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問中國談什麼?從台灣、俄羅斯、中東到TikTok,但兩國分歧仍明顯

2024年4月2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走訪上海外灘。(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星期三(4月24日)抵達上海,展開中國緊鑼密鼓的訪問行程。布林肯此行議題眾多,包括美方希望藉由這次訪問,要求北京停止對俄羅斯軍事產業的經濟和技術支持,希望中國在中東問題上向伊朗施壓等。但分析認為,儘管美中關係已比去年更為緩和,中國在國際事務上幫助美國的意願和能力都十分有限。布林肯此行反而可能進一步凸顯兩國在一系列議題上的分歧。

布林肯訪華,兩國分歧將進一步凸顯

布林肯4月24日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布林肯美東時間23日晚間在其X平台的官方帳號上說,他將在上海和北京展開密集的面對面外交。 「為了在那些對美國人民和世界最具重要性的問題上取得進展,我們持續、直接的接觸對於至關重要。」

美國東部時間4月24日上午(中國時間4月23日晚間),他在X平台上發布了一則錄製於上海外灘的視訊講話,再次強調他此行的目的是致力於解決包括芬太尼在內的「對美國人民息息相關的問題。」並再次強調直接接觸的重要性:「面對面交流非常重要,這樣才能避免交流和判斷失誤,促進美國人民的利益。」

2024年4月2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美聯社)
2024年4月2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美聯社)

美國國務院說,布林肯將與中國高級官員,討論一系列雙邊、區域和全球問題,包括中東危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台灣海峽局勢和南中國海問題。預計,布林肯此行將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並可能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專家普遍認為,兩國關係中的一系列分歧會藉布林肯此行浮現出來,不過,美國官員的一系列「融冰之旅」在戰略上起到了緩和關係的作用。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透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會表達自己的立場和關切。一次訪問不會解決任何問題,但開放的溝通管道本身就具有價值。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美中研究與宣導高級顧問阿里·韋恩(Ali Wyne)透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說:「兩國關係在軍事、技術和外交上的競爭繼續增強,但由於兩國在高層外交方面的持續投入,這種競爭的提升比一年前更具可預測性和可控性。

2024年4月2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在上海外灘與美國遊客交談。(美聯社)
2024年4月2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右)在上海外灘與美國遊客交談。(美聯社)

這是布林肯在任內對中國進行的第二次訪問,也是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日通話後,美中兩國高層官員的又一次直接接觸。此前,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本月初訪問中國,聚焦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另外,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中國新上任的國防部長董軍4月16日進行了首次通話。

北京對俄羅斯的軍工支持和美國可能對中國銀行業的制裁

布林肯在抵達上海之前,多家國際媒體通報了美國政府對中國銀行業可能採取的金融制裁措施。擬議中的制裁的目的是為了反制北京對俄羅斯軍工生產的支持。預計,布林肯會以更明確地態度告訴中國人美國的立場。 (相關報導: 瑞士《新蘇黎世報》:強迫TikTok剝離中國母公司,已觸犯最核心的法治根基 更多文章

布林肯4月21日在義大利卡布里島舉行的七國集團(G7)部長級會議上指出中國對俄羅斯軍工產業的支持。他指出,就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而言,「目前的主要支持者是中國」,稱「中國提供機床、半導體和其他軍民兩用產品」,「幫助俄羅斯重建因受到制裁和出口管制而被嚴重削弱的國防工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