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2019年是美國與中國算總帳的一年,川普政府要中國從遠自1979年、近自2001年起佔美國的便宜全吐回來;2019年也是臺灣人應該與自己算總帳的一年,臺灣人自己願不願意為保衛民主自由的體制與生活方式而奮鬥甚至流血,這個問題已不能再迴避;中共殲11戰機3月31日飛越台海中線南段超過10分鐘顯然是計畫性挑釁,臺灣IDF及F16戰機升空警戒,就是明證。總之,2019年是個「圖窮匕見」的一年,2020年以後是不是「完美風暴」?對國人來說,這不再是事不關己的國際新聞,而是很快就要面對的現實。
美中算帳問題是兩強較勁,旗鼓相當、真刀真槍;臺海兩岸則是實力強大的中國步步進逼,臺灣各種籌碼漸失且無從反擊的「較量」。卜睿哲與何瑞恩3月的報告稱,現在是「團結一致追求統一的中國」對「如何應對中國威脅都搞不定的臺灣」。
臺灣真正的危機是對危機本質的認識不到位。2017年底19大後,中國以前任駐聯合國大使劉結一出掌國臺辦為標誌,對臺政策就以「兩岸一國」為前提,假設兩岸已經統一,由此回推,切香腸式的改變現狀;臺灣各界劃錯重點,還糾結於「九二共識」或「一國兩制」這些名相,而兩岸鬥爭已經質變,中國統一大業已經展開,臺灣則一籌莫展,臺灣兩個真正的籌碼:1)民主自由體制,2)美國的實際支持,前者反而成為中國蠶食臺灣公民社會的工具,未成為類似「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反擊力量,後者則不是天邊雲彩就是完美風暴的烏雲:臺灣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劉結一接任國台辦副主任後對臺政策就以「兩岸一國」為前提。(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對臺灣的支持近年大幅提升,可見美方為助臺因應中國步步進逼,從軟硬實力多方著手;如美國會2018年通過臺旅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今年醞釀通過臺灣保證法,主張臺美簽FTA;國務卿龐佩奧近作證稱將全力防阻中共對臺灣外交孤立;美臺間3月成立「印太民主治理諮商」對話機制;臺灣當然應該由衷感佩,這些支持卻無助直接面對(address)中國對臺灣水銀瀉地般的滲透。
約霍眾議員近多次稱承認臺灣是國家時機已成熟;美國印太司令戴維森上將3月27日國會作證,首度指出「一國兩制」並非兩岸共同意願,依據臺灣關係法,印太司令部將與臺灣軍隊提升聯合作戰共通性(joint interoperability),美國支持台灣的自由民主反映美國價值觀,希望兩岸在尊重基礎上有建設性對話;這些是因應最壞狀況(worst case scenario)的作為,但中國對臺複合式作戰可能在這種狀況出現前就已先完成統一了。
(相關報導:
俞振華觀點:2020總統大選─統獨決戰?
|
更多文章
)
美國最高層戰略決策心理,則是臺美關係、臺灣與中國較量的關鍵。川普總統3月25日正式簽署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臺灣恐怕不足以喜。以色列於1967年第3次中東戰爭期間擊敗敘利亞而占領戈蘭高地,聯合國安理會在1981年12月17日一致通過497號決議,宣布以色列「戈蘭高地法」無效,戈蘭高地被認為是以色列佔領的敘利亞領土,如同東耶路撒冷及約旦河西岸。敘利亞稱川普政府行為是侵犯敘國主權,歐盟、俄羅斯、土耳其、埃及、伊朗、德、法、阿拉伯聯盟、波灣理事會及巴勒斯坦都表不支持美國政策。
對臺灣言,美政府此舉有三層意義。第一層是美國等於不遵守國際法;網路媒體Quartz於0326日引紐約大學Edward Goldberg意見稱,美國開創一可怕先例:「若美國不遵守國際法,那誰會遵守?中共入侵臺灣不就如出一轍?」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與中共建交,臺灣也無法加入聯合國,習近平今年1月還在警告中國共可能以武力實現統一。
第二層意義是川普忽視小國的利益。據《中東通訊研究》主筆劉燕婷分析,此舉是川普中東戰略的一環,其戰略就是「拉攏以色列、沙烏地對抗伊朗」,川普眼中中東國家有三種,一是可合作的如沙烏地,二是不能合作的如伊朗,三是可犧牲的其他國家;但川普無視中型國家如科威特、阿曼等中型國家力量,卡達、土耳其有意挑戰沙烏地。這種決策心態對臺灣不利。川普2016底當選後曾接過蔡總統恭喜電話,但就任後不久即表示「尊崇」(honor)中國的一個中國;據華郵副總編伍華德2018年著作,川普曾問幕僚「保護臺灣我們能得到甚麼?」
美國總統川普問幕僚「保護臺灣我們能得到甚麼?」。(資料照,AP)
第三層是目前國際法並不支持以「佔領時效」為取得領土主權的依據。川普宣布承認以色列有戈蘭高地主權,並未引用時效原則;領土的取得方式有先佔、時效(prescription)、添附、割讓、征服;目前法律對時效的期限有30年、50年、100年之說,或完全否定時效概念者,尚無定論;迄今尚無以時效取得領土主權之例,1959年荷蘭比利時訴諸國際法庭仲裁的邊境地案,國際法庭判決排斥時效概念,將爭議邊界判給比利時。中華民國實際統治臺灣的時間,除可能強化中共促統的緊迫感外,恐難以成為國際法的助力。
臺灣需要的除了美國高政治性、軍事上的支持外,也需要美國更實際但不必敲鑼打鼓的支持。首先可思考的是幫助臺灣「貨出得去」,但不一定只去中國。美臺FTA將是重大突破;美貿易代表署3月29日公布的貿易障礙報告,美再度點名臺灣禁止美豬及特定牛肉進口,對美國農產品出口造成實質障礙;卜睿哲報告指出,臺灣政治陷入僵局,以致無法與美、日等主要貿易夥伴形成有利經貿關係。願美臺雙方共同努力,共同開創放雞蛋的新籃子。
其次是與臺灣共同抵抗中共藉民主體制滲透、改變臺灣。中共利用交流、黑道、宮廟等管道以資金介入臺灣選舉,用真假資訊壟斷臺灣人視聽,早就是常識,但就是沒有鐵板鋼證,「九合一選舉」有30多個中共介入選舉案,都因無有力證據而辦不下去;美國執法部門調查臺灣高科技外洩中國案很積極,也有查恐怖分子金流的能力,其實可與臺灣合作查察中共金流,共同防堵這民主政治的漏洞。
臺灣的菁英與大眾可能都要重新思考中共政權這個威脅。對菁英言,臺灣要統要獨,都要自己拿主意,而且不論統獨都應該是國家戰略、國家信念,都必須認清要付出代價以促其實現。面對中國共產黨這樣幾近法西斯的黨國政權,臺灣的國家安全戰略,應以「中國大陸政權的長治久安」即「真正的民主化」為基礎;這裡的基本假設是「愈民主的政權愈不會輕易發動戰爭」,「中共政權」不等於「中國」;蔡總統闡述3月11日國家安全會議三大重點之一,就是「兩岸和平發展,關鍵在於中國是不是能夠走向民主化」;這是再思考的起點。
以上的國安戰略論述,對深藍陣營的意義在於:兩岸統一的前提是中國真正實現民主化(這也是當年國統綱領兩岸統一談判的前提);對深綠陣營的意義在於:臺獨的前提是改變中共政權。當然,如果深綠、深藍陣營認為這早就是他(她)們戰略規劃的一部分,則這些提醒就是多餘的。
對臺灣大眾言,有必要展開「再認識中共」的運動。近高雄市韓市長訪問中國,暴露國人對中共政權認識不足,中共研究普及化亟待補課;挪威公共政策學者林根(Stein Ringen)著作稱中共政權是「完美的獨裁」,中國是獨特的「黨國」,中共會不擇手段確保「黨的生存、永久統治」,林根甚至稱中共幾乎就是法西斯政權,3月15日在紐西蘭濫殺50人的兇手在「宣言」中自稱法西斯主義者,其心目中理想政權就是中共。此外,香港民主人士李永達3月出版《判刑前的沉思》,內容直指中共利用派發赴港單程證,累計派遣近21萬地下黨員潛伏滲透香港,在校園滲透港獨組織、干預選舉,也值得國人關注。我國人認識中共政權需要有讀書會的普及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