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自由行讓中共再次示範了它對人口移動的嚴密控制。團客容易讓中國政府藉由出國旅遊進行政治、經濟與思想操控,禁止自由行之後,未來團客集中出現在關鍵地區,效果會更明顯。
「鑒於當前兩岸關係」,自八月一日起,中國文化與旅遊部暫停來台旅客自由行。中國共產黨再一次示範了它對人口移動的嚴密控制,以及一切公民社會活動必須臣服在黨國政治的規訓之下。
控制人口移動是中共統治基礎
在整個中國歷代統治中,中國共產黨對整個社會的控制力無出其右者,其中戶口制度的有效執行是真正關鍵性原因。戶口制度源自於中國追求超趕發展。做為一個農業大國,要快速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工業部門,唯有強力汲取農業剩餘,進行工業資本積累。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工業部門的建立將帶動農業機械化,回過頭來幫助提高農業生產率。毛澤東用他一貫生動而「接地氣」的話術,形容這種農工部門的相互提攜為「兩條腿走路」。
但理想歸理想,中國跟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一樣,從此走向一個農業部門不斷被加重剝削,以餵養低效率的重工業投資。為了阻止農民往城市移動、逃避不斷加重的國家剝削,戶口制度將農民綁在原生地。每個中國人能擁有的生存口糧、住房、醫療、教育機會、就業、現金所得與實物補助都在國家的直接控制之下。
後來的大躍進造成鄉村地區幾千萬人的餓死,一方面是政府對農業剩餘盲目地汲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戶口制度封鎖了傳統飢荒的逃難路線。

「食要糧票,行要路條」,對人口移動乃至於人身自由的嚴密控制,中國共產黨的國家治理能力徹底解構傳統家庭與宗族文化,直接施加到每個人身上,其專制程度絕非「秦皇漢武,稍遜風騷」而已。
這個戶口制度後來替沿海出口導向工業化,提供了重要的廉價勞動力,因為眾多農民工在城市裡必須自己負擔勞動力修補的醫療、子女教育與退休儲蓄,從而降低了資本家必須付出的「五險一金」。從馬克思(Karl Marx)的勞動價值理論來看,改革前與改革後,中國的快速資本積累其實邏輯一貫,就是建立在七成農工階級的辛勤血淚。
管制出境旅遊成中國政治施壓手段
隨著經濟走資日益發展,旅遊也從毛主席所謂資產階級的奢侈玩意兒變成物質生活成功的象徵。對這個新的人口移動趨勢,政府本來是「不鼓勵、不禁止」,但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國內觀光產業被賦予提振內需、維持經濟成長的任務,旅遊消費因此獲得實踐的正當性。
一旦國內旅遊蔚為風潮,出國旅遊就成了更時尚的消費標的。但對黨國而言,早期的入境旅遊被視為創匯重要來源,出境旅遊自然是造成外匯的損失。更嚴重的是,出境旅遊可能受到五顏六色的精神汙染,回國後就可能潛藏各種顏色革命,對黨國權力壟斷的正當性開始胡思亂想,這可不妙。
因此,《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嚴格規定了多少公民出國、到哪些國家、進行什麼活動,都必須經過中央到省的層層審批。在經濟上,它就形成中國官方指定的少數旅行社寡占出境旅遊的特許經營權,形成中國政府買方壟斷的市場。
這個買方壟斷的力量讓中國政府可如臂使指地決定:在什麼時候放出或抽回多少「旅遊利益」以施壓地主國,接受中國的政治要求。在經濟上,它則讓中國少數的組團社得以壓低接社的價格,甚至於指定某些特定的旅行社、飯店、遊覽車業者與購物站,形成一條龍經營,將利潤極大化地回流到中國組團社。最後,在思想控制上,一條龍的經營可以盡可能地將出國的人控制在固定的行程中,中國旅客其實是處在一個政治消毒過的「觀光泡泡」(tourist bubble)中,盡可能不必與當地社會有所接觸。
禁止團客來台固然可以威嚇民進黨政府,但也會傷到經營一條龍的「自己人」。更何況自小英上台以來,陸客減少的逾一五○萬人次,被東南亞與日本客彌補回來,反而減低了台灣對陸客的依賴。
中國仍是「只有一人自由的國家」
相對的,自由行無法產生購物站退佣,到處趴趴走又可能與在地社會深度交流,如果先減低自由行人數,然後在「關鍵時刻」把團客集中送到發大財城市,一退一進之間,陸客效果可以更加被強化。
過去,廣大的中國人民必須用餓死來支撐毛主席超英趕美的工業化;之後,十億農民進城來支撐了小平同志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如今,觀光大軍出征全球各處,讓習總書記可以「韜光養晦,有所作為」。舉世滔滔,皆言中國崛起,但即使是位在中國中產階級以上的人能否自由行,卻得先問過黨國行不行。「中國乃一人自由之國家」,兩百年過去,黑格爾(G. W. F. Hegel)的歷史斷案依然迴盪不絕。 (相關報導: 禁陸客來台自由行 柯文哲:中國也是沒自信,怕人民看到台灣民主自由後動搖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兼東南亞中心主任。本文原刊《新新聞》1692期,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