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日前針對國會改革法案提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中華民國刑法」等修正案的覆議理由書,並經總統賴清德核可後依憲法移請立法院覆議。對此,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台灣民主陷入激烈的政黨對立與衝突,是民進黨不顧國會三黨不過半的政治現實、堅持單獨執政的結果,「不知執政黨還要讓人民吃多少苦頭。」
游盈隆13日在臉書發文提到,端午節一過、11日上午11時,總統賴清德核可行政院覆議案後,覆議案的公文就火速送達立法院,距5日行政院收到立法院函文前後僅6天,行政部門又把球踢回立法院,立法院依憲必須在15天內決定是否維持原決議。
游盈隆表示,這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第14次行政院將立法院通過的法律案退回覆議,以中華民國1947年行憲以來近77年算,平均5年才有1次,說是罕見並不誇張;此外,新總統甫上任,位置都還沒坐暖,就遭遇來自在野黨與國會的重大挑戰,是破天荒第一遭,絕非好兆頭。
游盈隆認為,沒有人會喜歡行政立法僵局遲遲無法解決,因為那意味朝野尖銳對立、政局動盪不安、社會人心惶惶,「社會大眾怎麼看這件事,誰對誰錯?至關重要。因爲那將牽動社會主流民意動向。」
國會改革釀行政、立法衝突 游盈隆批民進黨不顧政治現實
游盈隆指出,我們需要回到一個根本問題,「這次行政立法衝突誰有理?誰無理?」以目前綠藍白3黨口徑來看,綠說綠有理、藍白說藍白有理,而且各方火氣都很大,就算3黨未來一周走上街頭,訴諸群眾,也只是無情批判對手、各說各話,各自「固本」而已,對國會改革或擴權爭議的釐清毫無幫助,直探問題核心才能從根本處釐清問題的本質、爭議的形成與未來可能的發展。
游盈隆分析,今日行政立法衝突的根本原因有3個,首先這是民進黨2024總統與立委大選過後,執政路徑選擇的必然結果,民進黨選後不顧國會3黨不過半的政治現實,選擇一黨單獨執政導致的必然後果,「政治選擇必須付出代價,愈重大的政治選擇,需付出愈重大的政治代價,因為『路徑依賴』將隨之而來。」
游盈隆提及,若2月立院開議之初,民進黨就選擇綠白合,並組成綠白聯合政府,怎會有今天這麼多狗屁倒灶的事?當然,如果願意嘗試「大聯合政府」,綠藍合或綠藍白超級大聯合,也是可欲的選擇。
「執政黨一念之間將2300萬人鎖進一條崎嶇難行的道路,如果不猛回頭,未來人民不知還有多少苦頭要吃。」游盈隆直言,台灣民主陷入激烈的政黨對立與衝突中,固然是因為在野黨聯手推動「國會改革」所引起,但眼光放遠一點看,這難道不是今日執政當局昨日種下的因所造成?
指出藍白版本國會改革法案問題 游盈隆:報復心切、矯枉過正
游盈隆接著說,第2個原因是在野2黨報復心切、矯枉過正,從立院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與刑法增訂」的實際內容看,用「矯枉過正」4字形容是貼切的,意即在野聯手通過的「國會改革版本」並非一無是處,但有3個方面值得商榷。 (相關報導: 藍綠大戰警消年改 黃捷批不敢記名投票 藍幕僚反擊「連慣例都不知道」 | 更多文章 )
游盈隆指出,總統每年定期到立院進行一次國情報告是好事,也有憲法依據,但一味堅持總統須接受立委詢答,而且是即問即答就過頭了,因為這完全無視現行憲政體制不是內閣制,是「半總統制」或「雙首長制」,具有「二元民主正當性」特質。在這樣的憲政體制下,國會的正當性來自人民,總統的正當性也來自人民,國會並非至高無上,台灣不是英國,也不是任何議會民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