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中國再次發動了環台軍事演習,解放軍軍艦和戰機圍繞台灣進行武力威嚇。台灣則緊急佈署國軍部隊到各地防衛,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是台灣的機動反艦飛彈部隊,這些飛彈可能是阻止解放軍船艦登陸台灣的最後一道防線。然而台灣這邊不知情的是,飛彈部隊的行蹤早已曝光,他們的待命位置早就被對岸情報系統即時掌握,如果中國決定這天攻台,這些台灣飛彈部隊很快就會被殲滅。
這是今年五月確實發生的事情,賴清德520就職總統前,北京當局就已經對賴和民進黨政府高度不滿、長年來一直指控其為「台獨勢力」,並且如許多人所推測,中國在台灣總統就職後發動了對台灣的大規模軍事演習。5月23日,解放軍的「聯合利劍-A」演習從海空各方向圍繞台灣軍演,台灣國軍則緊急調派部隊到海上和空中攔截共軍,就跟往常軍演一樣,此次軍演和平落幕而雙方不開一槍,民進黨政府則宣布勝利,宣稱國軍又嚇走了解放軍、台灣大眾無需擔心。
但幾天之後,中國社群媒體微信出現了一篇由「北京藍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表的公開文章。該公司在其官網自稱為「國防科技信息研究與諮詢機構」、提供「強大的開源信息資源」。文裡揭露5月「聯合利劍-A」演習時,台灣國軍的「海鋒大隊」佈署情資。海鋒大隊是中華民國海軍運作的陸基反艦飛彈部隊,用機動飛彈發射車隊佈署亞音速的雄風二型和超音速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若中國真以武力侵台,海鋒大隊的反艦飛彈將會是台灣阻止解放軍登陸的最後一道防線之一。海鋒大隊也預計會操作由台灣向美國軍購的魚叉反艦飛彈,雖然魚叉的交貨已經被嚴重延遲。
中國民間智庫公司揭露台灣海軍海鋒飛彈部隊5月23-24日中共環台軍演的佈署情況。(作者提供)
一支海鋒大隊機動中隊基本構成為三到四輛或以上飛彈發射車、搭配幾台支援通信和指揮管制車輛。理想上這樣的機動部隊可以在全台四處移動避免被中國定位,還可以進行所謂「射擊並轉移」的戰術,隨時隨地進入戰備狀態向海上的敵軍軍艦發射飛彈,發射之後立刻閃避躲開被共軍接著而來的反擊。
中國公司該文揭露了12個海鋒大隊的固定基地位置,軍事專家認為憑今天的科技和環境,平時要找出這種固定基地並不難,台灣國軍基本上也很現實的假設了中國早就知道所有國軍固定基地的地點,這也是為什麼海鋒大隊等機動部隊存在的原因,就是為了靈活佈署台灣各地、避開中國的第一擊,這樣戰力才能存活下來。然而理論如此,現實上呢?
該微信文章不但揭露固定基地位置,還標定出了數個5月23-24日「聯合利劍-A」演習時台灣國軍針對共軍而調動佈署的海鋒大隊機動飛彈部隊位置,圖文並茂地暴露這些飛彈發射車到了定點舉起發射架、甚至偽裝網都鋪上的樣子。其中一個機動隊是在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的一座度假酒店停車場、一隊是在台中港的海洋生態館外停車場、另一隊則是在屏東墾丁公園遊客中心停車場。
(相關報導:
揭仲專欄:川普回歸─對中華民國的安全會帶來那些影響
|
更多文章
)
5月中共環台軍演時,台灣主要有線電視媒體之一的TVBS,轉載當地居民拍攝的照片和敘述,曝光國軍海鋒飛彈部隊在台中港的機動佈署陣地。(作者截圖)
諷刺的是這些情報不是什麼超級駭客或機密管道獲得的,而全都是該中國公司在網路上搜索獲得的公開開源情報,來源是演習當天台灣多家媒體跑到飛彈部隊部署當地拍攝的照片和報導、或是台灣民眾拍照後在社群媒體上傳。雖然媒體和民眾不一定有標出確切的座標位置或地址,但在這個網路年代,稍微有點基本技巧就能用Google地圖等資源,迅速對照反推圖片的拍攝地點,該中國公司的研究員甚至推敲出幾個海鋒機動中隊當天的行徑路線和所需的交通時間。
5月中共環台軍演時,台灣主要平面媒體之一的自由時報,報導當地居民拍攝的照片和敘述,曝光國軍海鋒飛彈部隊在宜蘭海岸的機動佈署陣地。(作者截圖)
其中一名當時報導了屏東墾丁的飛彈部隊蹤跡的聯合報劉姓記者接受我詢問時說,這種消息國防部不會通知當地記者,他們之所以知道飛彈部隊會來,是因為國軍以前就經常使用該停車場做為佈署地點。所以大家一聽到消息有部隊開進墾丁就知道會去哪裡,這也確定當天國軍的佈署並不是故意擺出來讓媒體拍的「公關秀」,而是平常的戰術佈署作為就是那個模樣。
5月中共環台軍演時,台灣主要平面媒體之一的聯合報,以現場圖片和文字敘述,曝光國軍海鋒飛彈部隊在屏東墾丁國家公園的機動佈署陣地。(作者提供)
這裡暴露出的問題,其實只要有關注國際上軍事和科技的迅速變化,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開源情報(Open-source intelligence或OSINT)的研究和其重要性在過去二十年飛快增加,尤其手機、民用網路通訊、社群媒體的迅速普及化和氾濫,使得過往容易藏匿的軍事機密在現代極為容易被公開暴露出來。近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烏克蘭戰爭,其中烏俄雙方的軍方、情報方、乃至民間人士都廣泛利用開源情報蒐集敵方的佈署動態,實戰經驗證明這些資訊經常影響甚至主導雙方交戰的結果,但顯然台灣軍方並沒有認識這樣科技變化帶來的威脅。
解放軍在台灣海峽對岸佈署了成千的彈道飛彈、巡弋飛彈、遠程火箭等戰時用以攻擊台灣的遠程火力投射力量。以東風彈道飛彈為例,從福建或江西發射只要5-7分鐘就能擊中台灣任何一個角落。台灣有「鋪路爪」和其他防空預警雷達,在雷達自身還沒被摧毀前至少能預測彈道飛彈會的可能落彈點,但這幾分鐘的時間實在太短了,開戰時的混亂、通訊延遲、部隊之間的缺乏聯合作戰溝通,基本可以推測若是解放軍發射了來襲的飛彈,台灣這邊不太可能有時間把預警消息第一時間通知給像是海鋒這樣的部隊,更遑論飛彈部隊緊急疏散那些地點需要的時間。
發布該文章的「藍德公司」是一個民間經營的商業公司,其網站有數百篇關於全球軍武和科技動態的研究文章,其中一些還是關於台灣軍隊的。據調查,該公司和其母公司曾在2022年獲得中國科技部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除此之外並不隸屬中國政府或軍方。該公司不揭露其客戶名單,但我訪問的專家認為,此公司公開其研究的作法應是為了吸引更多中國政府或軍方關注,藉此爭取包案生意機會。
這與現代美國情報界的常態相當類似,美國政府情報部門和國防部都有大量的預算和研究是由民間的研究公司、顧問公司、契約商承辦,換言之,大量的情報來源就是來自這些民間的人才和智慧。現在的中國政府和解放軍顯然也是如此,但如同美國,這些來自民間的開源情報蒐集能力只是中國整體情報能量的最外圍,因為毫無疑問地,中國情報部門和解放軍有更多祕密的、未公開的、國家政府層級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工具和管道。
(相關報導:
揭仲專欄:川普回歸─對中華民國的安全會帶來那些影響
|
更多文章
)
中國的「吉林一號」商用遙感衛星系統就是很好的例子,其在2023年據報達到138顆衛星,可以達成10分鐘內「全球重返」,意思是不但能拍攝到地球上每個角落的照片、還能每10分鐘就拍攝一張新的照片回傳。而吉林一號還只是商用系統,解放軍和中國情報部門有更機密、更強大的幾百個「搖感」、「高分」衛星在外太空,隨時監視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軍事動態。
中國是否已經達到能無間斷每分每秒監控台灣任何一個地方?或許還沒到那個程度,但像吉林衛星等系統的飛快進步,就證明了中國整體ISR能力已經今非昔比,而台灣自己軍方佈署和保防的問題就完全暴露在這些中國飛躍進步了的情蒐能力面前。如果台灣軍方不改變其想法和做法,可能在開戰時如海鋒飛彈這樣的重要部隊就會被中國迅速擊毀。
退役中華民國海軍上校、現為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的張競分析, 5月環台演習時海鋒大隊飛彈部隊的佈署,是為了因應解放軍軍演而做出的調動,但由於這些部隊機動的方式和戰術作為都過於暴露而疏於保防,才會導致他們被對岸中國公司如此輕易地用開源情報揭露行蹤。
同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為何當天這些海鋒飛彈部隊行蹤被媒體或社群媒體暴露之後,不立刻採取戰術躲避動作離開已經被暴露出來的待命地點。退役中華民國陸軍中校、軍事專欄作家黃竣民說,這樣的表現就是國軍指管系統僵化的一貫常態,也就是部隊主官缺乏臨機應變能力、只會依照指揮司令部事先分配好的「陣地」佈署,無心也無力隨著戰場的情勢變化做出積極戰術作為。
張競、黃竣民等軍事專家說,海鋒部隊當天確實還有其他未被曝光的飛彈部隊、而被曝光的那些地點應該也只是國軍規畫好的許多待命地點中的一部分,這點無可厚非。但如果國軍的保防和戰術作為繼續這樣無能下去,那麼就算有再多秘密地點,戰時一樣會被輕易發現,再加上早就被曝光的地點也不能用,那麼中國情報和軍方掌控的「潛在目標」地點名單就會非常準確,加上中國有壓倒性優勢的衛星和其他情報工具,海鋒等機動部隊戰時的生存率就會低到可憐,大多數甚至全部一開戰就會被大批來襲的遠程火力彈藥摧毀。
最荒謬的是,暴露這些台灣軍方部署動態的不只是民間媒體和人士,連中央社等台灣政府官媒都是慣犯。中央社報導經常把國軍飛彈部隊的動態曬出來,常連飛彈部隊機動的路線和時間都清楚標記,似乎是想突顯「國軍有在做事」來掩飾緊張局勢、豎立政府軍方很穩的假象,實際上這樣做法完全是給對岸情報單位收集更多資料點的機會。
就連台灣官方媒體都常曝光國軍佈署的機密,圖為2024年7月中央社一名記者報導海鋒部隊在台東機動佈署的動態,連詳細的地點和路徑都暴露出來。(作者截圖)
軍事專家們說台灣政府和軍方長年缺乏保防警覺心,這種愚蠢的心態和作為只會在戰時讓台灣自己軍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張競說台灣本來就已經是一個很小的地方,而從政府到民眾卻都缺乏保密的觀念和態度,簡直就是拿自己人的命開玩笑。
在現代軍事戰術理論上,機動飛彈部隊理應是最靈活而不容易被敵方追蹤的軍種,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許多評論人士甚至連五角大廈都堅信反艦飛彈是台灣「不對稱作戰」的法寶,施壓台灣購買更多的美國製魚叉飛彈。台灣國防部2021年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也把反艦飛彈列為「不對稱作戰」的重要一環,稱這樣的武器靈活、隱匿、又難以被敵人追蹤。
(相關報導:
揭仲專欄:川普回歸─對中華民國的安全會帶來那些影響
|
更多文章
)
研究中國解放軍的軍事專家、也是美國布朗大學教授的金萊爾(Lyle Goldstein)分析,海鋒部隊飛彈被對岸外圍情報公司定位此事暴露,這些號稱「不對稱作戰」的武器要是在實際操作佈署上缺乏相對應的思維和靈活的作為,那麼他們可能跟戰車、戰機等傳統武器一樣容易曝光和脆弱。
金萊爾表示,許多人在討論到防守台灣的問題時,把這些所謂不對稱武器當成萬能法寶,但他們沒有理解現代戰場環境下,台灣面對中國遠程火力投射武器是多麼脆弱。他指出除了東風彈道飛彈外,解放軍還有大量如自殺無人機的滯空彈藥,預計在戰時就會用來從各個層面飽和攻擊台灣軍隊。
就連保密和戰術作為極其嚴密的烏克蘭軍隊,在過去兩年烏俄戰爭中都曾被俄軍毀掉不少重要的軍事裝備,例如美國提供烏克蘭的海馬斯(HIMARS)火箭系統,今年就被俄軍擊毀了幾部。這更證明了在現代科技環境下,戰場上沒有什麼是不能被追蹤到的武器,更不用說台灣比烏克蘭小了17倍,中國的情報單位要把台灣全島列出來、追蹤台灣軍方動態,絕對要比俄國追蹤烏克蘭軍隊簡單非常多。
但台灣政府和軍方高層顯然沒有面對現實的能力或意願,在該中國公司微信文章發布後幾周,台灣少有討論此事,只有兩三則新聞報導輕蔑地用「中共認知作戰」的角度三句話就敷衍過此事,卻沒有交代台灣國軍飛彈部隊動態被輕易曝光定位的嚴重問題。官媒華視甚至引用一位附屬國防部「智庫」自稱為「專家」(「國防安全研究院」蘇紫雲)說法,說這文章證明雄風飛彈「嚇阻了中國」。
一名受本文採訪、匿名的蔡政府時期前國安會資深幕僚表示,這種所謂國防部「專家」夜郎自大、對敵人無知、又不肯面對現實的態度,卻又正是過去幾年台灣軍方和政府國安單位最高層在面對中國國家硬實力和軍力強大崛起時的一貫鴕鳥心態。
「台灣高層和美國相關的圈子,幾乎所有人都只關心購買時髦的武器,幻想買越多我們就越安全,卻沒有人想面對台灣軍方管理層面與戰術教育的落後,只要瞭解這一點,就不會對國軍這種低能的飛彈部署常態感到意外。」
「一如莫非定律所言:凡是可能出錯的一切,就必須假定它必然出錯。凡是平時已被曝光洩露的部隊,戰時就會被摧毀。除非我們徹底改革軍方和政府高層面對戰爭的態度和作為,我確信我們在台海開戰時就會看到戰爭對我們最殘酷的一面」該前國安人士說。
(相關報導:
揭仲專欄:川普回歸─對中華民國的安全會帶來那些影響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獨立記者、台灣民意基金會研究員,原文刊載於2024年10月21日《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授權本人中文翻譯台灣媒體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