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行政院長不到20天,卓榮泰就對國會修法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提出覆議,雖然他也明說即使覆議沒通過也不會辭職,是說把法案「窒礙難行」當成提出覆議的理由,覆議沒過的話難道就不「窒礙難行」了嗎?卓院長是把覆議當成小孩子要糖吃嗎?能要到最好、要不到就算了?看來當年修憲的人還是沒把整套制度想清楚啊!
不過民進黨在陳水扁當總統時,國會中一樣是少數,在2002年時擔任台北市長的馬英九,帶頭推動《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在泛藍占多數的國會通過後,被時任行政院長的游錫堃提出覆議。
2002年這次覆議案投票當天,立院有12位立委缺席,再加上1位國民黨立委投下廢票,雖然反對109票多於贊成103票,但由於根據《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國會面對行政院覆議,反對票需達113席過半門檻才能否決,讓游錫堃內閣覆議成功。當時《新新聞》這篇報導,紀錄了民進黨政府為何能成功讓部分泛藍立委「起義來歸」。(新新聞編輯部)
第5屆立法院開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財政收支劃分法》覆議案,19日新科立委以贊成103票對反對109票、12人缺席,再加上1位國民黨立委投下廢票的結果,顯示出泛藍軍的嚴重跑票是導致這次覆議成功的關鍵,由於反對票未達《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需達113席過半門檻的規定,因此行政院覆議成功。
記名投票結果顯示,這次泛藍軍中國民黨籍的楊文欣、陳宏昌、親民黨的林正二、林春德四人缺席,加上投下廢票的國民黨立委曾蔡美佐,國、親陣營嚴重跑票的情況,甚至可以說是完完全全倒打了馬英九一把。

其實在覆議案投票前,多數民進黨人士私底下對行政院提出覆議案的影響,就分析指出,財劃法一役不論輸贏,算算,民進黨都贏。因為覆議成功,民進黨貫徹了一貫的政策主張,如果覆議不成功,到時候新版的《財劃法》拿不出這多出來的1500億元來,還不是要從那些反對覆議案的立委所屬的縣市長手中找出來?到時候不外乎從原本要補助給這些縣市的一般性補助款、計劃性補助中再扣除,所以道理是一樣的,中央和地方的餅其實一樣大,這不過是個朝三暮四的問題而已,反正誰握有執政的分配權,誰就永遠是大贏家。
馬英九、游錫堃站上第一線
連日來,朝野為了《財劃法》覆議案,不論是檯面上檯面下,朝野立委都攻防激烈,包括17日,行政院宴請地方縣市長的餐會上,馬英九頻頻趁機私下向高雄縣長楊秋興以及台北縣長蘇貞昌說明;隔天,台北市長馬英九與行政院長游錫堃則分別親自拜訪立法院各黨團,遊說朝野立委支持行政院的覆議案,馬英九還親自將說帖送至各黨團三長手中,並手書每個委員的名字,誠意十足。
但是由民進黨團為主所成立的工作小組,也絲毫沒有放過任何游說的機會,連日來兵分多路遊說在野黨及無黨籍立委,包括向台北縣及中南部、偏遠地區補助款受影響的縣市立委進行遊說。 (相關報導: 趙天麟、吳乃仁千金都來當董事 台鋼「一粒」經紀公司買精鏡傳媒燒錢部門 | 更多文章 )

儘管這次民進黨內操盤手分析,立法院須有全體立委的2分之1,也就是至少要掌握113票,才能順利否決行政院提出的覆議案,因此,民進黨只要守住,換成國民黨進攻,相較於上次的副院長選舉,難度相對高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