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花蓮強震之後餘震不斷,今(23)日凌晨到早上更發生包含規模6.0、6.3和5.8在內的上百次地震,導致花蓮富凱飯店、統帥大樓傾斜。許多民眾在經歷大地震後仍提心吊膽,不時覺得暈眩「好想吐」,甚至無法分辨到底只是「頭暈」還是又地震了。
根據《Heho健康》報導,一項日本研究指出約有四成民眾在地震之後會持續感覺到「假性地震」,特別是經歷過大規模地震後的民眾,有可能罹患精神疾病長達5年以上。
假性地震產生「瞬間失衡」
宇平診所院長劉中平表示,經研究發現大腦的皮質功能在地震後會產生改變,導致民眾可能出現暈眩或突發性震顫的情況,雖然目前尚未清楚了解發生原因,但可能是平衡系統和周邊的感覺受器受到地震影響,所以人會在沒有地震時發生「瞬間失衡」的情形,好發於女性及高齡族群,居住於高樓層者更為常見。
地震引發焦慮情緒,影響平衡功能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余育霖醫師也解釋道,控管人體平衡中樞包含前庭系統、視覺系統、本體感覺,會因為地震引發的緊張和焦慮情緒而造成交感神經失調,在情緒狀態不佳時會更加明顯,造成暈眩。
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也在臉書發文表示,地震後感到暈眩的情形可能是屬於「地震後頭暈症候群(PEDS)」,此症候群被認為與焦慮、自律神經相關,類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因為地震會對人類心理造成壓力和恐懼,心理壓力會影響到內耳前庭的平衡功能,而讓身體產生晃動的幻覺。 (相關報導: 睡覺發生地震要跑嗎?內政部揭「最強保命方法」:先別急著離開床上 | 更多文章 )
如何分辨是不是真的有地震?
目前學界認為此症狀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在地震後幾天便能緩解。劉中平醫師指出,建議有相關症狀的人可以放一杯水在身邊,感到搖晃的時候就透過觀察水波紋的晃動,來確認是否真的有地震。如果情況長時間未緩解,代表原本的焦慮程度較高,已經影響日常生活,建議至診所尋求專業幫助,醫師能開相關藥物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