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度軍團司令22日針對雙邊45年來最嚴重邊境衝突進行會談,同意緩解緊張局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3日表示:「雙方同意採取必要措施,促進局勢降溫。」但同時間,印度似乎打算透過經貿反制中方,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官員表示,地方當局暫停來自中國3家企業超過6億美元的投資;此外中國貨物在清奈和孟買等港口遭到印度海關「卡關」。
中印達成協議
今年是中國、印度正式建交70週年,但由於百年未解決的邊境爭議,近一個月以來這兩個亞洲軍事強國頻傳邊境對峙。中印兩國士兵15日在喜馬拉雅邊境發生殘酷肉搏戰,印方證實至少20名官兵陣亡,中方至今沒有公佈傷亡數字。印度方面稱,中國在衝突中損失至少40名士兵,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建駁斥稱這是「假新聞」。

22日,中印雙方軍事司令在實際控制線(LAC)中國一側的摩爾多(Moldo)舉行數小時會談,表示同意在一周內減輕緊張局勢。趙立堅23日在記者會上指出,雙方「交換了坦誠和深入的看法」,「同意保持對話,共同致力促進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本次會議的舉行表明,雙方都希望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解決分歧、處理並減緩局勢」。印度媒體指稱,這次會議是由駐扎在列城的印度第14軍司令辛格(Harinder Singh)中將與中國南疆軍區司令柳林少將參與。
印度亞洲國際新聞網(ANI)報導,印軍聲明指出:「昨天中印之間的軍團司令級別對談是在親切、積極和建設性的氣氛中舉行。」聲明並指出,雙方已經達成「軍隊脫離接觸」的共識,也討論雙方軍隊如何在印度控制的喀什米爾拉達克(Ladakh)東部所有摩擦地區脫離接觸。不過,印度和中國均未透露從拉達克地區有爭議邊界點撤軍的細節。
印度政府暫停與3家中企交易
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原先預計接受中企在當地的鉅額投資、創造工作機會以刺激經濟,但是受到雙邊緊張關係影響,該邦工業部長德賽(Subhash Desai)22日表示,暫停與長城汽車、北汽福田汽車、恆力工程(Hengli Engineering)3家中企逾6億美元交易,地方政府正在重新審視協議內容,並尋求印度中央政府進一步指示,再決定合作與否以及合作模式。
德賽指出,印度外交部已建議地方政府暫時不要與中國公司簽署任何進一步協議,因此該邦政府官員正在等待中央政府評估當前的商業環境,並宣布明確政策規範如何開展與中國公司的交易。中國產品與投資大量湧入印度,引發印度民間反彈,德里當局也注意到此現象,正推行獨立發展的經濟路線,修法限制外國投資,積極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印度海關「卡關」中國產品
《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指出,近2周以來,在清奈和孟買等港口的中國進口貨物總是遭到印度海關「卡關」。據3位知情人士說,印度海關當局或中央間接稅和海關委員會(CBIC)並沒有向基層海關人員下達書面或口頭指令,要求暫時禁止中國貨品入境,但也未向進口商解釋「卡關」的具體原因。一位清奈進口商表示,海關官員建議不要運送從中國運來的任何集裝箱。
孟買一位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貨物特別是非必需品的通關被跳過了,「由於海關當局沒有立即檢查這些集裝箱,因此來自中國的某些種類貨物需要花費更多時間進行清關。」清關延遲尤其是針對玩具、電子設備等非必需品的卡關,可能促使進口商改變從中國進口數量。消息人士說,隨著海關通關延誤、貨櫃延滯費上升,有可能抵消從中國進口此類商品的收益,從而使商人失去進口誘因。
印度智慧型手機市場早已被小米、Oppo等中國業者圍攻,據孟買外交事務智庫Gateway House調查,印度至少有75家電商、金融科技、媒體、聚合服務和物流領域的公司擁有中資。印度約14%進口商品來自中國,全印度商人聯合會(CAIT)已決定增強抵制中國商品的運動,中央政府則討論以關稅或非關稅壁壘的形式限制中國產品進口。 (相關報導: 變男變女變變變,你也玩了嗎?來自俄羅斯的超夯軟體:FaceApp其實也有資安疑慮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