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富裕國家生育率腰斬,日本女性「一生無子女」比例高居第一

2024年6月,東京巢鴨的商店街。(美聯社)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日前發表最新研究,其38個成員國每名婦女的生育子女數與1960年相比(3.3個)減少了一半以上(2022年只剩1.5個)。在富裕國家中,50歲時沒有子女的女性比例又以日本最高(28.3%),而且目前還在惡化。預計200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將有33.4%「一生沒有任何子女」。

OECD的研究報告指出,在38個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平均每位婦女生育子女數量已降為2022年的1.5個。 除了以色列(生育率高達2.9)之外,OECD所有成員國的生育率遠低於每位婦女應生育2.1個孩子的「世代更替水準」—也就是說,如果不靠移民填補,這些國家的人口勢必會逐年減少。

OECD警告,人口下降將改變社會、社區和家庭的面貌,對於經濟成長繁榮也會造成重大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其所發佈的2024年老齡化報告也指出,歐盟總體勞動力參與率的上升將不足以彌補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加劇勞動力短缺。

東京一位媽媽牽著孩子過馬路。(美聯社)
東京一位媽媽牽著孩子過馬路。(美聯社)

OECD報告共同作者經濟學家威廉・阿德瑪(Willem Adema)指出,由於人類預期壽命的延長,低出生率也給公共財政帶來壓力,因為貢獻稅收的人數根本追不上人口老化所增加的政策成本。包括歐洲、日本、南韓的學校倒閉情況日益嚴重,根本原因就是生源不足。在主要工業化經濟體中,女性初次生育的平均年齡從2000年的28.6歲上升到2022年的30.9歲。

該報告指出,居住成本和全職工作女性的工作負擔都是拉低出生率的主要因素,但即便推出有利於家庭的政策,恐怕也無法有效提振生育率。因此除了促進性別平等與推出育兒政策,解決人口問題的重點更應該放在移民政策上。在OECD的成員國中,除了遠遠領先的以色列之外,以墨西哥與法國的生育率最高(1.8),每名婦女生育1.8個孩子,後段班的南歐和日本生育率僅1.2,南韓更是低到只剩0.7。

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街頭,英國媽媽們帶著孩子出遊。(美聯社)
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街頭,英國媽媽們帶著孩子出遊。(美聯社)

維也納維特根斯坦人口與全球人力資本中心(Wittgenstein Centre for population and Global Human Capital)的創辦主任沃夫岡・盧茨(Wolfgang Lutz)表示,芬蘭、法國、挪威對於國民生育給予很好的福利,但出生率持續下降讓人意外。OECD報告則說,「第二次人口結構轉型」已是一種趨勢,人們追求更大的個人自由與其他生活目標,生育子女已不如過去重要,越來越多人在父母身份之外尋找生命意義。

此外,OECD成員國女性的「一生無子女」比率為16.2%(即1975年出生的女性至今仍未生育),在以已開發國家為主的26個國家中,日本女性「一生無子女」比例最高(28.3%),其次是西班牙(23.9%)與義大利(22.5%)。維也納人口研究所的湯瑪斯·索博特卡(Tomas Sobotka)表示:「幾乎所有國家的一生無子女率都在上升。」包括愛沙尼亞、義大利、日本、立陶宛、波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女性,「一生無子女」的比例與20年前相比都翻了一番。

2022年5月,巴拉圭一位媽媽騎機車四貼接孩子放學回家。(美聯社)
2022年5月,巴拉圭一位媽媽騎機車四貼接孩子放學回家。(美聯社)

根據OECD報告,1935年出生的日本女性「一生無子女率」為11.2%,1955年出生者為11.9%,但1975年出生者暴漲為28.3%。《日本經濟新聞》指出,1986年的《男女雇用機會均等法》施行後,日本女性紛紛進入社會工作,她們必須在「離職生育」或「不生孩子繼續工作」之間做出選擇。目前日本政府雖然強化育兒支援政策,但工資過低與就業不穩定還是讓年輕人不願生育。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預測,2005年出生女性的「一生無子女率」將達到33.4%。 (相關報導: 日本南韓恐消失!人口專家示警:東亞各國生育率過低,國家可能走向消亡 更多文章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是全球38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犬舍城堡。OECD的成員國包括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法國、德國、希臘、冰島、愛爾蘭、義大利、盧森堡、荷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日本、芬蘭、澳洲、紐西蘭、 墨西哥、捷克、匈牙利、南韓、波蘭、斯洛伐克、智利、斯洛維尼亞、 愛沙尼亞、以色列、拉脫維亞、立陶宛、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