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球觀點:秘魯APEC是美退中進的關鍵

2024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APEC峰會期間,與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Dina Boluarte)交談。(美聯社)

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在南美洲國家秘魯舉行,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這是繼去年底舊金山拜習會後的再度會晤,但兩人的心情恐如人飲水,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建構。

經過一年的物換星移,拜登被逼宮放棄競選連任,此次南美行成為他的畢業旅行,任期剩不到兩個月,對其他與會的各國領袖而言,僅能給予禮貌性的尊重,別無期待。不料,目前仍是全球最有權力的拜登,在拍峰會閉幕照時,被安排在後排右二的位置,不及我國代表林信義右四的排序,反映出國際政治的現實,也顯示出南美洲,甚至整個拉美,已不再是美國的後院,而是中國的鄰居。

相較於拜登團體照的後退,習近平與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毗鄰合照,對外說明了中秘關係的發展,對內習近平可照著他的意志,遂行他心中的強國夢。他在APEC及接下來巴西G-20峰會談話的主軸,都圍繞著合作共榮,公平發展,並藉由視訊主持中國在秘魯錢凱建造完成的深水港開港儀式,頗有劍指美國經常口惠實不至的國際承諾。

拉美已有22個國家參加一帶一路,錢凱港是秘魯一帶一路計畫的一部分,由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投資35億美元開發,啟用後可成為南美洲與亞洲直接貨運交通的樞紐,總吞吐量為一百萬個標準貨櫃箱,給予北京在APEC期間大肆宣傳一帶一路成效的機會,並且此行共計有百來位中國企業家隨行,以破除外界對一帶一路發展的質疑。

事實上,拜登為了抗衡一帶一路的擴張,也推出過「重建更美好世界」(B3W)等有名無實的倡議。2021年拜登在七國集團峰會上,發起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議,目標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四兆美元融資,以建立一個由價值觀驅動,符合高標準及透明的全球基礎建設夥伴關係,是年派副國家安全顧問辛格(Daleep Singh)前往非洲及拉美進行傾聽之旅。

2024年1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錢凱港落成典禮,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Dina Boluarte)全程陪同。(美聯社)
2024年11月1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錢凱港落成典禮,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Dina Boluarte)全程陪同。(美聯社)

然而,該倡議在國會受到民主黨質疑缺乏可行的細節,於是內容一再縮水,隔年該倡議逐漸消聲匿跡,問題出在美國願意出多少資金,盟國的目的不同,發展中國家參加的意願不一,最後該倡議與其他計畫重整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PGII)。去年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一篇研究報告建議,一帶一路和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係,可以規劃出短期與長期互補的合作計畫,如今的發展雙方更難有合作的空間。

雖然如此,拜登仍不放棄經濟對抗北京的希望。去年在印度舉行G20峰會上,美國、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宣布成立「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MEC),藉由鐵路與航運網絡強化歐亞間運輸及資訊的關係,但《外交政策》期刊總編輯阿嘉瓦(Ravi Agarwal)直指,該走廊是為抗衡中國以保護美國的利益。該廊道除了晚一帶一路十年發展,其範圍僅能算是中型規模,更嚴重的是計畫細節不足,資本分配未定,執行時間表不明等因素,都不利該經濟走廊的發展。

拜登今年中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中國經濟正處於崩潰邊緣,一帶一路是令人討厭的失敗倡議,直指中國昔日的榮景已不復存在,一帶一路只為沿途國家帶來負債與災難。這是拜登再次批評大陸的經濟與輸出不當,卻忘了他多個倡議仍無實質成效可言。國務卿布林肯在APEC企業領袖峰會的演講內容,著重在美國投入多少資金與相關國家建立合作伙伴關係,卻乏具體的案例成績,猶如細數拜登政府在APEC的畢業成績,如今人去政息,令人格外唏噓,但從拜登擘劃美好世界等國際建設計畫,反映出美國長久對發展中國家基礎建設的無作為,才給予北京發展的空間。

大陸近來的經濟放緩,西方國家都不看好短期內能好轉,連帶影響到一帶一路的發展,恐近期內難有像錢凱港一樣的巨大工程建設,改為較簡易的陸路工程或採礦投資,繼續向外輸出國內過剩的產能,同時擴大勢力範圍,增加國際影響力。

隨著川普回歸白宮,重返孤立主義,暫停自由貿易,閉門自守,整頓內部,要全球回饋美國之際,中國正將門再開寬,欲突破西方的封鎖與制裁,積極向開發中國家前進。如今錢凱港的落成營運,直接衝擊美國及西方國家在拉美的勢力,間接影響我友邦巴拉圭對一帶一路的經濟考量。 (相關報導: 謝錦芳專欄:川普交易性格與貿易戰2.0 更多文章

*作者為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