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政府團隊8月20日晚間於巴黎下水道博物館,在導覽人員的引領下,深入了解巴黎下水道系統的歷史與現代運作機制。此行旨在借鏡巴黎的先進技術,進一步提升嘉義縣內的污水處理及環境管理。目前嘉義縣已在太保、朴子和民雄建置三座污水下水道系統,並積極提高接管率,尤其太保縣治特區接管率已達100%,超越了都會區標準。
下水道系統是城市進步的重要指標,也是提升生活品質的基礎建設之一。巴黎下水道博物館展示了18世紀以來的系統如何逐步演變,解決公共衛生問題,並發展成現代化的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網絡。巴黎市政府自1960年起進行河川整治,至2015年投入14億歐元(約500億台幣)進一步升級下水道基礎設施,使塞納河水質得到顯著改善。
這些現代化措施包括建造地下污水儲水池、擴充廢水處理廠,並利用先進技術,如沼氣發電、地理資訊系統(GIS)監控等,有效管理下水道運作。儘管偶有大雨影響系統負荷,巴黎下水道系統的高效治理仍證明其具備迅速恢復水質的能力,這也在今年巴黎奧運鐵人三項賽事中得以驗證。 (相關報導: 極端氣候下的德國都市規劃:柏林立志打造「海綿城市」,「綠色屋頂」仍有待推廣 | 更多文章 )
嘉義縣長翁章梁指出,嘉義縣現有污水處理廠每日處理量約27,900 CMD,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達8.98%,且接管率持續提升中。為進一步舒緩水資源壓力,縣府規劃在縣治污水廠興建再生水廠,以供應6,500 CMD再生水,確保民眾用水需求並穩定產業發展。隨著台積電和華泰outlet即將進駐縣治特區,該區污水下水道已具備6萬人口的處理能力,接管率達100%,足以應對未來發展需求。此次參訪巴黎的經驗,將成為嘉義縣在污水處理、雨水管理及下水道維護方面的重要參考,進一步提升縣內的城市環境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