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自上任後反貪動作不斷。湊巧的是,中共黨員中有可能會挑戰其獨攬大權道路者紛紛落馬。這讓習近平的反貪腐看起來更加形似政治鬥爭之手段。
畢竟,中共當中誰人聖潔。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骯髒事可下手。是以在中共,打貪一直是政治鬥爭的一種手法。因為從來不怕人沒有做壞事,也不怕手上沒有黑料,只是看什麼時候什麼人要辦而已。再不然,羅織罪名,在中共當中亦無不可。
因此,自習上任以後,那些可能威脅到習近平獨尊之路者,要不自行淡出或出了什麼意外,要不就是涉及貪腐事件,稱其受調查然後銷聲匿跡。
賴清德執政之初,貪腐偵查之勢與習近平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如今,賴清德總統上任約許百日。短短期間,高虹安、鄭文燦,乃至近期之柯文哲接連落馬。(至於成為民進黨主席則自2023年始。)
如同中共一般湊巧,牽連進司法案件者正好是在野黨派中有足夠自身能量者;以及綠營中那可能威脅到聖上連任之路,卻在先前以新潮流一員之姿對蔡英文有投誠傾向,外界俗稱太子的鄭文燦。
而對於檢調如此大動作,賴總統表示不分黨派、不問何人,只要違法,他就鼓勵檢調單位依法查辦、勿枉勿縱。台灣各路媒體亦對這些案件及調查進行更多的「渲染」。
然而,與此同時,在能源、疫苗、雞蛋、詐騙等領域,並非無人檢舉,可相比之下在判決刑度及媒體聲量等方面,卻似皇城內一片和諧。好似台灣乃一公理正義十足伸張之社會。
甚或,媒體諸般對偵查案件以及受調查人與親友肆意妄言,亦未見公部門如NCC有何大動作干預。同時,民進黨亦在已刪除的貼文中,以民進黨之姿態替北檢解釋。
是以,對於此等湊巧,若是尋常平凡人搞不好或許會覺得,賴清德之反貪腐與習近平有異曲同工之妙。
2024年7月11日,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涉及貪污罪三度開羈押庭。(顏麟宇攝)
初上位即開啟死鬥的潛藏訊息
然而,若再往其探究,便會發現在眾多相似之中,仍有些許不同。
畢竟,習近平期間,中共由集體領導走回個人收攏之道路,在習突破兩屆限制後,決定其任期的變成鬥爭之輸贏。可以說,習近平目前已成為無任期限制的領導人,直到他被鬥倒或出事的那一天。
那麼,是什麼使賴清德執政之初,檢調動作便如此之大。
畢竟,類似事情如果出現在下次中央選舉前一兩年內或者地方選舉前一年內,對選舉結果之影響應較大。因此若是單純從選舉影響來看,在初上任時對手即身陷調查疑雲,對選舉影響程度將不如選舉將到未到之際才捲入。
而檢調如此早動作,除了其中一種可能是檢調系統長期有揣測上意的習性,也就是會觀測上面的人顯露出之風向來決定行事風格。因此在認為賴清德透露出綠燈訊息時,檢調即大動作辦事的這種可能之外;
另外兩個在歷史中常見,會在這種一上來就開啟死鬥局勢中透露出關於上位者的訊息則是:
在歷史中,初上位時便發動與政敵大規模傾軋與死鬥之案例,第一種可能是登位者安全感缺乏。不論是其得位不正、位置不穩,或是上位者性情孤斷,總之展現為上位者缺乏安全感,那麼這樣的人就可能在自身初登位,尚未站穩時,就發動與政敵大規模之死鬥。所謂先下手為強,靠開啟死鬥局之先機來穩固自身地位。
另一種可能,則是上位者有更為後續或更大的計畫,因此不能等到鬥爭之時機到來再開鬥,而是更早就試圖攬下大權,削減異議和反對力量,以推動後續計畫之進行。
但不論是哪一種,歷史中這類從原本活鬥中將局勢導向死鬥的行徑,通常會帶來更為凶險的後續發展。
死鬥與活鬥之不同
所謂活鬥,其例子對台灣來說近在眼前:前一次2020總統大選時,彼時的賴清德在綠營黨內初選鬥爭中看似被蔡英文打落,但活鬥的性質就是鬥輸鬥贏不會走向最極端的結局。因此轉眼四年後,賴清德總統便能再起。
同樣地,綠營先前黨內派系與蔡英文之間的鬥爭也是相對溫和,並且較多屬於社會風向之對抗,較少牽涉司法之成分。
而若仔細察覺,便會發現多數民主國家之選舉,其實也就是一種活鬥的過程。選輸選贏,照規定來看不過一者從政一者歸田,下次還有機會再一決高下。
然而死鬥則不然。死鬥中誰先落馬,便容易再起不能,或者受到不可逆之傷害,要不丟了身家性命,要不長期身陷牢獄,不得翻身。例如中共以及北韓之內部鬥爭,往往極其凶險。稍有不慎中箭落馬,便可能全副身家消失,或者直接人間蒸發。
因此活鬥和死鬥之不同,在鬥爭者心態和整體局勢的氛圍中便會展現出來。
在活鬥中若鬥輸,例如選舉中選輸,大不了下一次捲土重來。
然而死鬥往往沒有下一次機會,所以各種情況會變得更加兇險。先下手為強以及務求整死對手,使其再起不能皆為常態。手段便也更不照規矩來(例如選舉和法治就是民主的活鬥規矩),反正贏者才是贏家,輸者一無所有。
因此,死鬥之局更容易長期存在獨裁、專制,以及司法不公之國度。因為沒有眾人所遵守的既有規則來規範鬥爭,所有的手段都是可能的,只要你最終能鬥贏。
在歷史上活鬥和死鬥也往往不會有單一時期的界定,很多時候因人因事而異,也有些時候整個大時代和局勢會向一邊傾斜。有些時期和政體,人們死鬥成性,嗜殺如癡,寸草不留;有些時期和政體則以活鬥為主。
而便也是在胡錦濤至習近平交界期,中共局勢表面看似有從死鬥往活鬥鬆動趨勢時,習近平在眾人尚未對其全面警戒之際,便逐步開啟死鬥之局,一步一步剪除各方勢力,直到眾人終於警覺,已無完全之把握能鬥贏習近平。
彼時的習近平,也正是團派與江派間妥協的置中,其上位之初,位置不穩,實力不全,但憑藉預期活鬥局中開啟死鬥的先機和謀慮,如今已成無人能制衡的孤寡之君。
死鬥是一條不歸路
因為死鬥的特性便是餘地的喪失,乃全有全無,一失足即被整垮的野獸叢林。
所以,民主選舉的勝者往往還能睡上幾個好覺,因為規矩正保障了它的安穩和餘地。然而獨裁的死鬥環境中,勝出者沒有規矩的保障(或者勝出者自身超越了規矩),所有潛在敵人都可能瞬間動用非常手段把他鬥倒,其可謂如坐針氈。長久下來,疑心四起,深怕任何可能的威脅,將試圖抓住所有權力攬在自身手上。
因為在活鬥局盛行的時候,上位者知道自己即使鬥輸也可以再起,或至少能保有自己本來的所有。因此在位子上時,有比較高的安全感,縮緊和維穩不需要催到最大力。
而死鬥局中上位者在位子上時則較缺乏安全感,亦更容易做出不理性決定。其往往以保自身為最核心考量,卻也因安全感喪失而更容易陷入瘋狂。舉凡訴諸高壓恐怖,寧收攏全體以保自己皆是常有之事。如當今整個中共之朝內收攏,不只共產黨內部,對於人民也充斥維穩和高壓,死鬥會將鬥爭的凶險漫溢到整個國家和社會中。
這正是死鬥局的危險,同時也帶出死鬥局的另一個性質:也就是開啟或維持死鬥者,必人人死鬥之。
因為人們知道,不鬥到死,不善罷甘休。今天不弄死你,明天你就弄死我。
尤其是當人們原本預期是活鬥局,有人卻將局勢導向死鬥局,以求用死鬥方式先發制人時,那麼在任何一個群體成員不是白癡的局裡,自活鬥中開啟死鬥者,最終必人人死鬥之。
因為所有的其他人知道一件事:我們原本在活鬥局中,所有人的狀況都沒那麼凶險,也所有人都有機會出頭;但當有人將局面拖入死鬥局,只求自己獨攬大權時,所有人的狀況都變得凶險。這種凶險只有將維持死鬥局的那人鬥掉,才有可能回到眾人能比較安穩的活鬥局。
因此死鬥的終結往往都是上頭採行死鬥者被鬥掉或失勢,起來的一批人決定不再那麼維持死鬥模式,而是逐漸回到活鬥模式。這回到活鬥的過程可慢可長,也不一定一蹴可幾,畢竟信任是需要時間重建的。
若被視為開啟死鬥者,賴清德已埋下日後四面楚歌之局
而歷史的軌跡告訴我們的,就是人類總是不斷重複過往的歷史。
每一個開啟死鬥者,都認為自己會是笑到最後的。但他們卻往往引發更大規模的反對和聯合。最終,攪爛了局勢,破壞了信任體系,並在其他人聯合下被鬥倒。就好像那喪鐘是他們一開始開啟死鬥時,就親自為它設下了時程,還拖了整個社會一起下水。
而過往的歷史與經驗,雖然也許不全然相同,但仍能使我們對現今之狀況有更多的掌握。
對於賴清德總統來說,如今他本身之意向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外界如何判定。
倘若外界認為,無關乎實際情況與賴本人意向,單單外界(包含綠營內和其他黨派)判定是由賴一方要開啟死鬥戰端的話,那麼便足以成於整體局勢的死鬥之局。
而我也要以歷史經驗在此提醒藍營。莫大意。倘若這真是死鬥局,那麼死鬥局的發動者是不會善罷干休的,他會鬥到沒有人能威脅他為止。
事實上,藍跟白都還是稍微慢了一點。從高虹安乃至鄭文燦,若細思則死鬥之跡似已隱約浮現,不過藍跟白尚要等燒到柯文哲才警覺。
而原本柯文哲第一次無保釋回之時,藍營尚有隔山觀虎鬥之勢。然而檢調與法院積極地將柯文哲在三天內重開羈押庭並裁定羈押,這終於驚動了國民黨那比較大條的神經。
北檢9月10日提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釐清案情,訊後還押。(顏麟宇攝)
在柯文哲收押禁見後,藍營隔山觀虎鬥的態勢已經降低。因為藍營一方已然確認了賴是要走定白熱化的死鬥模式。至此,藍營高層新的定調已經明顯,柯和民眾黨已退居較後順位的次要對手,賴清德成為首要敵人。(至於基層還有人在攪和,那是基層的事情。)
京華城和北市其他案件可以牽連蔣萬安,而台中更不缺乏重大建設的案子來拉下盧秀燕。一旦盧秀燕和蔣萬安接連出事,藍營短期內恐怕不一定容易生出新的政治明星來挑戰賴清德2028之路。
因此一旦入死鬥局,2028大選不論是綠營其他派系或藍白,先拉下會造成人人自危的死鬥者,將成為非賴死忠心腹的最佳解。
這也讓盧秀燕順理成章成為2028最可能挑戰賴清德的對手。
因為盧秀燕不論在黨內黨外廣結善緣的風格,儼然將成為與賴清德風格上對立的挑戰者。畢竟,你要選擇一個隨時有可能鬥你,鬥爭往死裡去的獨尊者;或是一個比較能留一步餘地,不隨意興起至死方休的鬥爭的協商者。
盧秀燕將成為賴清德2028最大的對手。(盧同時也是藍營能塑造有別於過往參選者印象的選項之一。)
而如果賴一方是將局勢拉到白熱化的死鬥者,那麼賴陣營也不會不知道這情形。那為盧秀燕所設的局,也許已在進行中。
尤其是台中一連串重大建設與計畫,在檢調和媒體的升溫動作下,要全身而退並非易事。藍營應力保盧秀燕不受類似方式打落,否則一旦黨中之人被外力攻勢剪除仍因內鬥而自喜,那恐怕將無法應對外部對手。
(當然,從黨派的角度來看,柯文哲越慢被綠營鬥掉,綠營就越難分神兩面開戰來對付藍營。)
未來幾年,台灣政界鬥爭將白熱化
而同樣地,反面來說凶險其實也會降臨在賴清德總統身上。假若這是檢調力求爭功之升溫,那麼無關乎其本人意向,最終賴清德總統都會被視為開啟死鬥者。
事實上,這已逐漸成為政界共識。可以說賴清德在如今執政之初,就已經埋下了日後四面楚歌之局。
中外歷史中,這種包含自己黨內四面樹敵的案例,往往都難以善終。尤其是台灣的民主現狀又不容許走向個人長期極權獨裁。
因此,局勢在新政府執政之初往死鬥方向發展,不論是政治鬥爭本身或是後續有什麼計畫,台灣的政治局勢都不會像先前幾年如此安寧。更白熱化的紛爭與無下限之手段都可能出現。這是當前已經現出的蹤跡。
至於人民,更為危險的則是如對岸韭菜看著黨政高層鬥掉對手一樣,以為自身同屬勝者而喝采並鬥爭他人。可那實際是羊群看著狼群之間爭鬥而站邊的勝利喝采,最終收割的仍是同樣一批羊群。是以,這種受黨意引領,覺得非我陣營皆是敵人之心態,一直以來都是民主之大敵。
因為有了這種「只有我方才是對的」的盲目信仰,那麼民主就不需要進行任何討論,只要跟著黨和媒體側翼走就好。一切又回到統治者底下的羊,而非由下而上的社會推進者。這種心態也正是阻礙台灣民主進步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關報導:
風評:從非核到核電是寶貴資產─瑞士啟示錄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