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最近一直縈繞在心頭。說真的,剛結婚那幾年我和老公都在拚事業,沒有小孩倒也樂得自在,月經遲到個幾天就嚇得半死,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好氣又好笑。
我們現在工作穩定,也有一番小成就。朋友間的聊天話題從要去哪吃喝玩樂,變成誰家小孩會走路、誰準備生第二個,不免讓結婚已經 5 年的我們,開始想像有孩子的生活。
討論後,我和老公決定先順其自然試個一年看看。不料好姐妹知道後提醒說:「妳這個年紀要生,說實在有點晚了,我有個同事和妳差不多年紀開始認真想要小孩,試了兩年左右都沒消息,去看醫生後才發現問題嚴重,多花了許多錢,吃了不少苦,悔不當初。妳要不要先去檢查一下生育能力是否一切正常?如果沒問題,看個心安也好?」
聽了她的話,當下心裡有點遲疑。一來,我的月經一向規律,所以先前幾年都能成功地用計算安全期的方式避孕。之後只要算排卵週期同房應該就好了;再來,我和老公都不菸不酒、有運動習慣、身體強壯,絕對稱得上比大部分人健康。
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去看醫生嗎?試一、兩年真的沒消息,再去看診吧,不想小題大作!
一、沒懷孕,真的只是剛好嗎?
「醫師,之前這麼多年,我以為沒有懷孕只是剛好沒中而已。想不到竟然是不孕症!」
身為生殖中心的醫師,我遇過許多夫妻,拖到太晚才來就診,讓自己生育能力衰退到很嚴重的時候,才開始進行人工生殖療程,以致於經歷了許多額外的辛苦。我沒和他們說,但我心裡知道:「若是早幾年就正視問題,其實情況會好很多。」
我也知道他們會怎麼回答我:「我之前以為懷孕很簡單,不會有問題啊!」
錯誤避孕=沒有避孕
其中,最多求子夫妻沒有及早警覺發現的癥結點是:「因為一直有在(某程度的)避孕,所以一直以來沒懷孕,也是很正常吧?」也許還常常覺得:真是運氣好。
好遺憾,這些夫妻都忽略了,或者根本不知道這個原則:
除非有嚴格避孕,否則有性生活一年以上卻沒有懷孕,就屬於不孕症高風險群!
當然,如果有嚴格避孕,一年的性生活沒有導致懷孕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事實是,在我深入問診後會發現,許多夫妻口中的避孕,幾乎全部都是不夠嚴格的。而醫學上,我們可以確定:採用不夠嚴格的避孕措施其實等同於「沒避孕」。
在長期不夠嚴格避孕,也就是沒有避孕情況下,一年的性生活沒有造成懷孕,請想想:是否意味著生育能力很可能出現問題了呢?
表1-1無效避孕方式整理與說明。(圖/商周出版提供)
表1-1無效避孕方式整理與說明。(圖/商周出版提供)
當你們正處於生育年齡、有性生活,請一定要檢視看看自己的避孕方式是否正確、嚴格,若你發現原本你以為可以成功避孕的方法,都只是「作心安」的,其實沒有真正避孕效果,而你們很久以來也確實沒懷孕,請一定要提高警覺:我(們)的生育能力,可能出問題了。
若生育能力良好,一年內懷孕很普遍
從臨床的經驗來看,一些 30 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就算久久才從事性行為一次,懷孕機率也很高。因為精子進入女性的體內後,最多可以存活長達 7 天,如果女性在行房的好幾天後才排卵,仍然有機會受孕,這也是我們常看到青少女或年輕人不小心懷孕的原因。
誰需要擔心生育能力有問題?
事實上,男女雙方生育能力皆正常的情況下,其實相當容易受孕。(也幸好如此,不然人類這種生物早就滅絕了,不是嗎?)
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一對男女在沒有採取嚴格、有效的避孕措施下,經過一年規律的性生活後,卻沒有懷孕,就可以確定生育能力處於低下的狀態。
換句話說,並非只有正在備孕的夫妻、嘗試生小孩好一段時間的人需要留意,假如你符合上述的情境,就算不屬於「正在努力做人」的族群,也很有可能已處在生育能力相對低下的狀態,可尋求專業醫師評估,做好未來的生育規劃。
二、破解常見的生育迷思,跟「我以為」說掰掰
許多人之所以拖延就醫,常是因為抱持錯誤的認知,導致警覺性太低,高估了自己的生育能力,直到面臨想生卻生不出來的窘境。所以本節中.我將帶領大家一一破除生育迷思,掌握正確觀念:
迷思一:我還年輕,怎麼可能生育能力有問題?
許多人以為:「我們還年輕,我以為隨時想生都沒有問題!」
生育能力低下的問題可能發生在所有年齡層。臨床上看到,20 幾歲、30 出頭的夫妻也都有。為何如此?難以躲掉的環境荷爾蒙,是造成近年來生育能力提早弱化的元凶。
在自然的狀態下,人體內的荷爾蒙控制著生殖功能的正常運作。女性排卵和男性製造精蟲的機制,都是由下視丘指揮腦下垂體分泌荷爾蒙,刺激卵巢和睪丸,分別促使卵子成熟和排卵,以及後者則開始製造精蟲。
然而,在工業時代,人類製造出大量人造化學物質,某些化學物質因結構類似人體荷爾蒙,進入人體後,會發生類似人體荷爾蒙的作用,與性荷爾蒙的受體結合,直接干擾體內訊息傳達的路徑,引起負責生育功能的器官作用紊亂。
這些化學物質又叫做環境荷爾蒙,也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諸如塑 化劑、雙酚、戴奧辛、防腐劑,以及重金屬鉛、汞、鎘、砷、鎳、等,每人每天都會接觸到數十種,只要極少量就能對生物體產生危害。
它們幾乎無所不在,隱藏在空氣、飲食中,會從塑膠製品、(老舊社區的)水管管線,以及工業廢棄物中釋出到環境中。想像一下這個情景:
卵巢原本是工廠裡安分守己的作業員,何時要動用哪一批卵子都有預先規劃好,井井有條。沒想到,有一群假冒總公司員工的人,進到工廠傳假命令,讓卵巢誤以為要加速工作,以致於提早把庫存的卵子都拿出來用掉了,最後造成卵巢衰竭。
長期接觸大量環境荷爾蒙,會導致卵巢功能紊亂,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愈來愈多女性明明才 20 幾歲,卵巢功能卻很差的原因。
國內外許多研究已證實,長期接觸或攝入環境荷爾蒙,不但會導致女性卵巢早衰,甚至誘發子宮內膜異位症;而且對男性也會造成精液品質下降、精蟲數量減少。
迷思二:身材強壯,怎麼可能生育能力有問題?
許多人以為:「我身材這麼壯,超健康,一定能順利懷孕!」
我在門診中經常可見體態強壯、外表很 man,精液中卻找不到精蟲的案例。其實精子比我們想像中更脆弱,許多不良的日常生活習慣,以及飲食和環境因子,都不利正常的精蟲生成,例如吸菸、喝酒,以及常穿緊身褲、高溫環境下久坐等。
受到傳統觀念影響,男性常比女性更抗拒或羞於談論生育話題。不過,男性一樣有可能有生育障礙,倘若不一起就醫,只會延誤夫妻之間生育的時機。
迷思三:月經有來,怎麼可能生育能力有問題?
許多人以為:「我月經每個月都有來,代表我的生育能力很正常!」
月經和女性的生育能力息息相關,沒有排卵,就不會有月經,也就不會懷孕,這個生理機制不難懂。
然而,有月經就代表一定有排卵,一定能生育嗎?答案卻是不見得,人類生殖系統就是這麼神奇,生育的關鍵在於有沒有排卵,而不是有沒有月經。
卵巢其實是一個具有雙重功能的器官,除了大家熟知的生殖功能,負責製造卵子以外,還有一個功能是內分泌功能,會分泌通稱為女性荷爾蒙的雌激素,而月經的規律性主要受荷爾蒙所控制。
這兩種功能的退化不會同步,即使卵巢製造出來的卵子,品質已經非常差,導致沒有辦法受孕,月經依舊有可能正常來。所以光是從月經來不來、來的天數多長,都不能非常精確地判斷是否排卵。
月經正常、規律地來都如此,更何況有很多人的月經不規則、經血量異常,凡此種種都在暗示生殖系統和內分泌出問題,沒有正常排卵的可能性大幅提升,嚴重者還會提早停經。無論現在有沒有生育計畫,都務必審慎以待。
迷思四:生過小孩,怎麼可能生育能力有問題?
許多人以為:「我們曾經生過小孩,怎麼可能之後有困難!」
一般而言,順利自然懷孕並生產的夫妻,如果身體狀況沒出大問題,一、兩年內再次自然懷上第二胎,都會相對容易。
不過,人的身體狀態不會永遠不變,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有些夫妻隔好幾年之後才想要懷下一胎,事情可能就有變化。這幾年間,生殖系統機能可能已經下降,甚至發生影響生育的病症。即使先前生過小孩,也難保證幾年後不會出現問題。
還有人因為經歷剖腹產,或曾經動過流產手術,產生手術後的併發症,像是子宮腔沾黏、骨盆腔沾黏、子宮外部沾黏,或是自然產的婦女若受到感染,發生內膜發炎、產褥熱等⋯⋯,這些對子宮造成的傷害,都會讓下一胎自然懷孕變得更加艱難。
以上是有關生育能力的四個錯誤觀念,請趕緊檢視一下,自己是否也落入這些常見的迷思陷阱,以免錯失了最佳的生育時間。
三,把握黃金生育期,因為你在和時間賽跑
考量到生理限制和個人發展歷程,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鼓勵女性在 25 歲到 35 歲間完成生育;而在醫學上,年滿 34 歲以後懷孕的女性就會被稱為高齡孕婦,生產時超過 35 歲則是高齡產婦,顯示女性年齡大於 35 歲以後,生育能力開始下降,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
千萬別被電視上明星高齡產子的新聞給洗腦,奇蹟並不會天天發生,「年齡」就是天條,是影響懷孕成功與否最重要的關鍵。及早規劃、及早發現問題,才能及早做出相對應的準備。
35歲,卵子存量和品質急速下降
女性卵巢內的卵子數量其實早在胎兒時期,於媽媽體內時就已經確定,從出生那一刻起就不再增加,只會減少。女嬰卵巢內平均有100~200 萬顆卵子,成長到青春期大約剩下 25~30 萬顆,隨著年齡增長,到了 35 歲,卵巢內卵子的數量大約只剩下出生時的5%,35歲之後,更是會呈現直線式地快速下滑。
於此同時,卵子的「品質」也會隨之下降。舉個簡單的例子,女性終其一生會排卵 400~450 次,每次會有一批基始卵泡同時發育,但只有一顆品質最好的「天選之卵」能達到成熟階段,接著被排出,而其他沒有被選上的卵子通通會被淘汰掉。
隨著年齡不同,每次生理期同時發育的基始卵泡數量是不同的,也就意味著最後成熟、排出的卵,篩選的品質並不相同。年輕時的卵泡是從數十、數百個基始卵泡中千挑萬選;年紀漸長後,排出的卵子只能從寥寥可數的基始卵泡中挑出。兩者品質,怎可能相同?
以學校中排名打個比方:A 班級有 100 個學生,從中挑出最優秀的第一名,跟只有 10 名學生的 B 班級挑出第一名,兩者相比,結果會如何?常理判斷,擊敗更多競爭者的 A 班第一名,實力會更強,對嗎?
圖1-1年齡對女性懷孕率的影響。(圖/商周出版提供)
高齡懷孕,易影響胎兒健康
與卵子品質有直接關聯的,還有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機率。35 歲以上的女性在懷孕過程中,更容易發生胚胎染色體異常的狀況,且 38 歲之後,染色體異常的機率超過 50%,將直接影響胚胎著床率,導致孕婦早期流產,即便成功懷孕,也會影響到胎兒未來的健康。
除此之外,35 歲以上女性在懷孕和生產過程中,發生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胎盤、早期剝離等懷孕併發症的風險,也比年輕女性來得高。若情況嚴重,不幸危害到媽媽和胎兒的生命安全,有時候只得忍痛終止妊娠。
表1-2女性年齡增長,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機率跟著增加。(圖/商周出版提供)
別再瞎吃了!保健品你只需要這3種
面對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有的主打「備孕調理」,有的能增加「好孕體質」,還有宣稱「全方位機能調理」。腦波弱一點的人,可能就全部都買來吃吃看。但你有想過你真的需要這麼多嗎?每一種對提升生育能力的營養品真的都有幫助嗎?
要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讓我們先用一個比喻理解原理——
請把製造卵子、精子的卵巢和睪丸想像成一間工廠,要製造出終端產品,得滿足三個條件:
1. 充足的原料 2. 穩定的電力 3. 沒有過度被破壞、折舊的工廠
額外補充保健食品,如果能提升上述三個條件的滿足程度,將有助於卵巢和睪丸的產線更順利地運作。這類值得考慮的保健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類:卵泡生長和精子製造的原料來源
第一類是能作為促進卵泡發育和精子製造的原料,以女性來說,常見的營養素有 DHEA,男性則是鋅。
DHEA(俗稱抗壓荷爾蒙):供卵巢功能下降者使用
DHEA(脫氫表雄酮),它是男性荷爾蒙和女性荷爾蒙轉化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如同工廠生產線其中一環的原料來源。當卵巢內的抗壓荷爾蒙不足以應付所需時,卵泡發育可能會出現問題而萎縮。
不過,抗壓荷爾蒙終究屬於荷爾蒙類的物質,使用前一定要經由醫師評估診斷後使用,尤其患有多囊、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和肌瘤的人,不適合長期服用,有可能會讓疾病變得更為嚴重,千萬要小心。
鋅:與精蟲活動力息息相關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能讓許多酵素正常運作,與男性的精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了是製造精蟲的元素,同時也是讓精液液化的重要元素。
體內的鋅不足容易導致精子數量減少、精蟲活動力下降,或是影響射精後精子在子宮的正常釋出與游動,對受孕造成不利影響。
而現代人缺乏鋅的原因,通常與長期暴露在重金屬環境有關。當某些重金屬進到人體後,可能會取代鋅,導致平常依賴鋅才能正常運作的酵素失去作用,造成對生殖系統的傷害。
第二類:幫助精子與卵子中的粒線體順利產生能量
任何細胞都需要代謝貯能化合物,產生能量,才能正常運作,表現活性。第二類有幫助的營養素對精子與卵子細胞而言,功用在於能夠確保穩定供能、不斷電。這類營養物,目前最有代表性的是Q10。
Q10:可稍稍改善品質不好的精、卵
輔酶 Q10(簡稱 Q10)大多存在於粒線體中。要了解它的作用前,讓我們先談談粒線體和生育能力的連結。
還記得前面提到,製造卵子、精子的工廠需要電力嗎?粒線體就是我們人體每個細胞中的發電機,負責供能。有研究發現,年紀比較大的女性,她們卵子中的粒腺體產能會下降;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染色體數量異常卵子的出現機率增加、卵巢整體的功能走下坡、製造出的卵子不容易受精,縱使成功受精,也很難發育成正常的胚胎。
至於在男性身上,精子擺動也需要粒線體產生的能量,能量不夠時,精子活動力就不好,影響女性受孕的機會。
那麼這跟 Q10 有什麼關係?簡單來說,Q10 是維持發電機能順暢運作的潤滑油,雖然不直接參與發電,但假如沒有它,發電機的產能必定會受到影響。對於女性卵巢、卵子老化,以及男性精子活動力差的人,適當補充 Q10會有一些改善效果。
第三類:抗氧化物質,減少自由基對生殖系統的傷害
最後,第三類有益物質是「抗氧化物質」,它們能減少生殖系統受到過多自由基的侵擾。自由基(Free Radical)是人體正常新陳代謝後產生的物質,由於它的活性強、高度不穩定,有可能會破壞細胞,造成疾病或身體老化。這類似工廠得到保護,不被入侵者破壞,才能正常運作。
葉酸:能預防流產
葉酸被公認對胎兒的神經發育有重大影響。此外,它在體內還會參與一種動物性蛋白代謝中間產物的分解過程;葉酸一旦缺乏,該中間產物在血液中的濃度升高,就很容易引起流產問題。所以適當補充葉酸確實有助預防流產。
同時,葉酸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若能讓身體產生抗氧化的環境,對生殖器官的健康也有幫助。建議平時可以多從綠色蔬菜、肝臟、豆類等天然食物中攝取。
維生素 D:公認能提升卵巢功能
經過許多臨床研究一致證實,維生素 D 可以提升卵巢功能,不管是多囊性卵巢,還是卵巢功能下降兩種完全相反情況的人都可以使用。
只是維生素 D 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需要經過肝臟進一步轉化,攝取過量對肝功能差的人恐怕會造成負擔,使用前建議向醫師諮詢。
維生素 C、維生素 E、褪黑激素、白藜蘆醇等:保護生殖系統免受自由基傷害
其他有助備孕的抗氧化物質還包含維生素 C、維生素 E、褪黑激素和白藜蘆醇等,都能保護生殖系統和精、卵避免受到自由基的傷害。
尤其男性精子從製造到使用產出,中間過程長達三個月,更容易受到自由基攻擊,累積有害物質在體內,造成精子 DNA 斷裂、品質不好,對受孕不利。適當補充抗氧化物質對精子的品質有益。
雖然上面介紹了好幾種抗氧化物質,但這不是要你每種都吃的意思!很多人以為保健食品吃愈多愈有效,這是錯誤的觀念,同時吃好幾種,抗氧化效果也不會因此提升好幾倍,還有可能阻礙彼此吸收。
以上三類營養素,備孕中的夫妻若有需要,最多一類挑選一種即可。記住多食無益,也不要過度期待會有神奇療效,畢竟它只是輔助品而已。
三、助孕保健品怎麼吃有效?時機最重要!
看到這,你可能還會想問:「那這些保健食品什麼時候吃都有效嗎?」
問的好!對女性和男性來說,這些營養保健品使用時機完全不同,若在錯誤時間點補充,就無法確實吸收、獲得該有的效果。
確定進入輔助生育治療,女性取卵前補充最有用
一般而言,確定要進入試管嬰兒療程的女性,在正式開始前,我才會根據她們的身體狀況,建議使用一些保健食品。最主要是為了有助於取卵階段能取較多、品質也較優良的卵子。
女性數以萬計的原始卵泡,平時都在卵巢裡呈現待機休眠的狀態,它們不會隨意和身體裡的其他物質交互作用。直到月經週期選出一批原始卵泡,這些原始卵泡發育成竇濾泡時,才會開始對外界的刺激產生反應,這時使用輔助藥物和營養保健品,通常很快就能被這些發育中的卵子吸收。
運用保健食品,在取卵療程之前,提升取卵數量與品質,是合理的。但若想要透過服用營養品,把卵子的品質變好,大幅提升自然懷孕的機率,說真的,不太可能。
養精蓄銳,男性有關鍵90天
前面有提到,自由基對精子的殺傷力極大,它會破壞精子的細胞膜,影響精子活動力,抑或是導致精子 DNA 鏈斷裂、缺失。
要避免自由基傷害精子,可藉由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減少自由基攝入;也可服用抗氧化物營養保健品預防精子受到傷害。
相對於女性,因為男性的生育能力較不受年紀影響,使用時機更加彈性了一些,可以隨時開始吃助孕的營養保健品。
製造精子的整個流程大約需要 90 天。這也意味著男性至少得在備孕計畫啟動前三個月開始使用,才能發生效果。
作者簡介|何彦秉著
專長於不孕症,在試管嬰兒方面有二十多年成功的經驗,過去在改善試管嬰兒技術上的研究,如胚胎品質,改善排卵,卵巢功能低下方面均獲得國際重量級醫學期刊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