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突破農業大縣壁壘,雲林縣長張麗善捨我其誰

雲林縣長張麗善慶端午節,發送雲縣鳳梨,為長者送上祝福與健康。(圖/雲林縣政府社會處提供)

近日,《遠見雜誌》公佈了2024年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這不僅是對 各縣市首長的檢視,更是評估施政成績的重要指標。在調查中,張麗善的施政 成果備受矚目,她的施政滿意度高達76.5%在本島13縣市中位居第二名,施政分數74.8分和滿意度更是雲林歷年來最高,負評也是歷年最低。這樣優異的表現,不僅證明張麗善的領導能力,也肯定雲林縣的成長。

五年來,張麗善帶領縣府團隊一步一腳印,成功翻轉農業縣「又老又窮」的刻板印象。雲林已經蛻變為「農工商併進的智慧城」。在中國時報委託中時新聞網民調中,「縣市長施政滿意度」、「重視永續發展」兩個項目裡,張麗善一舉抱回兩項銀獎,其實早在去年,張麗善就勇奪遠見民調的4.5顆星獲得「最佳進步獎」,但她卻並未止步於此,持續挑戰個人執政天花板,不斷攀登政壇的高峰。

這意味著這幾年的努力,雲林縣⺠是有感的,張麗善在縣⺠心目中有著極高評價。她連任縣長後,並沒有怠惰,積極參與各項縣政,凡事親力親為。因此,熟知當地⺠情及雲林縣面臨的困境,她在政策制定和實施方面也有所建樹,成功地推動多項政策。

張麗善一肩扛起雲林經濟重擔,致力於為青年學子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她推動9+1產業園區的發展,這些園區預計能吸引2千多家廠商進駐,創造3萬多個就業機會。避免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境,積極將雲林推向「農工商科技城」邁進,翻轉雲林農村樣貌。張麗善期許自己成為一位「種樹的人」,她希望為後代子孫,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讓雲林的未來更加繁榮昌盛。

從搖籃到搖籃 打造SDGs永續發展鴻圖

自從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張麗善不僅關注當前的發展,更著眼於更長遠的永續發展。她深信綠經濟不只是喊喊口號,雲林在環境保護、永續農業、大健康產業和友善土地等領域展開多方面的努力。

為達到循環經濟的效應,為了讓企業能在不傷害社會與環境下,並達到最大的效益。張麗善在過去幾年在「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加碼補助廚工及營養師人事費、午餐運送採用冷鏈保鮮車,控溫餐車,智慧化全程監控;其次是「校園午餐3章1Q」政策,都獲得縣民的認可;而在與癌症關懷基金會合作的飲食教育政策,以有趣的方式推廣健康飲食教育。

此外,縣府這半年也再度拿下了許多全國性評比好成績,如「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雲林更獲選為2023年度卓越城市;勇奪3座國家永續發展獎;兩座政府服務獎;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並獲得國際ICF TOP21SMART CITY的肯定,這也是全台唯一的雙重獲獎;國際獎項中美國繆思設計大獎更奪得10座金獎與3座銀獎的好成績!每1份榮耀都是縣府與鄉親共同攜手創造的成果,縣府團隊會持續努力、精進,讓雲林縣民越來越幸福。 (相關報導: 童文薰觀點:一頭瘦牛,民進黨要剝幾層皮? 更多文章

*作者為返鄉青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