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 520新政府,請看見被衛福部遺漏的社安網舊破洞

作者指出,比30年前,低所得家庭的收入停滯、高所得家庭的收入卻是越來越高,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致66.9倍。(圖/photoAC)

「如果有一份工作通知你錄取了,你卻害怕失去福利補助導致能用的錢更少而放棄工作。」

這正是發生在台灣低收入戶的日常困境,造成這個現象卻是應該保障弱勢基本生存權益的《社會救助法》(以下簡稱社救法),社救法同時是審核及提供經濟和生活支持給經濟弱勢者、遭受急難或災害者。距離社救法上一次大幅修改已將近20年,而衛生福利部上個月公告了修法草案在其網站,將在30天內搜集意見並送入行政院給新任內閣,該草案條列了19項修法要點,然而細看法條內容,台灣社會近年最關注的社會安全網其中之一破洞即將再被視而不見。

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以下簡稱社救盟)由數個民間團體組成,其中一項訴求為關注(中)低收入戶的「脫貧議題」,指出現行制度讓貧困者去工作賺錢,可以用的錢反而更少,正常人在理性選擇下,寧願繼續保持貧困身分,這種制度上的「斷崖式補助」實質上成為了一個「貧困陷阱」。

這樣的見解在107年的社安網1.0政策就已經被指出:

社會救助對象如果久久不能脫貧,又會被質疑社會救助製造福利依賴,社會救助體系陷入進退兩難,必須尋求有效的方法,始能避開貧窮陷阱。

-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核定本),衛生福利部網站

該計畫指出,新興脫離貧窮措施尚待發展,現行支持貧困家庭的服務體系仍需強化,我國也有必要檢討當前社會救助與就業促進的關係,提出新的脫貧對策。勞動部的服務分析提到,貧困者就業意願低,主要因擔心就業收入影響福利權益。

然而,經過三年社安網政策執行,第二期計畫顯示,多數縣市的脫貧模式仍處於起步階段,脫貧策略需深化,包括脫貧社工輔導服務、社勞合作的就業脫貧機制等,並提醒地方政府提升就業意願也是就業服務的關鍵。

針對制度性的貧窮陷阱社救盟從去年起,多次在公聽會向衛福部建言,參考英國模式提出了漸進式脫貧,當(中)低收入戶就業增加收入後,按一定的係數比例減少補助款,例如多賺1000元補助減少200元,收入達到穩定自立的金額即可完全脫離補助。然而,目前公告的草案主要增列針對青年學生打工的所得收入免計入低收審查。

根據社救盟去年八月委託民調公司調查,發現高達86.7%的民眾支持在現有制度上再設計漸進式脫貧協助(中)低收入戶自立的修法方向(共計1,078份有效樣本)。這些意見社救盟早已交給衛福部,衛福部多以行政技術不易操作為由回應須再研議,衛福部雖在最近一次會議口頭承諾修法會朝向漸進式脫貧,但公佈的草案仍未見相關文字。

法令的修改是為了因應社會變遷,社救法已將近20年未大幅修改了,中間經過金融危機、疫情引發的經濟蕭條,相比30年前,低所得家庭的收入停滯、高所得家庭的收入卻是越來越高,社會貧富差距拉大致66.9倍。我們看見維持社會安全最低保障的社救法,在衛福部的草案版本,仍如此嚴苛保守,並不利貧困者改善自立,政府不斷讚揚的社安網仍存在著6年前就指出的舊破洞,希望新政府與行政院長能夠即刻行動,要求衛福部修正這些問題,避免再次犯下相同的錯誤。 (相關報導: 風評:台灣真心錯付民進黨! 更多文章

*作者為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督導、社會救助法修法聯盟共同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