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崇拜毛澤東,但柯因「X大弊案」身陷囹圄,他創立的民眾黨產生「領袖危機」,卻不知沿著柯「崇毛」的思路,「順勢」去效仿中共如何處理他們自己的「領袖危機」。
柯文哲有很多「膾炙人口」的金句,其中的「科學理性務實、公開透明」雖然並非柯原創,卻因柯將其連串羅列掛在嘴邊,而成為柯的「理念招牌」。反諷的是,「柯文哲危機」發生後,民眾黨以一正一反的方式表演他們如何實踐這「金句」── 他們百分百「公開透明」地展示:他們是何等既不「科學」,也沒「理性」,更無「務實」。
任何一個團體或個人遇到任何危機,回應一定有多個選擇,且無非是「上、中、下」的三策。民眾黨亦然,他們的「三策」即是:下策衝撞抵抗;中策低調等待;上策切割繼承。此「三策」,一個比一個難,因為一個比一個更需智慧和耐心去洞察、抉擇。
下策:衝撞抵抗
不需多思考,順著自己的憤怒情緒行事,做出種種他們自以為是,但旁人看來是荒誕離譜的事。民眾黨現在的選擇,便是此等「下策」。
無需列舉越來越多檢廉方或「柯黑」陣營透露的種種不利柯文哲的「錯╱罪」傳聞,也無需以其盟友國民黨的低調默認不聲援,僅保持「不落井下石」來論證柯的「錯╱罪」是真的,先看柯文哲自己吧。柯不是公開彎腰低頭道歉,還「請假」黨主席三個月了嗎?眾人皆知柯自詡「智商157」(呵呵,可惜他因此壞了「智商」的名聲。「智商」在「柯後」就帶上反諷意味,貶值了),自視極高,幾到「趾高氣昂、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地步。如此柯文哲,竟然公開低頭道歉暫別權力,可見他自知「錯╱罪」深重,不得不公開「認錯」,乃至暗暗「認罪」。現在的民眾黨,指責檢調「程序不義」、「偵查公開」還無可厚非,但力主柯「清白」,更把柯捧成「肉身菩薩」、「臺灣曼德拉」,卻是荒謬透頂。難道他們全忘了才不久前柯自己的「罪己詔」了?
中策:低調等待
即是暫時保持安靜,先等待檢調的結果。「等待」的同時,也不能完全噤聲,否則內部的「小草」和外界的輿論都會質疑民眾黨的立場對策是什麼。該如何「低調表態」,比較不易把握分寸。民眾黨實際上未採「中策」,略。
上策:切割繼承
民眾黨雖然也未採用此「上策」,但此策中的政治奧妙甚多,值得分析。
說到一個黨「切割」自己犯了錯或罪的最高領袖,我們的近鄰對手中共早已作了最佳示範:1976年毛澤東死後,中共的「老幹部」發動政變「打倒四人幫」。在此政變中,「老幹部」做了三個「切割」:一,將毛本人切割,「三七開」,「三分錯誤七分成績」;二,切割毛澤東和「四人幫」。明明以毛妻江青為首的「四人幫」才是毛的親信,是毛真正要傳承的接班人,「老幹部」卻硬說是「四人幫」矇騙了毛「禍國殃民」,而「不明就裡」,或「懶究明理」的大陸民眾也都「半真信,半『心照不宣』」地接受了這胡說;切割三:把「四人幫」從中共切割出去,全部開除他們黨籍投入牢獄。
由此,「老幹部中共」部分拋棄了「三分錯誤」的毛,完全拋棄了承擔下「文革十年浩劫」幾乎所有罪責的「四人幫」,維持了毛的正面形象、也實質繼承了毛「物質政治遺產」的「黨國」:「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名義繼承了毛的「精神政治遺產」:「毛澤東思想」。經此「一棄一繼」的「切割」,「老幹部」成功告別過去,翻轉被毛摧殘至慘的「黨」與「國」,推出鄧小平搞「改革開放」,中共「華麗轉身」,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中共「打倒四人幫」政變的首要原因是殊死權力鬥爭,民眾黨並無此問題。但「切割╱繼承」其「錯罪領袖」的難題,中共與民眾黨是一樣面對的)
柯文哲「崇毛」,大概也有意無意學習效仿了毛的膽大妄為。僅看現在揭露出的政治獻金、京華城、士北科三案,可謂真如毛澤東自喻的「和尚打傘,無髮(法)無天」。回到民眾黨,他們該如何「切割」?其實無非是順著柯自己的道歉和請假,先低調等待檢調偵辦結果,表態「尊重司法,勿枉勿縱」,再作下個決定。至於「繼承政治遺產」,首先要釐清,柯文哲的「政治資產」究竟是什麼。
參考毛澤東,柯文哲的「政治資產」可以是如此三項:第三勢力、話術金句、個人魅力。這其中,除「個人魅力」是個人的性格,絕難模仿不易繼承,無法成為「政治遺產」外,「第三勢力」的政治路線與實體存在,以及「話術金句」的內容內涵,都是可以轉移繼承的,這其中,又以「第三勢力」最有價值。
柯文哲「政治遺產」之一:臺灣首股真正「第三勢力」
應該說,自臺灣確立兩黨政治以來,柯文哲是唯一成功建立政壇「第三勢力」的政人。之前也有不少在藍綠的國民黨與民進黨之外有一定政治影響力(標誌是有其成員成為立法委員)的第三黨,如新黨、親民黨、臺聯、時代力量等,但這些「第三黨」其實都是「小藍」或「小綠」,並非真正的「第三勢力」。如此的結果是:首先,因為是「小藍小綠」,在一些重大政治議題上,他們的立場就會各自接近「大藍」的國民黨或「大綠」的民進黨,自己本應持有的「獨立第三」之「市場區隔」變得模糊,存在意義大幅縮小,由是,在選舉中很容易因「棄保」效應被犧牲掉,泡沫化,即,棄「小藍╱小綠」,保「大藍╱大綠」。
過去十數年臺灣「小藍小綠」政黨紛紛泡沫化的歷史告訴我們,真要成為「第三勢力」,首先必須擺脫「小藍」或「小綠」的身份,做到「不藍不綠」。柯文哲正是如此,從其「言」,至其「行」。「言」是言詞表達;「行」,此處特指「關係」。柯文哲從自稱的「墨綠」、咒罵「蚊子蟑螂國民黨」開始,到後來與民進黨反目,出言「垃圾不分藍綠」、「我更痛恨民進黨」,乃至反美,甚至「反臺」(註),終至喊出「兩岸一家親」,趨向粉紅;他的「黨際╱人際關係」亦然,從李登輝的座上賓,變成在公開場合公然不敬不屑時任總統蔡英文,自稱「墨綠」卻又「藍白合」,果然忽綠忽藍,不綠不藍,超越藍綠,偶露粉紅,成為真正的「獨立第三」,建立起臺灣名符其實的「第三勢力」民眾黨。
(相關報導:
柯文哲拒絕應訊「情況少見」 律師揭背後盤算:等於向檢方攤牌了
|
更多文章
)
不難理解,這「民眾黨」,即相當於毛澤東留下的「中國共產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實體政治遺產」。
(註:關於柯文哲的「反美反臺」,請參考此兩文:《「柯泡」自破:臺灣是「川普貨架上的商品」?》、《「疫苗同理心」四句話,看到柯文哲格局》。眾所周知,真正的「墨綠」,幾乎個個「親美愛臺」,怎麼可能反美反臺?)
柯文哲「政治遺產」之二:話術╱理念金句
柯文哲的「政治遺產」之二,是「柯語錄」。將其貶為「話術」,並非他的話有問題,恰恰相反,這些流傳於世的「柯語錄」,不乏精彩「金句」。只是柯言行不一,說的好聽,做的齷齪,「金句」是用來騙人的,所以他的言論就淪為「話術」。如果他言行一致,謹守分際,公私分明,清廉正派,他的話就會被視為「理念金句」。
既然「柯語錄」本身沒問題,算得上「理念金句」,這當然可以作為「政治遺產」繼承過來。這有點類似「毛澤東思想」,是「精神政治遺產」,只是「柯語錄」的規模與系統性當然無法比擬「毛澤東思想」。
民眾黨雖是柯文哲創立的「一人黨」,似乎與柯文哲密不可分,且柯文哲>民眾黨(可對照國民黨、民進黨的「黨>黨主席」),但實情是,民眾黨可以做到≠柯文哲,一如對岸的中共≠毛澤東。目前,柯文哲遇到三重的「離黨╱脫黨」麻煩:1,他本人信用破產,幾乎無法以其個人聲望帶領民眾黨往前走;2,請假黨主席三個月,已在形式上暫別權力;3,目前人羈看守所,在實務上也已無法有效介入黨務。柯文哲事實上已成為民眾黨的負資產,但民眾黨並未潰散,甚至在民間還有可能是>10%的支持率,超過眾多老牌的「小藍小綠」。只要繼續堅持鮮明的「不藍不綠」身份,強調凸顯臺灣社會所期待的「第三勢力」角色,並在立法院擺脫私黨恩怨,只關注民生議題,民眾黨應該是可以剝離柯文哲而繼續生存的。
一失足成千古恨,逝者如斯夫!
「民眾黨只有拋棄柯文哲才能繼續生存發展」,這是不少有識之士的看法。可惜,民眾黨以其「沒科學、無理性、不務實」的「下策」處理「領袖危機」,已錯過了「切割、反省、告別、前進」的機會,在未來柯文哲等人的起訴書公佈勢必震動臺灣社會後,恐難免在下次選舉中泡消,「第三勢力」恐會另移他黨。相比1976年後「中興」中共的「非毛共產黨老幹部」,可以想見,最終毀掉民眾黨的,不是柯文哲,而是政治低智的「非柯民眾黨人」。
(相關報導:
柯文哲拒絕應訊「情況少見」 律師揭背後盤算:等於向檢方攤牌了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