網餘票在兩小時隨即售罄。買不到冠軍賽門票的旅日台灣人陳哲佑站在東京巨蛋外說:「 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有點意料之外……但當然開心啊!」 (相關報導: 「侍Japan」兵敗東京,日本究竟哪裡不如台灣?強打牧秀悟、教練金子誠:投手與防守太強大,值得我們學習 更多文章

資深球迷林詠哲也說,這次賽前球迷多不看好台灣,認為不是最佳陣容,「但棒球是充滿未知,不到最後一刻不輕易放棄的運動」,比賽結果代表台灣棒球進入新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