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強力對中國先進製程技術和設備實施的出口管制下,中國轉而擴大投入28奈米以上的成熟製程技術,然而,此舉卻可能導致中國產能過剩,使得全球相關產品價格崩盤,步上先前太陽能和鋼鐵產業的後塵。
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產能位居世界第1
成熟製程晶片被認為是基礎性的,從智慧手機、家電、醫療設備與軍用車輛等,多數電器都少不了使用成熟製程晶片。
近年來,中國在生產方面的新投資項目都聚焦於成熟製程晶片上,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統計,儘管 2023年半導體產業不太景氣,但全球晶圓廠產能仍成長5.5%,中國更是引領這波擴張,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的成熟製程產能已占了全球的29%,位居第1。
據《雅虎財經》報導,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的研究顯示,2023年中國傳統晶片的產量為2015年的近2倍,占全球產量的3分之1,預估在2027年時將控制成熟製程晶片的總生產近40%。
產能遠比他國多出2倍
此外,美國非營利智庫「席維拉多政策加速器」(Silverado Policy Accelerator)強調,今(2024)年中國的晶片產能和其他其他國家計畫未來3年計畫的產能相比多出2倍;執行長史都華(Sarah Stewart)也表示,中國在成熟製程晶片市場的運作和其他行業的模式相似,多向市場注入低於市場行情的貸款,政府也從中提供多項補貼。
中國晶片產業的擴展也有利於西方企業的支持,2023年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設備進口國,其進口額甚至比對手台灣高出150億美元(約新台幣4772億元)。
成熟製程產能大,恐導致產量過剩
然而,此舉卻對成熟製程半導體的價格出現衝擊,也對競爭者格羅方德、三星等大廠的市占率形成影響。席維拉多的報告顯示,2022年與2023年中國企業提供的價格已經比非中國競爭對手低了20%至30%,而價格大幅拉低下則可能助於中企中芯國際、華虹與合肥晶合集成(Nexchip)搶奪他國競爭者的市占率。 (相關報導: 不只電動車、太陽能板!中國「稀土」也生產過剩 淨利暴跌94% | 更多文章 )
據《工商時報》報導,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透露,美國對中國先進晶片技術出口管制的意外後果,將可能造成一波由國家支持的投資浪潮,導致生產過剩,並有可能讓中國在全球傳統晶片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