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2024全球風險調查》指出,世界局勢正受到氣候變遷與地緣政治衝突兩大危機嚴重影響,全球前景仍充滿著不確定性,未來十年可能出現並加速惡化經濟、環境及社會面風險。
儘管各國政府與企業界都積極應對,但離永續轉型仍有段落差。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在出席「2024富邦永續大未來論壇」時提到,富邦自2016年起與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攜手,研究台灣面臨的最大風險以及氣候變遷帶來的永續發展挑戰,並透過舉辦論壇,提升產業與社會大眾對永續議題的認知和關注。
蔡明忠也指出,富邦首次舉辦全球化講堂時,演講嘉賓為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當時即示警面對永續腳步要加快,因為時間不是站在我們這一邊。而後富邦集團提出「Run For GreenTM」倡議,因為現在用走的可能會來不及,各界需加緊腳步奔向永續。


富邦扮領頭羊,發揮正向影響力
金融業對整體產業永續轉型扮演關鍵角色,金管會於2014年要求金融業上市櫃公司應編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2020年「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將CSR報告書改為永續報告書,要求資本額超過20億的上市櫃公司自2023年起應編製並申報永續報告書並取得第三方驗證;銀行業及保險業應自2023年起揭露TCFD氣候相關財務資訊。
富邦金控風控長徐偉傑提到,富邦金控早在主管機關要求之前,於2006年就編製CSR報告書,2021年發佈國內金融業第一本TCFD報告書,引起同業紛紛跟進,這就是金融業可以發揮的正向影響力。
從GRI到TCFD,IFRS成主流
要揭露永續報告書,就需要參考的標準,國際永續報告相關規範相當多元,有來自政府的如歐盟分類規則(EU Taxonomy),也有來自倡議組織或報導團體,如GRI、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為了與國際接軌,台灣上市櫃公司的永續報告書應依循GRI及參考SASB、TCFD的揭露,以台積電永續報告書為例,即包含GRI、TCFD、聯合國合球盟約等9個編製標準,讓相關利害關係人得以評估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的營運韌性。
徐偉傑指出,財務會計制度在現今的經濟社會中至關重要,詳細記錄了企業的活動以及所代表的價值,價值認定差異時,就會對企業的決策行為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傳統上採用的是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目前IFRS(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已成為全球通用的財務報表語言,TCFD與SASB皆已被納入IFRS S1跟S2的範疇內,其中S1強調永續資訊與財報的連結,S2要求企業應揭露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對策略的影響、轉型至低碳經濟的計畫以及氣候相關目標。因應會計新趨勢,金管會宣布自2026年起上市櫃公司分階段適用IFRS永續揭露準則,目標於2028年適用於所有上市櫃公司,企業應及早做準備。

以大帶小、加速投融資,推動永續轉型
在企業轉型過程中,金融業可以發揮哪些功能?台北富邦銀行總經理郭倍廷指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有12項關鍵戰略,其中金融業最能夠著力的就是「綠色金融」,北富銀從兩大面向切入,一是加速綠色投融資力道,透過跟客戶密切的接洽跟訪談,了解其在淨零轉型所需要的資金和需求,同時落實ESG審核,評估環境與社會衝擊,帶動企業注重ESG。二是以大帶小,與大型企業一起進行綠色盡職調查及分級往來策略,引導供應鏈廠商朝綠色轉型;同時也針對中小企業舉辦ESG論壇講座,輔導企業建構減碳能力。
在投融資控管上,過往是根據5P原則,包括借款人信用狀況(People)、資金用途(Purpose)、還款來源(Payment)、債權保障(Protection)以及授信展望(Perspective);現在則再加上AE檢核,也就是AML洗錢防制和ESG檢核。之後再將客戶分類,提供差異化往來策略,比如資金用於低碳轉型、綠能開發對環境污染控制有幫助,採取積極承作;如果是對環境高影響行業且無轉型作為者,則逐步退出;對環境或社會永續有重大不利影響者,則不予承作。 (相關報導: 金融股它第一!台股衝上新高,富邦金同日創市值1兆元歷史紀錄 | 更多文章 )
「透過資金提供的過程,讓客戶知道北富銀對ESG的重視與關注層面,帶動產業轉型。」郭倍廷強調,接下來的目標是2030年綠色投融資規模達7,930億元,約占整體企業授信金額的三成,未來將再逐步提高,協助產業跨越轉型落 差,邁向永續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