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比特幣,交易所該怎麼選?會不會被課稅?9個大哉問,帶你看懂加密貨幣交易規則

想買比特幣,交易所該怎麼選?會不會被課稅?(圖/Pixabay;作者/vjkombajn)

在比特幣市場尚未蓬勃發展之前,一般人要獲得比特幣只有兩種方法:直接去挖礦,或是找到願意轉移比特幣給你的人進行「場外交易」(OTC, Over the counter)。

使用者可以在比特幣網站bitcoin.org生成你的比特幣錢包,也有其他錢包商免費提供生成錢包的服務。如果你想用挖礦的方式獲得比特幣,只要在挖礦軟體中填入你的「地址」,挖到的比特幣就會匯進你的錢包裡;如果你進行場外交易,則直接將「地址」貼給對方,他就能將比特幣轉給你。這個過程不需要任何分行代碼、國碼、身分認證等資訊。這就是比特幣作為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最為去中心化的模式。然而,如果你要用法幣跟陌生人作比特幣交易,就還需要其他可以信賴的轉帳平台或當面交易,比較不方便。因此,現在除非大額交易或有特別原因,一般人買比特幣不會特別透過OTC的方式。

中心化比特幣交易所的特點

時至今日,隨著加密貨幣產業發展,現在投資比特幣已經簡單很多,甚至比買股票還容易了。這個段落我們就來看看關於加密貨幣交易所有哪些該知道的事情。

2010年7月,史上第一間支援美元與比特幣兌換的交易所Mt. Gox(2010到 2014)出現。用戶可以將美元打進Mt.Gox帳戶,無須另外創建錢包便可買賣比特幣。Mt. Gox的系統會記錄用戶帳戶中有多少比特幣餘額,並統一管理用戶的比特幣。這種模式被稱為「託管式」的平台,雖然一定程度上犧牲去中心化,但對投資者而言很方便,後來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簡稱交易所)多模仿這種模式,進入了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時代。幣安(Binance)、Coinbase、FTX都是目前國際上主流的幾間交易所。加密貨幣的新手對於交易所常常會有許多疑問,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些常被問到的概念問題:

Q1:該選擇台幣交易所還是國際交易所?

大部分台灣幣圈投資人都有至少兩個交易所帳號。一個是能連結台灣的銀行帳戶,直接台幣入金買幣的台幣交易所帳號如Max或BitoPro(幣託),另一個則是功能與交易深度更完善的國際級大交易所帳號,如幣安或FTX等。因為這些大型交易所無法支援台幣與加密貨幣的交易,許多人會先在台幣交易所買進與美元等值的加密貨幣USDT,再轉到大型交易所帳戶進行交易。

Q2:什麼是訂單簿式搓合交易?

大多數加密貨幣交易所就像提供買賣股票的證券交易所一樣,有眾多不同的「幣」可供買賣。交易所擔任平台,透過在訂單簿上「掛單」(Maker)與「吃單」(Taker),買賣雙方可以在平台上搓合交易。在此種交易之下,交易所賺取的是交易手續費,一般約在0.05%到0.2%之間。通常各交易所都會推出自己的平台幣(如幣安的BNB),讀者也可以先購買平台幣使用來獲得手續費折扣。 (相關報導: 全球第二大比特幣挖礦中心陷入動盪!哈薩克示威活動導致斷網 挖礦算力受重創、比特幣價格暴跌 更多文章

Q3:什麼是加密貨幣的託管?

當用戶註冊交易所帳戶時,我們會設定自己的帳號和密碼。帳戶內會提供幾個「地址」(Address)供你使用(因為不同區塊鏈會需要不同「地址」)。當用戶需要轉進加密貨幣時,可以透過轉入這些地址來入金;當用戶需要轉出加密貨幣時,則在帳戶中直接操作,填上外部地址即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會拿到這些地址真正的「私鑰」,因此,這些資金其實是託付給交易所協助管理。一個完整的錢包可以對接區塊鏈上的其它應用,但交易所帳號則無法,就是因為你沒有私鑰的緣故。這是交易所帳戶與錢包最大的區別之一,前者交易更方便,後者在管理資金上保有更大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