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會把我們帶到何處?最近網上有幾篇談人工智慧發展的十大階段。我將其整理,並且與未來學專家庫茲威爾(Ray Kurzweil) 《奇點逼近》的觀點,歷史六大階段論互相結合,發現AI的進程,我們有的已經走過,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而進化的終極,也就是 AI會結合生技,最後可以得到古人夢寐以求的「永生」。
AI 發展十大階段,前面階段已經走過
AI 的十大階段真的有道理。其進程如下:第一是基於規則或知識的系統(Rule or Knowledge-Based Systems)。這系統根據預先編程的規則運行,廣泛應用於商業軟體、智慧家居設備和數位電子產品。第二是基於情境的保留系統(Context-based and Retention Systems),此時情境的系統考慮周圍環境、使用者行為、歷史資料和即時輸入。AI能夠根據遇到的具體情況進行適應性調整來回應。包括Siri、Alexa、小愛同學或Google助手或等智慧型助理,都是根據用戶的查詢或利用語境解析,尋找先前的互動提供的相關答案和服務。然而,語境系統有時會踢到鐵板,在理解複雜的語境方面存在局限性,進而導致解釋錯誤。
第三是窄域或專家人工智慧系統(Narrow Domain or Expert AI System)。在這個階段的 AI系統經過良好的訓練,可以處理特定領域的大量數據,做精準的分析、推理和決策。專門化的AI模型在醫學、金融、遊戲、語言翻譯等領域已經有廣泛的應用。例如 IBM 醫學AI 電腦 Watson,打敗人類圍棋冠軍的AlphaGo,…,等等。第四是推理AI系統(Reasoning AI Systems)。推理AI系統的科學基礎涉及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表示等各種AI子領域。它們模擬類人的推理和決策過程。在當今世界中,推理AI系統的實際應用也已經非常廣泛,如 ChatGPT,自動駕駛汽車都是。這些由AI驅動的汽車利用推理AI來處理來自傳感器的實時數據,分析交通模式,識別障礙物並做出關鍵決策,以確保出航安全。
AI 再來具有自我,可應用在各領域
第五是自我意識系統(Self-Aware Systems)。在這個階段,AI系統具備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能夠理解自身的內部狀態和與外部世界的關係。自我意識AI的概念圍繞著賦予機器能力去感知、理解和反思自己的內部狀態和認知過程。讓機器能夠內省並對自己的表現進行監控。它可能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提供預測,在問題解決、模式識別和決策方面可表現出卓越的能力。
(相關報導:
吳文蔚觀點:從麥肯錫的視角回顧全球銀行業發展
|
更多文章
)
第六是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與專門化的AI系統專注於執行特定任務不同,AGI指的是一種具有人類級智能和認知能力的人工智慧類型。它能夠做邏輯思辯、學習、處理感情、情緒和各類知識應用,從推理到創造力進而解決問題。AGI 預計對各領域會產生變革性影響。
超過人類,最後到達神一樣的智慧
第七則是超級人工智慧 (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 ASI)。ASI系統具有自我改進特性,其智能可能以指數級增長,這將創造出比人類智慧更高的超級智能體,能夠解決人類無法理解的問題。第八是超越人工智慧 (Transcendent AI)。超越 AI 能夠創造出新的生命形式,例如可以製造由納米機器組成的生命形式,它將集合所有人類思維,進而超越人工智慧,選擇進化道路,再向前邁進。第九是到達宇宙人工智慧 (Cosmic AI)。宇宙人工智慧是指AI探索、理解更廣闊的宇宙並與之互動,星際旅行前往遙遠的銀河或其他星系,也可殖民其他的類地行星。第十則是最後到達類神一樣的人工智慧(Godlike AI),它的特點是全知、全能、全在。
庫茲威爾的六大紀元
但AI到達類似神一樣的智慧跟人類未來有什麼關係?我的解讀就是人類一直在追求的「永生」。因為這與庫茲威爾的理論結合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1999年庫茲威爾發表《心靈機器時代─當電腦超越人腦》一書,闡明了未來互聯網將把全人類乃至其他生命和非生命體匯整成一個完整意識體的概念。2001年,他再提出摩爾定律的擴充定理,即加速回報定理(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認為人類出現以來所有科技發展都是以指數增長。然後他綜觀歷史演化進行未來推論,在2005年《奇點臨近》巨作中提出六大紀元的世界觀,分別是:物理化學、生物、大腦、科技、人技結合、宇宙覺醒。每一個紀元代表的是那個時代的知識了解、訊息使用與傳遞。
輝達的最新AI晶片:Blackwell GPU。(翻攝輝達GTC大會直播影片)
第五紀元的人技結合就是指人類智能與科學技術的突破,例如進入人體內運作的奈米機器人(nanobot),除了能夠修復損傷身體,也可影響感官,進行虛擬實境、意識的擴展,人們因此發展出更強大的能力。屆時新時代有新需求,人可能要加裝義體或運用更多的奈米技術。滿足這些需求的是很多大型科技公司,因此可以推測到時包括社會制度,階層、甚至是政府和國家都會發生變化。到了第六紀元的「後人類時代」,這時候人類與機器已經完成了融合,成為人機混合體,人類克服生物進化的限制,進化出了一種升級版的更厲害的智慧體。這個時候也已經不滿足在地球上創造文明,將去宇宙拓展。科技也可以上天入地,星際旅行,操縱星球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了。屆時整個宇宙就像賦予了智慧一樣,這就是宇宙覺醒的階段。
奇點降臨
我們現在正在第四紀元與第五紀元交接的地帶,既能看到第四紀元的科技還以「有序」和「複雜」的特徵呈現指數級速度增長。也可以窺見第五紀元後即將到來的未來。這正是奇點降臨的時刻。
奇點在數學和物理就是無限大的概念。數學除法的以0為分母,或物理學的黑洞 (質量聚集密度逼近無限大)。但實務上的奇點是指AI 超過人類智慧水準的時候,從此以後AI智慧大爆炸。庫茲威爾認為這就是在2045年左右。
奇點臨近的關鍵庫茲威爾認為在「三大關鍵技術」,即基因工程、納米技術和AI 機器人。庫茲威爾認為僅靠運算能力並不能創造人工智慧。他斷言,建構機器智慧的最佳方法是先了解人類智慧。第一步是對大腦進行成像,觀察其內部。一旦了解了物理結構和連接訊息,之後就可建立亞細胞成分和突觸一直到整個大腦區域的功能模型。庫茲威爾推測:「奈米機械將可以直接注入腦部並和腦細胞互相溝通,因而可以不藉助外部裝置就可能達成真正的沉浸式虛擬實境。外部的神經刺激也可以被攔截,只留下想要的虛擬實境神經刺激。腦袋的奈米機械也可以直接得知使用者的情緒反應」。最後人類與機器完全融合,這些技術相互作用,產生協同效應。這就完成第五紀元的任務,逐漸進入第六紀元的「後人類時代」。
生命科學就是聖杯
現代不少的科學家都讚嘆人體是一部最精密的機器,人腦更是無與倫比的奇妙構造。特斯拉的創辦人馬克思,他現在致力的工作除了電動車、星鏈,其實更重要的是Neuralink公司,研發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過去幾年,他們曾用Neuralink設備成功讀取豬大腦活動,讓大腦被植入晶片的猴子學會打乒乓球、用意念打字。馬克思認為Neuralink 的腦機接口設備將通過彌合電腦與人腦之間的鴻溝,進而幫助腦損傷患者。他相信,公司未來將成功解決很多腦損傷和脊柱損傷問題。最新 2024年1月29日,Neuralink已經首次將晶片植入到人類大腦之中。大家可靜待這結果的公布。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出席2024年世界政府峰會,倡言「寫程式的時代已過去,生命科學才是未來」,這正是給未來幾年AI 的發展做了最好的闡釋。科學發展到達奇點後,AI 超過人類智慧水準的時候,屆時就是需要結合生化技術、生命科學,才能把人類帶到永生。
(相關報導:
吳文蔚觀點:從麥肯錫的視角回顧全球銀行業發展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