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一個月,《經濟學人》分析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和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在8大議題的政策立場,並於10日指出:無論最終由誰入主白宮,獲勝的都是「川普的想法」,因為美國政策已經徹底川普化(Trumpification)。
《經濟學人》比較的8大政策議題包括:貿易、稅收、移民、能源、國防、烏克蘭、中東問題和對中關係。儘管墮胎也是許多選民關心的議題之一,但由於任一方都不太可能在國會中佔據主導地位,因此兩位候選人的立場難以直接落實為政策實施。以下將整理賀錦麗和川普在這8個領域中,相同/不同的政策立場。
貿易政策
*對中立場強硬:賀錦和川普都主張對中國實施強硬的貿易政策。賀錦麗表示將會在中國「違反貿易秩序」時對其採取懲罰性措施;而川普則主張大幅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
*懷疑自由貿易:兩位候選人都不再是自由貿易的支持者,對以往的經貿協議和政策持懷疑態度,尤其是在保護美國產業和就業方面。
*貿易政策的極端程度:川普以「關稅人」自居,支持普遍關稅,並計畫將關稅提高到10-20%,甚至更高;另外,川普提出將對中國的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賀錦麗不支持普遍關稅,更傾向於提供補貼來刺激美國製造業。
*經濟影響的考量:川普認為徵收關稅可以彌補減稅政策的財務缺口,但專家擔心這會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賀錦麗雖然支持針對中國實施戰略性關稅,但強調這些措施應以促進經濟成長為目的,而非單純增加關稅。
*政策實施策略:川普採取激進政策,意圖透過關稅和貿易壁壘來重塑美國的經濟地位。賀錦麗則主張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應發展新的產業,例如清潔能源。
*對待貿易談判的態度:川普意圖重塑和抵制傳統的貿易談判,強調以「美國優先」為導向。賀錦麗則主張在保護主義和開放貿易之間尋求平衡。
稅收政策
*承諾減免小型企業和家庭的稅收:兩位候選人都承諾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小型企業和家庭的稅負,並且都提到「小費不課稅」政策。
2024年10月9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賓州的造勢活動上,螢幕顯示「小費不課稅」的標語。(AP)
*稅收減免的對象和範圍:川普主張更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包括將企業稅稅率降低到5%,並讓高稅率的州民能夠扣除更多的地方稅。賀錦麗雖同樣主張擴大減稅計畫,但主要針對年收入低於40萬美元的家庭,對於高於此年收的家庭則恢復到39.6%的稅率。
*企業稅:川普希望減少企業稅,並以此來刺激投資和創新;賀錦麗則計畫部分取消川普的企業稅減免,並將稅率提高到28%。
*所得重分配:川普的政策重點在於透過減稅來刺激經濟成長,《經濟學人》指出,川普的計畫將會增加7兆5000億美元的聯邦赤字;另一方面,賀錦麗希望透過稅收政策來消弭社會不平等,包括對美國超級富豪的未實現資本利得徵稅。根據《經濟學人》,賀錦麗的計畫預計將增加3兆50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移民政策
*關注非法移民:川普和賀錦麗都承認非法移民是美國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並在其政策中都提到需要管控非法移民的數量。
2024年9月29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賓州伊利舉行的造勢活動上,背板顯示美國境內的非法移民數量。(AP)
*對移民的態度:川普強調極端的邊境安全措施,包括提出將「大規模遣返」無證移民;賀錦麗則強調開放新的合法移民管道的重要性。
能源和環境政策
*支持增加能源開採:兩位候選人都支持增加能源開採,儘管其焦點不盡相同。川普將會在任期內大力推動化石燃料生產;而賀錦麗則同時擁抱綠色能源和化石燃料。
*對清潔能源的重視:賀錦麗將會延續拜登政府的多項能源轉型政策,包括美國史上最大的氣候變遷因應計畫——《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另一方面,川普對氣候變遷持懷疑態度,如果他重回白宮,可能會減少美國對能源轉型的投資,能源顧問公司伍德馬肯西(Wood Mackenzie)預計到2025年,將減少約1兆美元的投資。
國防政策
*增加國防預算:川普和賀錦麗都承諾將會增強美國的軍事力量,但具體的細節較少。
*對國防開支增幅的態度:川普的立場可能與共和黨的鷹派一致,主張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例如將國防支出提升到GDP的5%。另一方面,賀錦麗則可能傾向維持拜登政府的政策,即在後通膨時期減少國防開支。
對烏政策
*支持烏克蘭:川普和賀錦麗都表示會支持烏克蘭,但川普的表態較模糊和反復無常,除了支持俄羅斯與烏克蘭盡快上談判桌,川普更承諾會「立刻結束戰爭」。
2024年9月26日。副總統賀錦麗會見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AP)
*政策一致性:賀錦麗的立場主要是延續拜登的政策,並承諾會繼續提供軍事援助;另一方面,川普對烏克蘭的政策則沒有明確的長期策略,時而表達支持,時而呼籲迅速結束戰爭。此外,《經濟學人》指出,共和黨人,尤其是在眾議院佔多數的共和黨人,對於「援烏」的態度明顯變得冷淡。
中東政策
*支持以色列:川普和賀錦麗都表達對以色列的支持,並認同以色列的自衛權。
*巴勒斯坦問題:賀錦麗對巴勒斯坦人的苦難表示擔憂;川普則不太關心巴勒斯坦人的處境,他的官員一直支持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人居住的約旦河西岸建立猶太人的定居點(屯墾區)。
對中政策
*對中態度強硬:川普和賀錦麗都認同對中國的強硬政策立場,並強調中國的經濟和軍事挑戰。
*高科技領域的對華限制:兩人都支持延續拜登政府的敏感貨物(尤其是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並強調保持美國在先進科技(如人工智慧和量子電腦)方面的優勢。
*關稅政策立場:川普主張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達60%的普遍關稅,以應對貿易不平衡。賀錦麗則反對川普的高關稅政策。
*對美中經濟關係的態度:賀錦麗大致會遵循拜登政府的「去風險,而非脫鉤」的政策,強調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不完全斷絕經濟聯繫;根據川普執政時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透露,川普對中國仍會試圖採取「脫鉤」策略,但沒有透露細節。
美國政策「川普化」?
賀錦麗在美國國內政策上大幅借鑑川普,包括在移民問題、貿易政策、稅收改革,以及能源開採等議題,《經濟學人》認為這並非毫無道理,因為此次大選結果將由7個搖擺州所決定,而這些州在2020年對共和黨的支持度都高於全國平均,因此賀錦麗悄悄吸收一些川普的政策想法,可能有助於她贏得大選。
在外交政策上,兩位候選人的立場雖有不同,但也出現一些令人意外的重合。川普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儘管實際行動並沒有他的言詞那般嚴厲;相較之下,賀錦麗所屬的民主黨在言詞上較為溫和,但行動上則更為強硬,包括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科技商品,並對中國電動車徵收巨額關稅。對於伊朗,賀錦麗也不急於恢復川普撕毀的核協議,甚至稱伊朗是美國最大的敵人。顯然,川普已經為這場選舉設定了外交政策的基調。
(相關報導:
美國大選》誰當選總統都對中國強硬?經濟學人剖析川普、賀錦麗不同點
|
更多文章
)
從上述的政策比較中可以發現,不僅川普本身變得更加極端,賀錦麗也逐漸倒向川普第一任期的政策立場。川普成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重塑了美國形象——僅管其政黨在2018年的期中選舉慘敗、儘管他在上次大選失利,並且從未贏得、可能也永遠不會贏得全國過半數的選民支持。無論誰在11月勝出,美國政策的「川普化」似乎將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