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為何蔡英文不再提整體防衛構想 李喜明擔憂:嚇阻共軍不能只靠換武器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說明,台灣與中國的國防預算相差數十倍,創新與不對稱戰力似乎是台灣唯一可以嚇阻中國的方式。(資料照,顏麟宇攝)

台海局勢近期劍拔弩張,共機多次逾越海峽中線,引發各界關注。對此,前參謀總長李喜明於節目《新聞不芹菜》中說明,台灣與中國的國防預算相差數十倍,創新與不對稱戰力似乎是台灣唯一可以嚇阻中國的方式,也喊話國防部應思考整體戰略,不對稱作戰不能只靠換武器,並呼籲政府成立自願性「國土防衛部隊」,鼓勵愛國人士加入。

李喜明指出,台灣與中國的國防預算相差22倍,且兩岸的國防資源、軍力對比差距懸殊,如果只增加國防預算不是辦法,要想辦法嚇阻中國,創新與不對稱戰力似乎是台灣唯一可以走的路,應制度化不對稱作戰的整體防衛構想(ODC),其目標不是為打贏戰爭,而是為避免戰爭、嚇阻戰爭。

烏俄戰爭演示新型態戰爭 李喜明:精準致命的小型武器是關鍵

談及新書取作《台灣的勝算》的原因,李喜明解釋,中國的目的是武統,是要摧毀台灣的軍隊、拿下台灣,但並不是要摧毀台灣,因此台灣要展現出嚇阻能力,讓共軍知道他們拿不下台灣,就可以避免戰爭,「我們要重新定義勝算,我的勝算就是讓你無法拿下台灣,讓你拿下台灣失敗,對我來說就是勝利。」

「我們不是要攻擊他的部隊,而是要攻擊他的任務。」李喜明提到,完成整體防衛構想的具體手段,第1部分是如何整備不對稱戰力,第2部分是如何使用不對稱戰力,台灣購買的武器系統,要有高存活率,還要採購分散、精準且致命的小型武器,而不是添購機動性較差的戰艦等大型武器。

李喜明分析,俄烏戰爭的啟示,是未來的戰爭可能以智能、自主化、低成本的小武器為主,但台灣也不能完全拋棄傳統武器,還是要應對如共機擾台等灰色威脅,也要展示傳統武器給民眾信心,因民眾不一定懂不對稱作戰,不過也要考慮到機會成本,所以對傳統武器的要求是品質好、系能佳、數量少。

針對總統蔡英文三度公開表態支持整體防衛構想,但也力推潛艦國造等計畫,李喜明直言,「你就這幾塊錢,人家那麼富有,你就要想怎樣不要去被人家吃掉」,蔡英文很支持國防自主計畫、不對稱作戰,但蔡英文是否完全支持整體防衛構想就要打問號,因為蔡英文第二任期完全沒再提過,「原來正式對外的英文演講都是支持,但現在又都不見了,對我來講當然是衝突的。」

20211228-國軍111年上半年將官晉任典禮28日舉行,在國防部博愛樓迎賓大廳登場,總統蔡英文親臨會場向晉任官賀勉。(蘇仲泓攝)
李喜明表示,蔡英文第二任期完全沒再提過整體防衛構想,讓他感到很衝突。(資料照,蘇仲泓攝)

「國防不是只靠換武器」 應成立自願性國土防衛部隊

被問到是否因構想與蔡英文、軍方的國艦國造等計畫不合才萌生去意,李喜明澄清,他在參謀總長任內沒有參與過相關討論,也沒人向他報告過,所有細節他一概不知也不想去碰,「我實在不想談這件事情,因為很容易被扭曲,但你到底要一大堆成本低、有致命性、傷殺力的小武器,還是少數高額、高價值的很先進的武器?這就是選擇問題,因為你沒有錢嘛。」 (相關報導: 幕後》最早力主不對稱作戰卻人去政息 李喜明與蔡政府不歡而散內情曝光 更多文章

李喜明解釋,整體防衛構想、不對稱作戰的重點,其實不是作戰,而是經濟的問題,是要思考如何把錢花的聰明才有機會,先不討論人才問題,光比錢就贏不過中國;他也強調,不要以為買了標槍飛彈等武器,就具備不對稱作戰能力,國防部需要的是整體戰略思考,檢討作戰計畫、兵力結構、部隊訓練等,要有共同的思維,不能只靠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