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犯錯時,父母該如何面對?專家教1種說話方式,養出「情緒穩定、有自信」的孩子

心理學家指出,所有教養模式中,最好的是開明權威式教養,也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能提供最多的溫暖和支持。(示意圖/取自photo-ac)

編按:隨著孩子逐漸成長,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方式也會開始出現變化與調整。該如何適當的管教孩子而不過度約束,不引起孩子的反抗,是許多父母需要面對的教養難題。專家指出,「開明權威式教養」能提供最多的溫暖和支持,也最能養出成功的孩子。

「開明權威式教養」 最能養出成功的孩子

從全球的大數據來看,家庭衝突在青春期早期會開始變多,然後隨著孩子的成長越來越頻繁,到青春期中期會爆發激烈的爭吵,關係惡化最為嚴重。到十六歲以後,也就是進入青春期後期,親子衝突就會慢慢減少,孩子逐漸懂事。心理學家提供了四種教養模式供父母參考,其中效果最好的是開明權威式教養,也是孩子最喜歡的方式,能提供最多的溫暖和支持。另外三種分別是專制權威式教養、寬容溺愛式教養和自由放任式教養。

「權威式教養」這個詞是從authoritative parenting翻譯而來,與中文裡的「權威」涵義不同。權威一詞會讓人理解為權力和威嚴,有高高在上、咄咄逼人、不容質疑和反抗之意。但大家不要被字面上的意思誤導。事實上,權威是指「能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而非專制獨裁之意。

開明權威式教養的表現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父母會堅持重要原則。

開明權威式教養的父母會明確地為孩子建立重要的標準,以及基本但重要的價值觀,同時也會以身作則。如果孩子的行為違背了大的規則和價值觀,一定會嚴格指正。

二、父母樂於傾聽孩子的想法,願意和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討論。

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父母有智慧、有能力的表現—擁有豐富的知識,情緒控制得當,智慧比孩子高,所以當他們聽到孩子那些青澀、幼稚、半生不熟、自以為是的想法,又或是面對孩子帶有冒犯、挑釁的態度時,多半會在心裡一笑置之,既不生氣,也不緊張:「我先讓你把想法都說出來,等我聽完再告訴你,哪裡還可以,哪裡有問題,更好的做法應該是什麼。」

只有缺乏自信的大人才會特別容易被激怒,以專斷權威的方式來壓抑孩子的想法。

三、父母會尊重孩子的自主權,並訓練他們承擔責任。

父母會盡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像穿什麼衣服、跟誰出去玩、每天應該帶什麼東西去學校、想培養什麼樣的嗜好......等。

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還不懂事,會胡作非為,但優秀的父母會在孩子還沒有成熟的判斷能力時,盡可能提供協助,包括幫他分析優劣、確定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想法、提供比較的選項,即使失敗,也會接受孩子的錯誤。試錯本身也是寶貴的學習過程。

四、如果孩子犯錯了,父母會坦誠表現出失望,但也會予以鼓勵。

一般父母表達失望的方式是說以下這些話:

「你是怎麼回事?」

「我本來以為你可以,原來你根本做不到啊!」

「早知道當初就不應該讓你......」

注意!這不是表達失望,而是傳遞出後悔和不信任,而且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方式。就事論事,才是表達失望的正確方法,也就是只對結果的共情,而非否定孩子的能力或所做的決定。

正確表達失望的方式可以這樣說:

「真可惜!這次沒有入選,結果的確有點遺憾。」 (相關報導: 「為什麼別人都可以,你卻不行?」這些話只會讓孩子失去學習熱情,改照這六步驟做迎向親子雙贏 更多文章

「 最後一道題目真的太難了, 連我也想了半天。不過你已經很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