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2023)年北市禾馨新生婦幼診所一名女醫師去年執行子宮鏡手術,因疏失導致患者大出血死亡,近日被台北地院判7個月徒刑、緩刑5年,更被起底學歷是「波波醫生」,相關話題引發討論,近日網路上也流傳一份「波波醫生通報系統」,當中900人名單分布全台大醫院,不少本土醫師也擔憂波波學歷近年後門開更大。
波波醫生是什麼?
「波波醫師」泛指從2008年至2010年的台灣學生到波蘭等新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學醫,且是就讀「國際專班」,與該地正規入學醫學系不同。根據「本土小牙醫聯盟」臉書指出,「這些人未必持有就學當地的醫生執照,要在當地執業還要再經過重重關卡,有些國家還有手段限制國際生」,此外2017年後赴中東歐國家唸書的醫學系、牙醫系學歷生,若想返台考取台灣醫師執照時,應考資格則適用衛福部、考選部、教育部於2016年底共同發布的「國外大學或學院醫學系科學歷採認原則」。
然而,台灣基層牙醫師協會近日指出,「國外大學或學院醫學系科學歷採認原則」該原則應該較一般的「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認辦法」來得嚴格,考選部在過去兩年半卻未依照原有規定審核考生資格,例如,來自波蘭等國家的畢業生可不經過外國學歷甄試,便能直接報考台灣的醫師國考。
台灣教育部承認9大醫療先進地區(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及「歐洲」)的醫學系學歷,其中的「歐洲」定義為西歐先進國家為主的歐盟,隨著中東歐國家一一加入歐盟,使得教育部一併承認了波蘭等國家的醫學生學歷,波蘭部分醫學院也針對外國學生開設國際專班,因此,在台灣的留學代辦業者的輔佐下,考不上本土大學醫學系的台灣學生便轉往國外就學。
台灣與波蘭的醫學系學制差異?
台灣與波蘭的醫學系學制存在差異,台灣的大學醫學系在2013年新制上路,醫學系改為6年學制+2年畢業後訓練(PGY, Post-Graduate Year)。
以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為例,在校6年期間,前4年以修課為主,在大四時學生通過第一階段國考後,在大五、大六時期,則是以見習醫師(Clerk)的身份在醫院學習2年,同時也需修習部分臨床課程,此時的Clerk未取得證照且也還在學習階段,在這個階段以「看」為主,學習如何問診、如何做身體理學檢查以及如何進行鑑別診斷,也會有上級醫師從旁協助支援。
當醫學系學生畢業且通過第二階段國考,即進入2年不分科訓練(PGY)的階段,醫師會前往不同科別接受訓練跟歷練,PGY 結束後才能選擇想走的專科,並成為住院醫師(Resident),依照不同醫院級科別的年限不同,訓練年限為 3-6 年不等,而在通過專科考試後領取專科醫師執照之後,方能成為一般人熟知的主治醫師(VS, Visiting Staff)。
(相關報導:
最新毒蔬菜曝光!營養師曝16種蔬菜農藥殘留最多,第1名大家超常吃
|
更多文章
)
以牙醫系為例,根據《本土小牙醫聯盟》臉書指出,本土牙醫系學生經過四年基礎醫學科目的學習,在大四接受第一階段國考的檢驗,初步檢視牙醫系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一階國考測驗的學生,才能繼續學習更進階的醫學知識,並在大六時迎來臨床實習訓練。經過一整年的臨床實習訓練後,緊接著通過畢業考試和第二階段國考,通過的學生才可以領取牙醫師證書,成為合格的牙醫師。
相對而言,波蘭的醫學課程學制相對較短,為4至6年(學士後醫學士學制與台灣相同,為4年),此外波蘭等國的醫學院實習通常安排在畢業後進行,這讓不少台灣人藉此途徑,在未實習也未取得波蘭醫師執照的情況下,就返台報考國考後擔任醫師。
波波醫生爭議
被批「用錢買學歷」
波波醫生是指在台灣無法考取醫學系,因而轉至波蘭就讀醫學院,返台後憑學歷直接報考醫師資格,是網路上對波蘭台籍醫學生的暱稱,一直以來,就被質疑是「用錢買學位」,多次掀起輿論爭議,外界擔憂這些被戲稱為「波波醫生」的波蘭等國畢業醫學生臨床能力不足,卻可以直接參加醫師考試,獲得執業資格。
根據「本土小牙醫聯盟」臉書指出,國內牙醫系每年僅錄取不到400人,錄取率只有0.3%,嚴苛的篩選窄門,讓一些想擁有牙醫師執照,卻考不上本土牙醫系的人,前往波蘭、西班牙、捷克、匈牙利等醫療不如台灣先進的中東歐國家醫學院,就讀付費申請即可入學的「國際專班」,花費500-1000萬的高額學費取得學歷後,再回到台灣參加醫牙執照國家考試。
「本土小牙醫聯盟」臉書更提到,在2016年衛福部、考選部、教育部共同發布「國外大學或學院醫學系科學歷採認原則」之後,所有自2017年「入學」之國外醫牙學歷,皆應採用此原則作審核是否有資格回台灣考醫師國考,至今此原則依舊具有法律效力,甚至衛福部發給監察院的回函,亦表示應該以此原則作為標準。「本土小牙醫聯盟」指出,這些「波波醫生」在2021年後陸續回國,考選部卻沒有依法按照應有的審核標準,而是偷偷使用較為寬鬆的舊有「大學辦理國外學歷採認辦法」,從考選部在發給監察院的公文中可見承認對波波醫生們的學歷審核放水,原本連考試都沒資格的人,也有機會取得台灣醫師執照。
波波女醫師刺穿患者子宮害喪命
造成「波波醫生」討論度飆高的事件之一為,去年北市禾馨新生婦幼診所醫師劉安潔去年執行子宮鏡手術,不慎刺穿子宮與右側髂動脈,因疏失導致患者大出血死亡,今年11月7日被台北地院依《過失致死罪》,判7個月徒刑、緩刑5年,近日被遭起底學歷是波蘭的醫科大學取得學士後醫學士學位。
而針對此位女醫師,「本土小牙醫聯盟」表示,鬧出人命的醫生,是十年前沒擋下波波醫生,「2014年,高雄某綜合醫院中,一名無照波波隔空亂診斷,害一名婦人術後死亡,事後爆出其他住院醫師,包含院長兒子都是波波,台灣波波醫生爭議就此炸鍋。當時全台醫生、醫學生努力『抗波保台』,根據該年網路整理的波蘭醫生名單,劉姓女醫生正是其一」。
吳欣岱醫師指出,看到有醫師在為波波醫師說話,說這些人也是有很優秀的,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這些人想達到當醫生的目的,輕信了仲介告訴他們到時候總會有辦法的,而花了錢與時間,去得到一個連波蘭本地都不認可的學歷,回來要求台灣接受、開放落日條款,這樣對嗎?」
此外,醫師蘇一峰在臉書指出,10年前醫界曾為了波波醫師上街頭,10年後還是為了波波醫師上街頭,如今執政黨把波波後門開更大,「統統都快速認證」,更進一步貼出立法院公報《醫師法》修法紀錄,追溯當初在醫師法中開後門給外國學歷醫師的民進黨立委,7項附帶決議的提案連署人,正是現任衛福部長邱泰源跟立委賴惠員,其中賴惠員的女兒遭起底是「波波牙醫」。
本土牙醫指控「偏鄉醫療計畫」是為波波醫生開後門
衛生福利部口腔健康司推動「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畫第2期(113-116年度)」,盼充實偏鄉牙醫的醫療量能,但被質疑,恐為國外牙醫學歷「波波牙醫」回台實習開後門,還可能衝擊本土學生的受教權。
「本土小牙醫聯盟」呼籲,當時波波醫生案被喊停,但這一次權貴子弟改從牙醫圈闖關,將讓台灣醫療環境重蹈覆轍。波波牙醫只是試水溫工具,真相是波波醫生從未放棄入侵台灣醫療。
「本土小牙醫聯盟」指出,而象徵入侵成功的前哨站,就是衛福部為他們量身定做即將強推的24億假偏鄉計畫,只要牙科假偏鄉計畫通過,700多名波波牙醫將會插隊實習名額,破壞台灣醫生總量管制,不僅造成醫療品質下降,計畫的漏洞也讓他們可以不用去偏鄉服務,而是待在舒適的都會區。
醫師學歷是否應該公開透明化?
「本土小牙醫聯盟」臉書呼籲,應該公開醫師學歷,從牙醫師做起。公開學歷的用意,在於讓民眾就醫有選擇的權利,比照律師法規定律師公開學歷,並建立公開透明的資訊平台,提供民眾查詢牙醫師取得醫師資格的大學學歷或學位學歷。
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參與台灣醫學週時受訪回應,任何關於個資隱私問題都必須十分小心,目前醫界相關醫學會、醫師公會等資訊,不會公布醫師學歷,「網站如此公布,這是值得討論的地方」,衛福部會進行內部會議研議後續應如何處理。
波波醫生名單怎麼查?
近日網路上也流傳一份波蘭醫師一覽表,其中900人名單中,包括姓名、學歷、所處縣市以及就診單位都清楚詳列,名單遍及北中南大醫院。
而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於11月11日受訪時指出,在國外取得學歷的醫學生,回台灣後也會經過住院醫師訓練,然後通過國家考試取得專科醫師證書。
周慶明說,這些擁有國外學歷的醫師,很多都是主治醫師了,也會需要維持醫師證書和專科醫師,參加許多教育課程學分認證,認證過也十分完整。他也強調,這份名單流傳只會增加醫師的壓力,造成醫師心情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