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安全與發展,中國深化改革的挑戰─中共二十屆三中解析

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天安門前的北京民眾。(美聯社)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於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這是過去40年來召開最晚的一次三中全會,主題是「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其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中國式現代化」則是習近平在鄧小平命名基礎上往前推進的理念。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將「中國式現代化」概括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若二十屆三中全會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可操作的清晰指引,對於中國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背景:圍繞全面深化改革主軸

外界關注除了中國式現代化與國際戰略發展外,核心在於路線與人事和改革開放放置在「國家安全」架構下進行,其效果的問題。至於大陸強調的發展問題以及實際治理下能否解決現存問題,有些則遭到外界忽略,更撇除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特點。

中共自11屆三中全會之後,歷屆三中全會往往選在每屆全國黨代會的次年9月到12月召開。只有兩次例外,一次是1984年10月召開的12屆三中全會,與12大相隔2年;另一次是2018年的19屆三中全會,在19大的次年2月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4月30日決定,20屆三中全會將於7月召開,中國大陸內部有觀察認為「不同尋常」,有可能是在經濟形勢低迷的情況下,需要更長的時間來醞釀得以重新凝聚人心的「改革大動作」。不能撇開的是,中共在2023年12月11至12日在北京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宣佈,要規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這或許也是引發外界對三中全會更多的期待。

對於會議主要看點在於:

1,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

2,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3,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

4,人事議程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丁向群、於立軍、于吉紅為中央委員會委員。全會決定,接受秦剛同志辭職申請,免去秦剛同志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李尚福、李玉超、孫金明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李尚福、李玉超、孫金明開除黨籍的處分。

中共20屆三中全會於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圖為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在主席台上。(新華社)
中共20屆三中全會於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圖為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在主席台上。(新華社)

公報內容對於大陸目前各項問題的綱領性的指示

中共在三中全會主要的議程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稿。

(一)完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爲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報導: 張競觀點:掌握二十屆「三中全會」後須精讀文件 更多文章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政治局認真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進一步推動和謀劃全面深化改革,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切實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態環境保護,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有力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繼續推進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深入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以貫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實現經濟回升向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