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最怕無法確認誰當選,金融市場將劇烈震盪!台新李鎮宇:但川普若當選,怕被關稅對付「跪就對了」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投顧副董事長李鎮宇10月8日在研討會中分析美國大選情勢。(王秋燕攝)

美國第60屆總統大選已進入倒數階段,川普、賀錦麗民調依舊膠著,難以預測誰會勝出。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投顧副董事長李鎮宇直言,川普對台政策不確定性更高,台灣政府必須要有因應,如果川普確定再度入主白宮,以他堅定的「關稅人」立場,其他國家恐無他法,「跪就對了」。

台灣金融研訓院、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台灣公共議題研究協會、中華經濟研究院今(10月8日)共同舉辦「美國2024大選與台灣政經未來發展」研討會,邀請李鎮宇、合庫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徐千婷、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台灣經濟研究院張建一等專家進行分析。

美國赤字加速膨脹,是川普、賀錦麗必須面對的現實

徐千婷指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在美國國內經濟政策上,都視提振製造業視為當務之急,但如何提振尚無具體細節。在稅率方面,川普主張延續減稅政策,並進一步降低公司稅率至15%;賀錦麗提出的則是針對性的稅收優惠,例如提高兒童稅收抵免,同時計劃增加高收入族群的稅負。

2024年10月8日,合庫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徐千婷出席「美國2024大選與台灣政經未來發展」研討會,分析大選情勢。(王秋燕攝)
2024年10月8日,合庫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投顧董事長兼總經理徐千婷出席「美國2024大選與台灣政經未來發展」研討會,分析大選情勢。(王秋燕攝)

徐千婷再從美國對外經貿政策方面分析,川普強調「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主張對所有進口商品課徵20%關稅,對中國商品最高課徵達60%。至於賀錦麗則傾向延續拜登政府的貿易政策,但也認為全面徵收關稅將加重消費者負擔。

徐千婷指出,以目前兩位總統候選人的政見來看,擴大支出、降低稅負、促進成長、抑低物價,都被描繪在未來的美好願景圖像中。不過,這些願景不僅有些是互相矛盾,更重要的是忽略了背後代表美國財政赤字的加速膨脹,這是川普、賀錦麗未來必須面對的現實。

台灣需盡快組成談判團隊,讓美國新政府轉向對付他國

針對目前川普、賀錦麗全美民調數據難分軒輊,李鎮宇預言,或許這次美國總統大選,可能會不只有川普贏、賀錦麗贏的兩種結果,還有第三種可能性,那就是選舉人跑票,導致總統選舉結果暫時無法確定,必須先由參議院選出的副總統代理,直到眾議院確定選出總統為止,更糟的是,從驗票走到法官判決的拖延過程,這將導致金融市場產生非常劇烈的震盪,不確定性是金融市場最大的殺手。

李鎮宇接受《風傳媒》訪問時說:「若川普與賀錦麗民調數據到10月底還無法拉大差距到5%,美國市場就會開始震盪、下跌,屆時資金可能會往日圓、黃金去避險。」

但再從歷史經驗顯示,川普的民調數據通常會被低估,這在2016年、2020年都發生過,倘若挺川普的shy votersy再度發揮威力,川普再度當選的可能性的確比較大。李鎮宇預期,「川普將再度善用關稅政策與他國談判,達到美國第一的目標,首先將鎖定中國,再來應該是南韓,台灣政府也必須要有因應之道」。

連賢明指出,台灣是美國前10大重要貿易夥伴,美國大選結果絕對跟台灣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台灣政府可以去想,什麼是可以跟美國買的,要怎麼去做展現誠意,是必須要思考的」。

根據台新投顧提供的資料,川普、賀錦麗的對台政策有很大的不同。川普受訪時稱北京當局若侵犯台灣,台灣必須提升軍費到GDP的10%,稱中國奪走美國工作與財富,威脅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川普還批評台灣奪走美國半導體業務,強調經濟上的交易性。

2024年10月8日,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投顧副董事長李鎮宇在「美國2024大選與台灣政經未來發展」研討會中,分析美國大選情勢。(王秋燕攝)
2024年10月8日,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暨投顧副董事長李鎮宇(講者)在「美國2024大選與台灣政經未來發展」研討會中,分析美國大選情勢。(王秋燕攝)

賀錦麗的對台政策偏向更支持台灣,反對中國侵略行為,強調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批評中國在東海、南海與台海行動,認為中國行為令人不安,也支持減少對中國依賴,強調保護美國利益並領導國際規則。

李鎮宇認為,川普強調美國優先主義,認為單邊主義可以談到較優條件,較少強調多邊合作,川普的對台政策具有高度不確定性與交易性,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簡單來說,川普只要確定當選,「趕快跪,先跪先贏,我們不用跑得比熊快,只要跑得比隔壁的人快就好」。 (相關報導: 專訪以色列代表》游瑪雅:想與「挺巴勒斯坦團體」對話但沒機會,想知道他們怎麼看哈瑪斯 更多文章

李鎮宇舉例說明,2016年日本安倍政府與美國談判時,選擇直接退讓,讓美國的矛頭指向中國,美中貿易戰打了6年尚未停歇,呼籲台灣政府要盡快組成談判團隊,但不是與美國談判,而是要知道如何向國內解釋,為何接受美國條件,讓美國矛頭指向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