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戀愛關係要怎麼開始?心理師教你做好2件事,傻傻做錯小心被發好人卡

當你喜歡一個人,你需要做的是透過「問問題」與「認真傾聽」,多認識對方。(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晤談時候,常遇到同學說起自己的愛戀心事,當然,在諮商室裡談起的愛戀心事,通常不是人們常見的快樂幸福那面,說來很像月之暗面,那裡沒有皎潔白光,只有暗黑坑疤,是愛情中真實的煩惱與焦慮、困擾與掙扎。

而學生常見的愛情問題,又可以分為兩大主題,一是關係的「牽手」,二是關係的「放手」。白話說,就是「關係怎麼開始」與「關係怎麼結束」。

一段愛情關係要怎麼開始?

我們先把焦點放在「關係怎麼開始」,想談談當你對一個人有好感後,接下來可以做什麼事 ?

「首先,你要問她很多問題,然後認真聽她說,讓她覺得你對她很有興趣。」電影《年少時代》(Boyhood)裡的老爸是這樣告訴暗戀班上女同學的兒子。

自己很喜歡這話,也用這段台詞開場。裡頭說著,當你喜歡一個人,你需要做的,就是先多認識對方,怎麼認識?透過「問問題」與「認真傾聽」。

用學術的話說,就是「邀請」與「回應」,這是美國婚姻治療學者John Gottman提出的概念,他認為關係的建立在於「情感連結」的發生,但要達到「情感連結」,就得透過「邀請」與「回應」了。

自己常用臉書(Facebook)變革的例子來說明「情感連結」對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以前在臉書上回應別人的貼文你只能給「讚」,但「讚」實在難以表達我們真切的情感,後來臉書聰明了,設計了更多的回應方式,而你細看這些回應,不論是「大笑」、「哇」、「哭泣」、「愛心」等等表情符號,它們都是「情感」、「情緒」,比起「讚」,它幫助我們表達出自己的情緒與情感,也讓接收者更了解我們的感受。相較之下,「讚」反而接近是「認知」層面的表達。而比較認知層面的交流,人際與親密關係更是建立在情感層面的交流上,我想臉書大神後來也深知這道理,為了讓用戶更常使用它,就必須創造用戶間的更多交流,那「情感交流」才是拉近關係的最佳方法。

「情感交流」才是拉近關係的最佳方法

回到實際人際互動的議題上,想要拉近關係,就要創造「情感交流」。聊天的話題就不能只停在「資訊交換」,如「你念什麼系 ?」、「你昨天去看什麼電影 ?」、「你修了什麼課 ?」等等之類,這些話題不是不好,它其實是好的切入點,但接下來你得往「情感交流」的方向走,如果話題一直停在「資訊交換」層面,就跟有人問你「請問捷運站怎麼走?」而你回答「想前走200公尺右轉就到了」一樣,你們的關係始終只是一對擦肩而過的「路人」。「情感交流」的方向是指探索彼此的態度、情緒,如「那你喜歡這系嗎 ?」、「你喜歡這電影嗎 ?」、「它給你什麼感覺呢 ?」。 (相關報導: 你會愛上什麼人,和你的童年有很大的關係!心理師一席話告訴你,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更多文章

而你也別忘了,自已在對話中也要試著透露出自己的情緒、情感,因為你的情緒能讓對方知道你的狀態,這會讓對方在互動中採取比較明確的態度,你是在幫助對方處理自己面對他人不明狀態的焦慮,否則當你始終面無表情,我搞不清楚你聽到我說這些有什麼感覺的時候,有時我真的不知道我能不能說、該不該說,你的態度不明,是容易會讓對方焦慮的,一焦慮,對方容易退縮或抗拒,關係也不易建立。所以別忘了,當你適時表達自己的情感,其實是幫了對方一個大忙,讓對方了解你,她才知道自己要用什麼方式跟你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