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濟各展開最長外訪:快90歲的天主教教宗,為何堅持訪問亞太多國?

2024年9月9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出訪巴布亞紐幾內亞。(美聯社)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也稱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經常樂於讓外界感到困惑和驚訝,這次他又一次展現了這一特質。

多年來,他似乎一直暗示自己在放慢腳步,但又重新加快行動的步伐。

Pope Francis (R) poses with Grand Imam of Istiqlal Mosque Nasaruddin Umar (L) for a family photo at the end of the interreligious meeting at the Istiqlal Mosque in Jakarta, Indonesia, 05 September 2024
方濟各在雅加達的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親吻印尼宗教領袖大伊瑪目(Grand Imam) 的手。

如今,他已接近88歲,膝蓋疼痛影響著他的行動力,還有因憩室炎引起的腹部問題。此外,由於大部分肺器官已被切除,他的呼吸系統特別脆弱。

去年秋天,教宗方濟各表示,健康問題使自己難以出國訪問,說這話之後,他便取消了前往阿聯酋的行程,這使外界對他的健康狀況產生更多的猜測。

但那已是過去的事了。

現在,教宗正在進行他迄今11年半任期內最長的海外訪問。

Pope Francis (2L) is welcomed by children at the Holy Trinity Humanistic School where the pontiff met with a group of missionaries at the school in Baro, Papua New Guinea, 08 September 2024.
方濟各訪問巴布亞紐幾內亞時和一所學校的兒童互動。他還在這裡會見了天主教傳教士。

這次訪問安排得滿滿當當。除了東帝汶,還包括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新加坡三個天主教徒只佔少數的國家。

為什麼這次他會安排如此遙遠和大規模的行程呢?

教宗的支持者說,這是他的熱情所致。

英國教宗慈善機構Missio負責人、剛剛得到梵蒂岡傳道部門任命的安東尼·程特里神父(Father Anthony Chantry)告訴BBC說:「顯然,他有巨大的耐力,這是由他對傳教的絕對熱情驅動的。」

「他談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不知疲倦的使命去接觸他人,以身作則。」

哈薩克總統總統托卡耶夫(右)在努爾—蘇丹機場歡迎坐在輪椅上的教宗方濟各(中)(14/9/2022)
教宗方濟各行動不便,須以輪椅代步。(資料圖片)

傳教

基督教的「傳教」在幾個世紀中發生演變。它仍然旨在傳播福音,但現在的明確目標集中在社會正義和慈善事業上。

在此次旅行中,方濟各將會見傳教士,包括一群目前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阿根廷傳教士。在包括這次在內的多次亞洲之旅中,他行走於中國周邊,這個國家對教會、天主教的傳教及其動機抱有深深的懷疑。

方濟各經常強調每位天主教徒對傳教的重要性。然而,在世界許多地方,傳教士和傳教這些概念仍然難以與歐洲殖民主義的概念區分開。

隨著歐洲天主教徒數量的減少,在亞洲非洲的「使命」和「傳教」是否和教會在那些地區的擴張有關呢?

程特里神父告訴BBC說:「我認為他傳講的是愛的福音,這不會對任何人造成傷害。他並不是試圖為教會爭取支持,這不是傳教的目的。」

「這不能等同於改變信仰的布道(proselytising),這也不是我們長期以來所做的。這不是教宗的議程,也非教會的議程。我們所做的是分享和幫助人們,不論他們的宗教信仰是什麼或是否有信仰。」

這位神父又強調,現代基督教傳教士的角色該如方濟各垂範的那樣,是做好事和傾聽,但有時「必要的話」也要挑戰某些觀念。

「我們相信上帝會處理其餘的,如果這導致人們接受耶穌基督,那是太好了。如果它能幫助人們更欣賞自己的靈性和自己的文化,我認為亦是一種成功。」

毫無疑問,教宗長期以來一直在談論宗教間的和諧和對其它信仰的尊重。他此次旅行中最持久的畫面之一將是他在雅加達的伊斯蒂克拉爾清真寺(Istiqlal Mosque)親吻印尼宗教領袖大伊瑪目(Grand Imam) 的手。

在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國家,教宗受到了熱烈歡迎。

教宗和印尼首席大伊瑪目共同呼籲世界和平。 (相關報導: ECFA上路十年後,北京、上海、廣州等9城擬開放外商獨資醫院准入中國市場 更多文章

方濟各將在新加坡結束他的馬拉松式旅程,新加坡約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是華裔,但天主教少數群體在貧困社區的傳教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