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士大夫待遇豐厚,許多家庭蓄養私妓,相當於歌舞班子,用於私人娛樂和宴會上招待客人。知名文官如晏殊、歐陽修等概莫能外。家妓是「私人財產」,沒有人身自由,甚至可以買賣和送人,除了演奏、唱歌、跳舞,還得侍奉主人起居,在家裡和酒宴上做一些服務工作。當然,長相漂亮、性情溫柔的家妓有可能被主人納為妾。
蘇軾性情疏朗,好交友,應酬多,也不能免俗。通判杭州時,薪資待遇比在朝時豐厚,於是他買了四個侍婢教習歌舞,其中包括十二歲的王朝雲。
蘇軾還給朝雲取了個字,叫「子霞」。宋朝許多女子沒有名字,如蘇軾親姊姊不知名何,喚作「蘇八娘」。蘇軾的女人都有名,王閏之和王朝雲還有字,應該都出自蘇軾之手。比起同時期女子,她們無疑是幸運的。蘇軾學識淵博、語言風趣、性情豁達,無論哪個時代都是受女性追捧的「國民老公」。能與蘇軾月下品詩,為他研墨鋪紙,看他瀟灑揮毫,抑或紅袖添香,與他一同享受讀書的時光,還能吃到他做的東坡肉、東坡肘子,無疑是快樂的。何況因為嫁給了蘇軾,她們有了名、字,並流芳百世。
朝雲聰慧秀美、能歌善舞,在蘇軾的「歌舞團」中很快脫穎而出。朝雲還有一項技能是其他歌妓所沒有的,那就是點茶。宋人喝茶很講究,方式與今天不同。那時的茶不是做成茶葉,而是做成茶餅,先將茶餅炙烤、搗碎處理,然後放入茶碗中,以沸水沖點,邊沖邊用茶筅攪拌直到出現泡沫,茶葉與水充分交融後成了乳狀,茶才算點好,可以飲用了。點茶是技術也是藝術,很有難度。蘇軾在家招待弟子或尊貴的客人,用的必是上好的密雲龍茶,這時必喚朝雲取茶、點茶。學士們談論學問,朝雲得以在一旁聆聽。由此可知蘇軾對朝雲的信任。
大約在黃州時,朝雲已十七、八歲,長成了大姑娘,蘇軾將朝雲納為侍妾。元豐六年(一○八三)九月,朝雲生下一子,取名蘇遯,小名乾兒。次年四月,蘇軾解除黃州被監視看管的處境,坐船東進,七月船到江寧時,因旅途奔波,不滿一歲的乾兒竟因病早夭。朝雲痛不欲生,蘇軾亦為之落淚,寫下兩首詩,詩題很長,叫〈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遯,小名乾兒,頎然穎異。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於金陵,作二詩哭之〉,其中第二首寫道:
喪子之痛對朝雲的打擊見諸筆端,蘇軾對朝雲的憐愛也顯而易見。
十七年後,蘇軾亦逝於七月二十八日,與乾兒同天忌日。
宋神宗去世後,宋哲宗即位,宣仁太后攝政,任用司馬光為相,盡棄新法,起用舊黨,史稱「元祐更化」。蘇軾得以回朝,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蘇軾的弟子們也聚集到京城。一日,蘇軾宴請弟子,秦觀在座,見朝雲十分美貌,寫詞贈予朝雲:
靄靄迷春態,溶溶媚曉光。不應容易下巫陽,只恐翰林前世、是襄王。
這裡用了「巫山雲雨」的典故,把蘇軾比作楚襄王,把朝雲比作神女,把自己比作蘭臺公子宋玉。據宋玉〈高唐賦〉和〈神女賦〉:楚王到巫山高唐遊賞,走累了就地休息了一會兒,夢見一美人入懷,說:「妾乃巫山之女,聽說您遊高唐,願意與您同床共枕。」於是楚王就臨幸了她。
美人離開時說:「妾在巫山的南邊,通常被高山阻礙,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早晚都在高唐之下。」第二天楚王詳細觀察,果然如此,就在這個地方給巫山神女建了一座廟,叫朝雲廟。後來宋玉把這個故事講給楚襄王聽,引得楚襄王心馳神往,晚上果然夢中會見了神女。
詞的妙處在於,巫山神女恰好名為朝雲,與王朝雲暗合。從秦觀這首詞可以揣測,蘇軾為朝雲取名,大概正是源出〈高唐賦〉和〈神女賦〉。
司馬光任政的原則是:凡是敵人支持的都反對,凡是敵人實施的都要糾正。蘇軾與司馬光看法不一樣,認為對新法政策要區別對待,因此與舊黨也發生齟齬,在朝堂上鬧得很不愉快。有次散朝回家,蘇軾吃過午飯,拍著鼓囊囊的肚子,問侍女們:「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肚子裡裝著什麼?」
侍女們爭先恐後地回答,有說全是文章,有說滿腹經綸,蘇軾都不以為然。只有朝雲說:「一肚子不合時宜。」蘇軾大為讚賞:「知我者唯有朝雲。」
人們把最能引起自己情感共鳴的女性叫作紅顏知己,王朝雲就是蘇軾的紅顏知己。
宣仁太后去世後,宋哲宗復辟宋神宗政治,改元紹聖,蘇軾的人生再次跌入低谷:紹聖元年貶到荒蕪不宜居的惠州,據說貶到這裡的人很少能活著回到中原;紹聖四年(一○九七),蘇軾更被貶到遠在天涯海角的海南儋州。蘇軾曾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地方是蘇軾最「倒楣」的地方,他在這些地方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黃州還有王閏之陪伴,等貶謫惠州時,王閏之已經去世,其他侍女紛紛離去,只有朝雲堅定地跟著他,甘願共赴險難。最落魄時才意識到不離不棄的可貴,蘇軾寫下大量詩詞贈送朝雲,其數量遠遠超過兩位正妻。
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阿奴絡秀不同老,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舞衫歌扇舊因緣。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陽雲雨仙。
第一句用白居易典故。白居易字樂天,有美妾擅唱楊柳詞,人稱其為楊柳。白居易年老體衰,楊柳竟別他而去。第二句用晉人劉伶玄典故。劉伶玄年老時得一美妾叫樊通德,二人情篤意深,經常一起談古論今。這兩句說朝雲不像楊柳那樣薄情,而像樊通德一樣與自己生死相伴。
第三句用晉初女子李絡秀的典故。她嫁與周浚為妾,相夫教子,培養了兩位顯貴的兒子,只有小兒子阿奴平庸,在身邊伴她終老。第四句「維摩」指維摩詰,是佛教中的菩薩。相傳維摩詰善說法,講到妙處,天女散花。這兩句是說,王朝雲雖然沒有子女在身旁陪伴,但她就是純潔的天女。
紹聖二年(一○九五)五月四日,蘇軾在惠州貶所已是第二個年頭了。端午節來臨之際,蘇軾再為朝雲作詞,為她祝福:
白髮蒼顏,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脣箸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
此時蘇軾已年近花甲,又篤信佛教,因此清淨獨居,戒欲一年多,與朝雲主要是精神交流。這首詞寫他在「維摩境界」中發現了朝雲之美,沒有任何邪念淫欲,那是完全是純粹的美。朝雲在蘇軾心中,不僅僅是伴侶,更像天女下凡,給自己帶來感情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救贖。
紹聖三年(一○九六)春,朝雲生日,蘇軾作詞〈王氏生日致語口號〉:
羅浮山下已三春,松筍穿階晝掩門。太白猶逃水仙洞,紫簫來問玉華君。
天容水色聊同夜,發澤膚光自鑑人。萬戶春風為子壽,坐看滄海起揚塵。
羅浮山是惠州的一座名山,首聯寫春景,頷聯道家語,頸聯寫朝雲容顏之美,尾聯為她祝壽。
是年朝雲三十五歲,蘇軾希望她像天上的神仙一樣長生不老,未料這年七月五日,朝雲遭遇瘟疫,竟撒手人寰。
朝雲剛到蘇家不識字,跟著蘇軾耳濡目染久了,粗通文字,能寫有模有樣的楷書,還能領悟詩詞的意境。她生前最愛唱蘇軾的〈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有一年秋天,朝雲在惠州為蘇軾唱曲,唱到「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時,歌喉將囀,繼而淚流滿面,哽咽不能繼續。蘇軾問其故,朝雲回答,這兩句太令人傷感了。蘇軾笑道:「我在這裡悲秋,你卻又傷春了。」朝雲去世後,蘇軾再也不聽這首詞了。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原本告訴世人不要悲觀,春天總在某處草長鶯飛地煥發著生機。可朝雲在惠州看到的春天,卻不同於中原,人是而景非,故鄉在遙不可及的地方,怎能不令人傷感而流涕?
朝雲去世後,蘇軾為她寫了不少悼亡詞,最著名的是一首〈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同「么」)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脣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這首詞題作「梅花」,實悼朝雲,「高情已逐曉雲空」近乎明指。
詞以梅喻人,人梅合一,讚揚了其冰肌玉骨的高潔風采。「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蘇軾雖然後來再遭貶逐,但他的感情之魂留在了惠州,此後再未接近女人。
受蘇軾影響,朝雲亦信佛。蘇軾把她安葬在棲禪寺東南,詩詞裡的惟不改為她寫了墓誌銘,還在墓上築六如亭以示紀念,並親手寫下楹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