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專欄:你是祖國的一張衛生紙─評《背叛指南》

旅美作家哈金即將再度來台,在國際聿展期間與讀者相會。

「國家,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許紀霖

哈金是我最喜歡的當代小說家之一,他的作品既具有通俗文學的特點——精巧的情節、流暢的敘事、俏皮的語言,也具有嚴肅文學的品質——人性的深度、思想的厚度以及尖銳的批判力。《背叛指南》在哈金的小說中可謂別具一格,正如哈金在為中文版所寫的序言中所說,小說主人公的人物原型是中國在北美的最大間諜金無怠。一九八五年,哈金剛剛作為留學生來到美國時,看到媒體上鋪天蓋地都是關於這個案件的報道。一般認為,金無怠是美國有史以來發現的最重要的中國間諜,有人認為其對美國的破壞程度是空前的,甚至超過之前所有被偵破的間諜影響的總和。

〈中國最大間諜金無怠與第二任妻子周謹予(台灣人,左)的故事太離奇,成為各種小說或紀實報導的題材。加拿大作者家陶德霍夫曼的《內部間諜》一書(中),披露揭發金無怠的是中共政治局常委俞正聲的哥哥俞強聲,俞強聲也是「叛逃」美國的前中國情報高官。周謹予本人也寫了《我的丈夫金無怠之死》(右),質疑金並非自殺。)

義大利思想家克羅齊說過,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哈金選擇這個具有挑戰性的題材創作小說,希望「歷史的題材不僅要重構過去,還必須對當下也有意義;理想的狀態是這個故事也包括現在」。所以,小說的時間軸從上個世紀四十年國共內戰末期一直延伸到當下的中國。另一方面,每一部優秀的小說都必然呈現人性的幽微與矛盾,在光影交錯和黑白紛呈中,讓讀者與小說人物一起哀哭與歡笑。經過二十多年的醞釀與發酵,哈金終於把這個詹姆士·邦德式的間諜故事打造成中國當代史和中美外交史的縮影,他融合史實與寫實小說技巧,呈現出歷史時空下的道德難題,審視絕對忠誠背後盲目的愛國主義,及其所造就的寂寞與瘋狂。

《祖國的名字就是殘忍》

「背叛」這個概念在這本小說中有著多重涵義:主人公蓋瑞利用中央情報局僱員的身份,三十多年來持續不斷地向中國傳遞重要情報,作為已入籍的美國公民,這是他對自己宣誓入籍時的誓詞的背叛。蓋瑞為打入敵營,拋棄了在山東鄉下的原配妻子玉鳳,一去不返,甚至一生不曾再見,這他是對玉鳳及其雙胞胎孩子的背叛。蓋瑞在美國重新成家,但很快又有外遇,他的間諜身份對親人守口如瓶,這是他對妻子和女兒的背叛。而最殘忍的背叛則是蓋瑞為之服務一輩子的祖國,在他被捕下獄之後,在外交場合斬釘截鐵地否認與他之間的關係。祖國對為之效忠和效力的子民無情的背叛,導致蓋瑞衣錦還鄉、凱旋故里的夢想破滅,進而絕望地在聯邦監獄中用塑膠袋蒙頭,窒息而亡。

背叛就是背叛,文學當然要呈現人性的複雜以及選擇的艱難,但作家不能抽身而出、宣稱保持客觀中立、拒絕作出價值判斷。很顯然,蓋瑞不是死於美國法庭作出的有罪判決,而是死於祖國對他殘忍的背叛。蓋瑞像一顆汁水飽滿的檸檬,被祖國榨乾之後便與之一刀兩斷;蓋瑞也像一張純潔無瑕的衛生紙,被祖國用來擦了一把鼻涕之後便無情地扔進垃圾桶。蓋瑞的情人、來自台灣的美國之音播音員蘇西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最大的特徵就是「殘忍」。多年來與蓋瑞單線聯繫的中國情報部門高官朱炳文,一直聲情並茂地欺騙蓋瑞,「組織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留在中國的妻子和孩子,並把一份工資按時發放給他們,卻對蓋瑞的幼子慘死在大飢荒中、妻子帶著女兒遠赴東北逃難的事實隻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