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洺塗觀點:千萬別讓台灣觀光全球化競爭力死當

台灣觀光若只靠政府補貼,全球競爭力可能會死當。圖為野柳的陸客觀光(呂紹煒攝)

距離2020總統選舉不到半年,兩岸敏感時刻,中國官方7月31日公告自8月1號起暫停發放47個城市居民來台自由行簽證,這對台灣旅遊業者衝擊很大,有別於2016年在大選前3個月才限縮團客,今提早半年暫停自由行,粗估約少個7、80萬中國遊客;據此交通部立馬將原本就預訂於選前就要推出的「國旅秋冬遊獎勵方案」,順勢提前端出。

除了自由行喊卡,赴台旅遊業者均有接到中國組團社陸續傳來的消息,約莫有八個省開會決議要減少團客的配額;其中來台灣人數最多的廣東省可能減80%。目前陸客佔國外來台旅遊人數的30%,少掉那麼多的中國觀光客,台灣光用國旅市場就能補得上嗎?著實令人懷疑,再者,INBOUND 賺的是外匯,而國旅是內需,本質上截然不同。

筆者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則指出,東南亞的遊客來台平均消費每天不到台幣1000元,但中國遊客的人均消費則是大約6000元台幣。「這樣的差距顯示,東南亞遊客的購買能力沒辦法補足,中國遊客原先來台旅遊所帶來的經濟產值。 」「雖然在來台遊客總數量上,東南亞遊客確實能提升總體數字,但這樣的數量沒辦法補足失去陸客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失去來台自由行的中國遊客不僅會打擊台灣的觀光產業,也會對其他民生產業造成巨大影響。 」「因為來台自由行的中國遊客通常都四處遊走,所以他們對台灣民間貢獻度也比較大。 中國政府這個決策不只衝擊觀光產業,更會影響小吃業、飯店或百貨公司精品業的收入。 」與2016年相比,中國政府將衝擊台灣觀光業的時程,從選前2個月提前到選舉前的5個月,預測暫停發證的時程越長,對台灣產業的衝擊也越大。「中國政府希望透過這樣的限縮讓台灣的觀光產業蒙受損失,並進一步把民意反彈給台灣的執政黨。 」

20190803-外交部長吳釗燮回應中國禁人民赴台自由行一事登上國際版面。(資料照,取自臉書Taiwan in the US)
20190803-外交部長吳釗燮回應中國禁人民赴台自由行一事登上國際版面。(資料照,取自臉書Taiwan in the US)

台灣觀光的產業危機

除了中國政治因素限縮陸客來台以外了,近幾年出國旅遊人數都遠超過來台旅客人數,每年以百萬人次計;茲列舉三個數字,來看台灣現今的觀光危機。

ㄧ.台灣觀光從2011年到2018年,出國旅遊人數都超過來台旅客人數,以2018年為例,出國旅遊人數達到1664萬4684人次,達歷年新高點,出國旅遊外匯支出達新台幣5477億元;但來台旅客人數為1106萬6707人次,來台觀光外匯收入新台幣4215億元。透過相關數據分析,從去年旅遊人數來看,等於「出超」558萬人次,觀光外匯則「出超」1262億元。從2011年起台灣旅遊人數、觀光外匯都「出超」,來台人數增加,錢卻愈賺愈少。

二.根據觀光局的統計,2014年到2018年,來台旅客人數,從991萬人次增加到1,106萬人次,但觀光外匯收入卻從146.15億美元,降為123.15億美元。從旅遊人數及觀光外匯來看,台灣觀光正在持續大出血。

三.2017年台灣觀光總收入僅占GDP4.45%,遠低於世界平均值10.1%,台灣要發展觀光大國,無論是來台觀光收入或國內旅遊支出,都須再倍數成長。 (相關報導: 馬紹章觀點:台灣看民意,大陸看戰略 更多文章

照這趨勢下去台灣不用到2025年,出國人數就等同全台灣人口數。再以蔡總統「觀光政策白皮書」所擬期程目標來看,2005年來台旅客數要達2000萬,先不論其達成此目標的港口、機場建設方案全無,諷刺的是同年度的2000萬出境人數倒是較快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