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京華城案,鬧得滿城風雨,看起來京華城確實有弊案,不符合危老建築的規定,增加的獎勵容積20%有點牽強,應曉薇也被查出收受匯款的金流,但柯文哲到底有沒有涉案?號稱民主法治台灣的天下第一衙門--北檢辦案,卻沒有一定的水準。
陳文茜與郭正亮紛紛質疑北檢有「押人取供,明顯違法」之嫌,這兩位既不是民進黨也不是民眾黨,也不曾在柯文哲的競選團隊裡面擔任職務,評論總是會比較客觀公正一點;陳昭姿說,台灣法官的判案品質,大概就是A法官說你癌症末期,B法官說你沒有癌症,這樣的司法專業如何讓人信服?如果有這樣的醫生你會不會嚇壞了?
不是法律人也懂得一條法律原則,叫做沒有證據就應該無罪推論,但顯然辦案經驗豐富的檢察官居然不懂。殺人案就算涉嫌重大,找不到人證物證,就算嫌疑犯與當事人有仇,正常的法官,還是得無罪推論。如果檢察官可以因為柯p是台北市最高首長,沒有證據就合理懷疑柯p也有涉案,那小市民就想問問,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合理懷疑檢察官沒有證據就要定罪,連法律ABC都不懂,是不是也有政治與升遷上的考量。
如果馬英九總統任內在沒有金流或人證之下,輕易搜索蔡英文住家及民進黨中央,是不是白色恐怖復辟?馬英九如果說「不分政黨、不問何人,只要有證據就依法偵辦。」支持檢調一切依法處理,勿枉勿縱,民進黨與其支持者可以吞得下去?
媒體的生存困難造成的墮落
不是媒體人也懂得一條媒體自律原則,新聞報導的ABC,就是新聞不能是自己的想像與創造,必須讓當事的雙方充分表達意見平衡報導,應該善盡查證責任。媒體身為第四權無冕之王,更應該監督執政,不能是傳聲筒,更遑論打手。但是在媒體生存環境越來越困難的現實狀況下,媒體與從業人員素質只會每況愈下,這已經不是歸咎任何一個媒體老闆就能夠解決的問題。
媒體不合比例鋪天蓋地的報導民眾黨的相關新聞,個人相信這已經不只是媒體老闆個人的問題,而是從業人員從總編輯到記者,整體素質已經進入劣幣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下標與挑選新聞,已經不再公正客觀。媒體的廣告收入,不應該被Google FB搶走,至少這些網路應該要支付引用平面媒體的費用,有如Google支付給YT的費用。另外政府的媒體預算一律公開招標,最低標者得標,一切都必須公開透明。
澳洲已經在立法處理,再不處理,新聞媒體的素質只會每況愈下。在這樣的生存環境下,媒體不變成傳聲筒,也難。能不變成打手,就已經算是有一點良心了。如果上述方法還解決不了新聞媒體的收入問題,個人建議媒體的訂閱費用,應該可以如捐贈給宗教慈善團體的方式報稅,媒體賺不了錢,就等於人體的白血球越來越不活躍,輕則社會價值觀逐漸扭曲,重則媒體變成造神工具與打手,人民將永遠聽不到真相。
(相關報導:
風評:柯文哲的「帳冊」VS.偵查不公開
|
更多文章
)
「民主政治的下一步」--黨政軍退出媒體與司法
法官的自由心證,檢察官的偵查不公開,本來都是很高的理想,但現在卻變成了笑話,甚至變成藏汙納垢的遮羞布。三權分力互相制衡,也是類似的狀況,理論很好,實務上根本做不到,光看這次的大法官會議如何解釋國會調查權,就讓人民無法相信大法官是沒有既定立場。
司法改革民間討論幾十年了,歷任總統也都宣誓要做司法改革,但是喊的震天響,連陪審制度都上不了。陪審制度無法執行,還算合理,因為要沒有法律專業的一般民眾花時間去當法官,有意願的人的確不多,這跟叫你去幹大樓的管委會主委,意思差不多,沒錢又勞心勞神的苦差事。
其他比較容易做的司法改革,例如法官審理過程必須錄影且透明公開,反而是比推陪審團容易。這會有一定的成效,但可以想像的在攝影鏡頭下面的法官如果想亂搞,還是會講出一套冠冕堂皇的說詞,頂多是不敢惡行惡狀。筆者認為最有效的司法改革,一定是司法院長改成民選,要求司法院長不能有任何政黨與黨職背景,政黨退出司法,方法雖然最有效,但是難度卻最高,因為牽扯到修憲。
民選的司法院長才敢對法官做考核,如果大學教授都必須要有一定的考核機制,法官難道永遠都不需考核,法官都是聖人?還是為了維持法官的自由心證獨立審判空間所以永遠不能考核?
司法改革遙遙無期,不是制度難建,而是從政人員心態與素質問題,造成既得利益者永遠抗拒改變,除非擁有這方面專業的司法院院長強勢要求,否則再換100任的總統,任命100位的司法院長,也是一切如舊。最近一位副院長還是賴清德的總統大選競選總幹事,那你覺得司法院長會是公正的嗎?司法改革當然永遠就是一個天方夜譚。當選總統的,就是希望司法變成鞏固執政的工具,怎麼可能司法改革。
檢廉偵辦京華城容積獎勵案,圖為京華城改建案工地。(柯承惠攝)
民進黨當年打著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口號,未來政黨的訴求,還要再更進一步,要求黨政軍退出媒體與司法,司法與媒體才有機會真正獨立,不會受制於總統與金主。
柯文哲的兩個結局
1.弊案被查出金流,變成陳水扁第二,但更慘,連總統也沒當過。如果柯文哲真有貪污,在檢調如此積極的辦案之下,只怕插翅也難飛。因此側翼媒體與民進黨的政客們,繼續落井下石鋪天蓋地的渲染,唯一的理由就是要打趴政敵,轉移執政弊案的焦點。如果這樣還不算掌控媒體,那還要怎麼樣誇張才算掌控媒體?這樣掌控媒體,學集權國家一樣餵食民眾特定與篩選過的新聞,算哪一門子的民主台灣?
2.弊案沒查出金流,也沒有圖利的證據,因為獎勵容積率20%,除了危老都更之外,還有其他獎勵與行政裁量的空間,柯文哲尊重都委會的多數決決議,萬一無罪釋放,那民意會如何反撲?被關過的在野黨主席打著綠色恐怖與黨政軍退出媒體與司法的旗幟,能量會有多高?
國民黨前立委鄭麗文表示,若柯文哲認為京華城的容積率沒有問題,那大可以出來解釋,說自己是為台北市謀福利,又何必切割?柯文哲跟時任副市長彭振聲切割京華城案就是心虛,代表這案子有問題所以不敢認,聰明反被聰明誤。
(相關報導:
風評:柯文哲的「帳冊」VS.偵查不公開
|
更多文章
)
從鄭麗文角度看似心虛的柯文哲,甚至逆來順受配合搜索,也沒有高喊政治迫害,還要求小草理性,好好工作就好,難道這一切早已在智商157的算計之中??鄭麗文畢竟不知道柯文哲到底有沒有貪污,但柯文哲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貪污,柯文哲沒有高喊政治迫害到底是心虛還是早就老神在在就怕你不敢來逮捕?
京華城案如果不是弊案
希望京華城案所有調查就如賴總統所講的,一切都是依法偵辦,但如果後續查不出任何貪污證據,還硬拗圖利罪,但圖利跟促進台北經濟與建設發展之間只有一線之隔,民眾黨也不是吃素的,2025選舉前一年,民眾黨必定會開始大舉控訴執政黨羅織罪名且大舉搜索重要在野黨黨部,押人取供,真真實實的綠色恐怖與警總復辟辦案,台灣政壇必定會有一個大震盪,現在的打落水狗氣氛,將會180度大轉彎。
真心期盼京華城一案所有的後續發展都會朝向改善台灣媒體與司法的亂象發展。猶如民國68年的美麗島事件,就是因為國民黨在美麗島事件最後決定用媒體鋪天蓋地的把遊行的人民污蔑為暴徒,把鎮暴的軍警講成因公受傷的受害者,並開始羅織罪名逮捕黨外人士,這一刻就是傲慢的國民黨政權開始衰敗的起點,賴政府與民進黨難不成又要重蹈國民黨的覆轍?
民主2.0就從司法院院長開始
公務人員服務品質的改變就是從陳水扁台北市長任內不斷的去突擊公務人員上班時間是不是有在摸魚,結果大獲好評之後,從此全台灣的公務人員服務品質,全部都變了一個樣,改變真的有很難嗎?
所以改變不難,司法改革也不難,砍掉收賄、恐龍法官、政治打手都不難,難在司法院院長必須改成民選,只要司法院長改成民選,一樣要求檢察官與法官的歷練,而且禁止政黨派人參選,這種功能性的首長,絕對是學有專精的人才會出來競選,不會出現像總統大選這種什麼都不懂心中更無藍圖的貨色,也敢出來選總統,就像你如果沒有一定的學歷,你敢去競選台大校長嗎?一旦選出一個稍有良心學有專長的司法院院長,改變整個司法風氣,屆時將有如天降甘霖,陽光所及之處,萬物就會順理成章自自然然的往正常方向發展。
選了那麼多年的「總統」、「市長」,這種政治上而非功能性的首長,幾十年下來發現這些首長幾乎四年任期,因為什麼都不會,都在忙一些”雜事”,如每兩年就要開始忙著選舉、跑宮廟、吃夜市,甚至可以神隱兩年以上,每一件事情都不會,都只能相信專業,結果下場是常常被專業的給蒙蔽。大費週章的扮家家酒選出這種精神性質的首長,沒有任何專業,不會打仗也不會外交,不懂產業,也不懂經濟,只會喊喊口號,我要孩子不要核子,但可笑的是連孩子都在逐漸減少。這樣的總統,卻又總攬大權,外行領導內行, 每次總是要選民在政黨推選出來的爛蘋果當中選一個不困難的下嚥,跟古代皇朝請三歲小孩登基總管天下,有強很多嗎?甚至民選總統還搞到社會族群分裂,台灣的太陽花佔領國會算客氣了,美國選民甚至拿槍衝進國會。選民有如花大錢看恐怖片把自己搞到精神分裂,民主制度雖然優於集權制度,但真的不可笑嗎?一切就從民選司法院長開始吧,願京華城案後續一切的發展都有神的帶領!
(相關報導:
風評:柯文哲的「帳冊」VS.偵查不公開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