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民觀點:如果齊柏林先生還健在

因為綠電轉型在全台爆發的光電侵農事件已經造成土地破壞。(示意圖/台糖公司提供)

從高山、海洋、湖泊、河流、森林、稻田、魚塭、城市等景觀,我們看見的臺灣是如此美麗,但也看到了各種環境面對人們的開發而造成的改變、破壞和傷害。土地累積了一道道的疤痕;海洋沉澱了一層層的汙染。透過各個不同主題章節的串連,我們化作飛鳥,一起看見臺灣,一起去看這個島嶼的美麗哀愁。(齊柏林,看見台灣)

如果沒有齊柏林,我們恐怕無法體會到從雲間俯看的臺灣有多麽美麗,即使在無人機已經非常普及的今天,齊柏林的影片依舊有著無法超越的地位。也多虧了他,我們才發現日月光半導體偷偷將K7廠的廢水排入後勁溪,也多虧了他,我們才驚覺清境農場的違法濫建到底有多麽嚴重。

齊柏林先生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拍攝「看見台灣」光是直升機飛行時數就累積了400小時。「看見臺灣」既無角色的設定,也無複雜的敘事,它以簡潔的旁白加上鳥瞰視角,將臺灣呈現在大銀幕上。「看見台灣」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它是臺灣電影史上票房最高的紀錄片 (新臺幣2.2億元),它也是新加坡史上最賣座的華語紀錄片!它在日本以《天空からの招待狀 》(來自天空的邀請函)作為片名上映,也造成轟動。更重要的是《看見臺灣》並沒有任何來自政府的補助,比之近十年來許多的浮濫補助案,《看見臺灣》不僅藝術成就上獲得勝利,在市場上攻城掠地,更重要的是,它為所有臺灣人上了一堂重要的生態通識課。

十一年過去了,我們很遺憾,當初《看見臺灣》所留給我們的風景已經一去不復返。西海岸從彰濱開始一路往南的風機已經徹底改變了臺灣的輪廓,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雜亂鋪設的光電板讓臺灣猶如穿上了一件千瘡百孔的衣裳的女孩,原本清秀的臉龐,如今被光電板硬生生地遮蓋,不僅陸地農田漁塭遭殃,連珍貴的濕地也無法逃過浩劫,此種狀況我們已經在『陳宜民觀點:臺61線─民進黨難道聽不見土地的悲鳴嗎? 』及『陳宜民觀點:超限又超載的臺灣 』中略述了。我們在此愷切地呼籲,如果台灣的能源政策繼續如此發展下去,臺灣將不可能繼續美麗,而我們留給下一代的只剩下無盡的哀愁。

臺灣需要唐吉軻德,臺灣確實需要像齊柏林先生一樣的唐吉軻德。

曾有一篇名為『我們確實需要唐吉軻德』的投書,內容說的是某君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發起了以下連署「除建築物屋頂以外,即刻停止在臺澎金馬境內任何地表及水面架設任何形式的光電板」,可惜的是,這個連署並沒有達到門檻,那篇投書的閱讀數也不多,對於這類議題許多人噤若寒蟬,從媒體到NGO團體,多數選擇沈默,少數聲嘶力竭挺身而出的唐吉軻德們又經常遭到不合理的對待。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局,我們應該捲起衣袖,握起拳頭,甚至走上街頭,向這個無良的政府說不!

最近有三位令人佩服的唐吉軻德挺身而出; (相關報導: 「OpenAI、微軟都在投資核能!」童子賢提全球「返核」趨勢:台灣不妨也參酌評估 更多文章

第一位唐吉訶德是雲林縣張麗善縣長:雲林縣政府日前發函經濟部,內容是希望中央針對再生能源發電廠、升壓站及儲能系統的申請建置,納入總量管制,並擬訂主管機關同意函審查作業規範,讓地方政府有所依循,且雲林縣政府在函中說明在中央改進之前,將暫緩核發任何再生能源發電廠的設立同意函。簡言之,雲林縣開了第一槍,張麗善縣長之所以開槍是因為雲林縣的光電案場多集中於農牧用地上,除嚴重破壞生態及農牧業的發展外,民眾一再陳情抗議也造成公部門的莫大壓力,這是因為光電業建置升壓站及儲能系統無須通過環評程序審核,往往動工之後,當地居民才發現自己被蒙在鼓裡,如此荒唐的中央政府,說是苛政猛於虎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