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人願意相信川普會把製造業帶回美國、並且將移民拒之門外?這本書是近年談論美國最重要的一本書。」
《經濟學人》2016年度選書評語:《絕望者之歌》
2016年4月4日,《紐約時報》刊登了一篇署名為J.D.范斯(J.D. Vance)的投書,題目是〈為什麼川普的反戰言論能引起美國白人的共鳴?〉。范斯批評共和黨政府發動的伊拉克戰爭讓許多參軍的美國人民因而傷殘,遠方的伊朗克則是在美國扶植下,產生了一個軟弱無能、組織渙散的政府。范斯並不反戰,他支持美國在二戰時解救他國人民於水火的義舉,但對美國政府如今在中東製造的爛攤子「感到羞愧」。
范斯批評這份恥辱的重擔主要落在那些共和黨的支持者肩上,因為從人口結構來看,美軍的兵源主要來自南方的農村地區以及工人與中產階級,這群人正是當代共和黨的支持主力。他批評共和黨從未正視自己選民的憤怒,2008與2012的總統候選人卻依舊不願反省造成伊拉克問題的小布希政策。當年參與共和黨初選的川普雖然不吃共和黨精英那一套,甚至直指小布希問題多多,抱怨美國不再勝利、承諾會好好照顧退伍軍人,因此贏得許多懷抱挫敗感的基層選民支持,但范斯也直言「川普先生不適合我們國家的最高職位」。
這篇《紐時》投書的作者范斯,正是2024年7月15日獲得川普重用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范斯。
2024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確認副總統候選人就是范斯。(美聯社)
彼時剛剛年過30歲的范斯是耶魯法學院畢業的高材生,曾是《耶魯法學論叢》編輯、在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的創投基金擔任董事。不過他並非來自美國的上層社會,而是從廣大「鐵鏽帶」的邊緣家庭摸滾打爬出來的階級流動典範。而且范斯父母離異,母親有毒癮會家暴,還好范斯在外公外婆的愛與保護下長大。范斯高中畢業後進了美軍服役,然後再回到俄亥俄州立大學念了政治學與哲學的學位,並且靠著獎學金拿到耶魯法律博士、成了一名律師與矽谷菁英。
那時的范斯臉上沒有落腮鬍,在TED演講「被遺忘的工人階級」,坦承在律師事務所的召募晚宴上才第一次知道「白蘇維濃」(Sauvignon Blanc)與「夏多內」(Chardonnay)這些白葡萄酒的名字。這位耶魯的高材生在TED的講台上暢談「鐵鏽帶」的底層勞工生活:毒品、家暴、離婚,甚至是當地不斷上升的死亡率。范斯也描述他在那個環境下的美國夢,已經應該如何幫助底層弱勢「向上流動」。這場演講的內容,其實也是他2016年出版的暢銷回憶錄《絕望者之歌: 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的主題。
(相關報導:
川普副手人選底定:39歲的參議員范斯!昔日痛罵川普「美國希特勒」,今日已成MAGA信徒
|
更多文章
)
讓范斯聲名鵲起的個人回憶錄:《絕望者之歌》中英文版書影。(翻攝網路)
這本書出版後在美國很快衝上亞馬遜排行榜前列,包括《紐時》與《華爾街日報》都讚不絕口。《絕望者之歌》也被《經濟學人》列入2016年度選書清單,並稱「瞭解川普與當代美國一定要看」。《華爾街日報》說,范斯除了在書中談到自己掙扎成長於衰敗鋼鐵小鎮、卻又在耶魯成為「文化異鄉人」的特殊經驗,這本書更是關於美國階級分化與白人勞工階層權利遭到剝奪的廣泛對話。范斯也同意,面臨絕境的美國白人勞工,確實會認為川普畫出來的大餅很有吸引力。
《絕望者之歌》在2016年出版,川普也在這一年攪亂共和黨總統初選的一池春水,在世人的驚嘆聲中不斷破關挺進。《紐約時報》在那一年的書評中寫道:只要讀完《絕望者之歌》,你就不難理解為何一個局外人能夠將共和黨當成完美的寄宿體,進而贏得總統候選人的黨全代會提名。答案肯定不在電視裡喋喋不休的菁英嘴裡,范斯對白人底層社會進行了富有同情心和洞察力的社會學分析,倒是為川普的崛起提供了絕佳的答案。《紐時》盛讚范斯「為這場不文明的選舉提供了一份文明的參考指南」、「而且兩黨的支持者都能讀懂」。
前總統歐巴馬曾說,美國社會的貧窮問題主要是結構性因素,並主張政府能做的事很多。不過自己就身處底層的范斯認為,美國貧窮的更深層原因是對經濟困境的憤怒與絕望。當政府對那些懂得利用福利制度的窮人們給予救濟,范斯說自己永遠記得當年在雜貨店當收銀員時,他看到那些沒有工作卻能領救濟金的窮鄰居們能拿手機聊天有多氣。因為他根本買不起手機,「我永遠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的生活掙扎成這個樣子,那些靠政府救濟過活的人卻能享受我夢寐以求的小玩意兒」。
《紐時》說,范斯在《絕望者之歌》書寫的是絕望,雖然自己有機會參軍、讀大學、一路朝文化精英的方向拾級而上。但他也承認,自己前往俄亥俄州立大學時,最能體會自己所處階層的悲觀和隔閡,因為當年的他雖然對於大學生活滿懷希望,但自己的鄰居們卻不敢奢望任何事,「這個階層的憤世嫉俗幾乎寫在了精神裡」。范斯說,他的朋友跟親戚都覺得媒體跟政客滿口謊言、他們崇敬的軍隊在打毫無結果的戰爭、美國的大學只有有錢人能念、美國的底層百姓/鄉巴佬(hillbillies)根本找不到像樣的工作。《紐時》在書評結語寫道:范斯對這些問題也沒有答案,但他正在推動對話。
2024年7月15日,川普與范斯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握手,一旁鼓掌的是共和黨籍的眾院議長強生。(美聯社)
8年前的范斯經常投書的媒體是自由派的《紐約時報》,當年他在《絕望者之歌》的第一頁就寫道:「我不是參議員、不是州長,也不是內閣官員」,試圖說明已是律師的自己仍是一名普通人;他當年甚至傳簡訊警告他的法學院室友,川普可能會是「美國的希特勒」。但8年後的今天,范斯恰好成了完全相反的人,他是參議員(2022年當選)、他更是共和黨的副總統候選人,聲勢比大部分共和黨籍的州長或部長還要驚人。這位原本不支持川普的保守派,更在短短8年內成為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忠實擁護者、甚至從右翼民粹的分析者轉為實踐者,如此極端的轉變當然備受關注。
范斯的批評者認為他只是個「厚顏無恥的機會主義者」,不過他接受《紐時》專訪時則說「這是雙重思想覺醒的結果」:原來川普不像他想的那麼壞,美國的自由派則是比他原本所以為的糟糕得多。《華爾街日報》指出,范斯得到川普注意的原因,可能是他先吸引了川普長子的注意,然後私下向父親引介這位不受共和黨新保守派的才子。幾週後川普就公開支持范斯,並且力挺他成為俄亥俄州的聯邦參議員。
(相關報導:
川普副手人選底定:39歲的參議員范斯!昔日痛罵川普「美國希特勒」,今日已成MAGA信徒
|
更多文章
)
2024年7月15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共和黨全代會。(美聯社)
《紐時》指出,《絕望者之歌》當年吸引無數自由派的書粉,除了范斯成功寫就一部年輕人在逆境中崛起的編年史,形象鮮明、對范斯諸多啟發的外婆,更是這本書最令人難忘的文學成就。更重要的是,范斯除了在書中自承足夠幸運與努力,也點出他自身所處階層的困境,必須靠自己才能突破自己的懶惰與宿命。不過《紐時》也尖銳地指出,范斯如今似乎不再相信自己8年前的主張,他現在更傾向於指責中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甚至是墨西哥與某些大公司與政治機構。
2022年代表共和黨競爭激烈的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時,范斯改口「批評川普是錯誤的」;曾經冷眼犀利反省美國底層「絕望者」處境的范斯,在川普遭到暗殺之際,卻急著在X指責「這一切都是拜登詆毀川普的錯,拜登必須負責」。范斯究竟為什麼變了,或許永遠不會有正確答案,但《紐時》一位書評在范斯成為川普副手後表示:他已經與他最忠實的讀者反目成仇。
2024年7月15日,美國共和黨正副總統候選人川普與范斯出席共和黨全代會。(美聯社)
《華爾街日報》說,范斯對新保守主義(或者民族保守主義、新右翼)的闡述能力無人能出其右,那些在川普口中可能只是一時興起、不成體系的想法,范斯就是有辦法將其昇華,說服共和黨精英放棄自由貿易、財政紀律與國際化等昔日主張,置換為加強邊境與關稅管制、國家強力干預經濟、從世界舞台上撤退。華府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李文(Yuval Levin)說,范斯本來擔心川普會毀掉他的理念,但後來發現川普其實可以推進他有興趣的想法,於是轉而徹底支持川普,甚至同意川普指控的「2020大選遭到操弄」。
(相關報導:
川普副手人選底定:39歲的參議員范斯!昔日痛罵川普「美國希特勒」,今日已成MAGA信徒
|
更多文章
)
對於范斯能夠贏得川普信任,《華爾街日報》指出他背後的支持者,包括身陷囹圄的川普昔日軍師巴農(Steve Bannon)、福斯新聞(Fox News)前主持人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川普昔日的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則將范斯視為「工薪階層共和黨」的化身。卡爾森誇讚范斯非常了解選民要什麼,「要是共和黨的領導階層連選民要什麼都搞不清楚,那他們根本死有餘辜」;萊特希澤則看好范斯「能帶領我們走向未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