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惠觀點:商務模式綠進化—企業ESG與社區保育

ESG和SDGs是為地球永續努力,也是為自家生存奮鬥。(圖/臺中市政府環保局)

一、原鄉韌性的多元實踐

2008年我們到全屏東縣海拔最高的原民霧台鄉,陪伴阿禮部落族人籌劃生態旅遊(Ecotourism),一切就緒,不料隔年莫拉克風災,族人遷居平地永久屋,生態旅遊發展因而中斷。

本著原鄉與永久屋之間的臍帶仍應連結,在部落的支持下,我們協助阿禮部落族人留鄉災後重建,奠基生態旅遊基礎,提出「韌性原鄉部落」概念,逐步發展林下經濟(Under forest economy)、家庭農園(Homegardens)、產業六級化(Sixth industrialization),兼顧生態保育與在地生計的多元實踐策略。

為了保護災後差一點從地圖上消失的阿禮,災後唯一全村返回原地重建的大武,以及霧台鄉的其他原鄉部落,我們歷經五年的倡議,2020年成功劃設「霧台鄉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成為臺灣第一個原鄉案例。透過法制化保全原住民傳統領域山林資源,保障部落合法經營生態旅遊之權益,族人得以繼續守護原鄉部落。

同時鼓勵大家來到部落聆聽古謠樂團吟唱山川溪流、日常生活和魯凱文化歷史,從土地長出來千百年來一代一代地傳唱下去,參加生態旅遊,則是我們智愛山林、親近土地的最佳媒介。

「阿禮風古謠樂團」和林保署公務同仁手牽手一同感受古謠之美(作者提供)
「阿禮風古謠樂團」和林保署公務同仁手牽手一同感受古謠之美(作者提供)

以源森生態有限公司創辦人廖晋翊(熊大)剛獲選為2024農業部百大青農為例,他是第一位以林下經濟產業經營獲選為林業組標竿的青農。在平均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屏東霧臺鄉森林周邊部落裡,以里山倡議之精神,與部落共生共榮建立牧蜂模式,生產出森林蜜、山櫻花花粉,與手作蜂蠟蠟燭、蜂蠟布、蜜源植物原木筆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創商品。熊大更進一步將林下經濟與生態旅遊相結合,與魯凱部落共推食農教育體驗,利用混農林導入山林經濟振興,完整建立養蜂六級化產業模式。

熊大在霧台鄉與族人一起牧蜂。(作者提供)
熊大在霧台鄉與族人一起牧蜂。(作者提供)

二、企業ESG商務涉足綠色商業

為了推動永續觀光(Sustainable Tourism),落實以社區為本的保育(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保全與活用里山資本引領國內外民眾閱讀里山之美,生態旅遊在國際間興起,企業可以參考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將生態旅遊和里山經濟設計入SDGs商務內容裡,把兼顧社會和環境利益的作為,整合進公司核心業務中,進一步提升業績,獲得成長,累積社會和市場認同,最終將使公司無形資產最大化,降低企業與社會的共同成本,建立公司企業的永續形象。

不論是學校、企業、公部門,都能透過ESG商務涉足綠色觀光,將一次性消費逐步轉化成深度農林體驗和主動保育。

霧台鄉阿禮部落緊鄰雙鬼湖自然保護區,小鬼湖林道起點,自成一格的里山地景。(作者提供)
霧台鄉阿禮部落緊鄰雙鬼湖自然保護區,小鬼湖林道起點,自成一格的里山地景。(作者提供)

三、不漂綠、不漂SDGs,我們一起從商機中改變世界

青柳仁士在<<企業的SDGs成功術中>>一書開門見山,經濟利益的追求與環境、社會公益的實現,是否必然存在著本質上的互斥關係?事業或團體的業務活動是否必然無法兼顧獲利與環境、社會公益?是最常被提起的疑問。 (相關報導: 富邦人壽舉辦「永續發展座談會」,全方位精進ESG企業作為 加入女性獨董參與永續發展委員會,為永續經營注入多元活水 更多文章

因應全球氣候變遷議題逐漸獲得全球普遍重視,前面的疑問重新被檢視,轉化為正向的調適減緩措施。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不僅代表著商業活動能兼顧社會、環境利益的實現,同時也讓永續發展原則更具有行動與操作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