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人才領航地圖五】國家淨零智囊團!起薪4萬5,1200個工作機會隨你選

【綠色人才領航地圖五】國家淨零智囊團:研究員擴大招募中,1200個工作機會隨你選(圖/綠學院提供)

對於剛出社會或是剛轉換跑道進入綠色產業工作的人,前往業界工作通常是腦中蹦出的第一個念頭。不過企業ESG的推動力通常是為了遵守政府的法令規定,在《具備這三個能力,你可以敲1800家企業的門》我們談到這些滿腔熱血、充滿理想與抱負的新鮮人容易在飽受人際關係與職場政治的壓力下而陣亡。所以,我們可以把視角拉大,思考: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制定的?應該不是靠政府單位幾位承辦人,他們每天光應付立法委員質詢、民眾陳情就已經快得躁鬱症了,需要一群幕僚協助政府研究、制定、執行政策,甚至進行技術研發、產業應用導入,助攻國家實現淨零排放。

這些研究單位提供了科學證據、政策建議和創新解決方案等,為實現國家永續發展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研究員的工作。

為什麼研究員這麼重要?

研究員的素質決定國家永續政策的品質。永續牽涉的都是系統再造、模式創新、跨領域這種層級的問題,領導者不能用拍腦袋、理念決定政策方向,因為所謂的解決方案往往並不直觀。這時,一群有著聰明腦袋的研究者就派上用場,研究單位的研究員工作領域涵蓋了政策研擬、技術研發以及社會影響評估等多個面向,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要陪長官讀書。研究單位根據其屬性,可大致分為由政府為特定目的設立、或由民間團體設立的研究院。

雖然名為研究,研究員實際上會積極協助產業導入新技術,並通過舉辦培訓課程、活動等方式,促進研究成果與應用場景的對接,從而推動永續發展在產業實際落地。

研究員的工作內容

研究員的工作內容多與政府專案、標案、計畫綁定,但這不代表你只能接政府的幕僚工作,你也可以接產業的幕僚工作,許多公司並沒有預算養幕僚,就可以委託專案給研究單位,讓研究員幫他們處理企業遇到的問題。

研究工作聽起來高大上,但實質有點「阿信」,因為陪長官讀書可是全天候的服務,政府或企業面對外在快速變動的環境,開出來的需求常常五花八門、天馬行空,我們嘗試分類如下,如果有所欠缺也不要過於在意,千萬不要讓過往經驗限制了你的想像:

研究員工作內容一:政策或技術研究

研究有多種可能的路徑,從技術、政策、商業模式、創新等不一而足。以工研院「化學研究員」的職位為例,光從職稱來看,可能會認為只是一個一般的實驗室研究工作,並不覺得跟綠色、永續有什麼關係。然而仔細推敲其工作內容後,會發現其包含了許多與永續發展相關的研究工作,如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工廠製程廢氣處理、化工廠節能製程開發等。

研究員也會研究並協助制定政策,例如現在最火紅的碳費政策,就是由中華經濟研究院作為領頭的幕僚單位,親上火線協助政府制定施政的基礎邏輯。 (相關報導: 【綠色人才領航地圖四】為何溫室氣體查驗員人力需求猛增?專家解析未來身價看漲的行業 更多文章

研究員工作內容二:產業輔導

有時候,研究報告結案之後,會因為各種原因束之高閣。不過如果這類研究是為了支持企業實現其減碳目標,就有機會重見天日。就拿剛剛的化學研究員為例,若該專案是與企業的合作案,則會更加多元化,比如企業希望建置碳捕集系統,那整個專案流程則包含文獻與資料蒐集、技術評估、製程設計、設備採購、建廠發包、協助工廠運轉,整個過程需要負責的內容都不同,一個專案的時程也可能會橫跨兩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