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總統,德國老闆在發抖:2025年讓德國汽車巨頭極度不安的4個變數

2024年10月24日,川普在內華達州的拉斯維加斯舉行造勢活動。(美聯社)

在喬治亞州舉行的總統競選活動上,川普對歡呼的支持者表示,「我希望德國汽車公司變成美國公司。」他當場做出承諾,如果他再次當選總統,在美國提高產能的外國汽車製造商都將享受最低的稅收、低能源成本以及行政負擔。

但隨後,他話鋒一轉威脅說,對不在美國生產的那些外國車商,將徵收「非常高的關稅」。川普的這類言辭與2016年競選時提出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如出一轍,目標都是將製造業從國外遷回美國。

位於底特律的汽車行業分析師麥克埃爾羅( John McElroy)認為,川普的以上言論是他典型的誇張表述,跟現實關係不大。他對德國之聲表示,「很難區分什麼是川普的誇誇其談,什麼會成為他日後的政策。他的言論經常很狂妄。只有他贏了,我們才會更清楚他究竟要做什麼。」

德國企業增加了在美投資

2016年,還是首次競選總統的川普就曾瞄準德國汽車製造商,後者宣布在美國增加投資後,才避免了被課35%的懲罰性關稅,例如,大眾擴大在田納西州的電動汽車生產,梅賽德斯-賓士在阿拉巴馬州承諾投資10億美元,BMW在南卡羅來納州擴大產能。

即便如此,布魯塞爾智庫布魯格爾的高級研究員科克加德(Jacob Kirkegaard)認為,德國汽車製造商仍然「非常擔憂」,因為川普的新算盤可能對他們造成更高的成本。他對德國之聲表示,「近年來德國汽車製造商在美國的投資和整合水平都很高,因此他們可能比其他外國公司面臨更大的供應鏈衝擊。」

川普稱取消對電動車的補貼

川普曾說要取消對電動汽車的補貼,這與拜登總統為應對氣候變化而推出的綠色投資計劃形成鮮明對照。過去六年,德國汽車製造商在美國的許多投資都用於擴大電動汽車生產。科克加德認為,一旦政策上出現逆轉,將不可避免地為燃油車生產建立新的供應鏈。

汽車分析師麥克埃爾羅警告說,「我們看到德國取消補貼後,電動汽車銷量暴跌。我認為美國也可能出現類似情況,這不僅會影響德國品牌,還會影響所有推進電動汽車的廠商。」

川普會對在墨西哥生產的德國公司下手嗎?

墨西哥是福斯、BMW和奧迪等德國品牌的重要生產中心,主要面向美國市場。川普多次威脅稱,對那些將生產轉移至墨西哥的汽車製造商徵收高達200%的關稅。

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本月早些時候在《世界報》發表聲明指出,「墨西哥是德國汽車工業的重要基地。德國製造商在墨西哥擁有自己的工廠,去年創下71.6萬輛乘用車的生產新紀錄。」

在墨西哥運營的德國汽車製造商,也受益於美墨加協議(USMCA,前身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該協議是在川普總統任期內談判達成的,預計將在2026年進行復審。

正如在德國國內一樣,美國也缺乏熟練工人。幾十年的外包以及年長的汽車工人逐漸進入退休年齡,美國也面臨著嚴重的專業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

德國墨西哥工商會(AHK)總經理豪瑟(Johannes Hauser)本月早些時候接受德廣聯《每日新聞》採訪時表示,「我們已經看到,駐墨西哥的德國公司將員工借調到其美國的姐妹公司,以填補空缺。這顯示了美國目前人才匱乏的嚴重性。」

如果德企捲入中美貿易戰

不僅川普口頭上威脅要採取更具保護主義的政策,德國汽車生產商在全球汽車市場面臨的極度競爭更不容樂觀。歐洲的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在電動汽車競賽中被中國品牌趕超,這一切導致他們在中國和歐洲的銷量銳減。 如果德國生產商再捲入中美貿易戰,他們一定會對跟中國廠商的合作後悔莫及。

科克加德表示,「假如美國政府明確表示,不希望在美國銷售中國製汽車,也不希望銷售任何依賴中國技術的汽車,那麼,這也可能涉及到德國品牌。」

盡管如此,同中國不同,德國汽車依然具有很高的利潤、強大的品牌認知度和良好的聲譽,這將幫助他們克服貿易障礙。科克加德總結道,「我絕不會輕視他們,他們會度過難關。不過就雇員人數的規模而言,可能會明顯減少。」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