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錢才算有錢人?台灣人均資產淨值曝光!超越日本、韓國

安聯今(14)日發布最新「全球財富報告」,台灣以人均金融資產淨值達14萬8750歐元、約新台幣523萬元,穩居亞洲第二富有的經濟體。(示意圖/取自PhotoAC)

安聯人壽今(14)日發布最新「全球財富報告」,台灣以人均金融資產淨值達14萬8750歐元、約新台幣523萬元,穩居亞洲第二富有的經濟體,遠遠超越日本,僅次於新加坡,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與成長潛力。

全球財富報告排名

2023年人均淨金融資產(以歐元計算)

第1名、美國:260320 €第2名、瑞士:255440 €第3名、丹麥:172200 €第4名、新加坡:171930 €第5名、台灣:148750 €第6名、紐西蘭:127430 €第7名、瑞典:125660 €第8名、加拿大:123130 €第9名、荷蘭:117270 €第10名、比利時:104040 €

第12名、日本:91940 €第21名、南韓:39140 €

亞洲家戶金融資產穩健增長

安聯《全球財富報告》指出,亞洲家庭的金融資產淨值升7.8%,截至2023年底,亞洲人均金融資產淨值達1萬1630歐元,不過各國差距明顯,從新加坡的17萬1930歐元到印尼的930歐元。

全球家庭金融資產強勁回升

安聯發現2023年全球家庭金融資產上漲了7.6%,顯示存款熱潮退燒,且隨著利率上升,全球私人債務放緩至4.1%,創造出9年來最低增幅。

不同資產類別增長差異大

安聯指出,2023可謂是貨幣緊縮之年,但各經濟體依然展現出高度韌性,甚至股市表現強勁,全球家庭金融資產增長7.6%,不僅彌補了前一年3.5%的損失,還有超過預期的表現,至2023年底,全球金融資產總額達239兆歐元。

然而,三大資產類的增長率存在顯著差異。證券增長11.0%、保險和退休金增長6.2%,受益於股市和利率的上升,表現優於過去十年平均水準,銀行存款成長率則跌至4.6%,創下二十年來最低增幅之一。

主要經濟體資產增長領先全球

2023年的復甦是廣泛的,全球大多數地區呈現正成長,僅有紐西蘭和泰國出現負成長,其他地區的成長相對均衡,尤其是亞洲和北美,增長均超過8%,其中,美國增長8.6%,略高於中國的8.2%。對比已開發的經濟體來說,新興經濟體大大的喪失其成長優勢,去年僅領先2個百分點。

全球負債增長放緩

即便金融資產擺脫了利率反彈的影響,2023年的家戶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科目仍受到顯著影響,全球私人債務增長率降至4.1%,為近9年來最低增幅。截至2023年底,全球家庭負債總額達57兆歐元,幾乎所有地區的債務增長均有所放緩,尤其是在西歐和北美,增長率幾乎減半,分別為1.1%和2.9%。隨著通貨膨脹推動全球經濟名目成長,全球負債比率(負債佔GDP的比例)連續三年下滑,下降了1.5個百分點至65.4%,比20年前低了3個百分點以上。

亞洲負債增長超越全球

全球金融資產的強勁增長,對比負債增長的疲軟,促使全球金融資產淨值(金融資產減去負債)上升了8.8%。截至2023年底,全球金融資產淨值達182兆歐元,與前一年相比增長近15兆歐元。

亞洲家戶的負債也增長了6.8%,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但在亞洲標準下依然顯得疲弱,與2022年相比,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負債增長。報告共同作者Michaela Grimm指出,過去20年來,亞洲的負債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金融資產,每年平均差距為1.5個百分點,而在許多已開發市場,情況正好相反。2023年,亞洲的負債比率首次超過了歐洲,達到62.8%(歐洲為59.5%),亞洲家戶日益增加的債務引發了擔憂。

通膨影響下的金融資產成長

從實質面來看,情況略有不同:經通膨調整後,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因通膨較低,金融資產成長率為5.6%。與新冠疫情前相比,亞洲的實質金融資產增長了26.3%,顯著高於其他已開發經濟體,尤其是歐洲,其金融資產購買力自2019年以來仍下降了3.1%。

善用薪情平台了解薪資競爭力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句話,但是當本金不夠高,能夠滾動的資金就有限。因此雖說投資理財很重要,但是主動收入的金額高低也要注意。根據財政部報導,「113年國勢普查處薪資調查」中指出,5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人數達842萬9千人,薪資平均為4萬6451元。

不過,薪水的多寡,受到產業、年資等複雜的因素影響,所以說除了參考薪資平均值來判斷自己薪水的高低,大家也可以透過行政院主計處的「薪情平台」,輸入自己的職業、性別、年齡,來做參考,看看自己贏過或者輸給多少人。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