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電價調漲有沒有道理?朝野立委激戰,誰換了位置就換腦袋?

國民黨、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皆在29日提案要求全面凍漲電價,並拋出電價調漲應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但被民進黨團反對、拉下交付黨團協商,意味著電價調漲勢在必行。(資料照,柯承惠攝)

國內電價4月起將全面調漲,每度電價將由3.11元升至3.45元,儘管民進黨政府不斷指稱此舉是為台電彌虧,在野陣營卻不埋單,國民黨、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皆在29日提案要求全面凍漲電價,並拋出電價調漲應經過立法院審議通過,卻被民進黨團反對、拉下交付黨團協商。換言之,電價仍將在4月1日全面調漲,但協商冷凍期1個月結束後,電價是否還有變數?《風傳媒》彙整朝野說法,探究藍綠白各自認為的「正辦」究竟為何?

電價為何全面調漲?執政黨、在野黨反應是什麼?

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22日決議,電價4月起全面調漲,住宅分為4種級距調整,每月用電330度以下漲3個百分點,用電在331至700度間調漲5個百分點,影響約1250萬戶、占比93%;產業用電方面,逾44萬家工業用電戶調幅低於14個百分點,並增設年用電量5億度以上「特大戶」與資料中心級距,調幅達25個百分點,總計平均漲幅約11個百分點。

台電近年虧損嚴重,累積虧損已高達3820億元,依經濟部長王美花過往所述,台電因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出現虧損,若未調漲電價,或無法取得政府預算撥補,年底將出現財務危機;行政院長陳建仁近期指出,目前政府歲入歲出盈餘約2760多億元,扣除5%、1200億元償還債務後,剩下約1500億元,主要會用在台電補貼及勞保撥補。換句話說,虧損累計近4000億元的台電,今年將同時獲電價上漲的所得,以及中央政府超徵稅收的補貼挹注。

20240321-經濟部長王美花21日於立院接受媒體聯訪。(顏麟宇攝)
經濟部長王美花曾說,台電若未調漲電價或未獲政府預算撥補,年底將出現財務危機。(資料照,顏麟宇攝)

面對電價即將全面調漲,在野陣營在立法院會提案,國民黨團要求立即停漲電價,行政院應即刻檢討能源政策,並提出因應與配套措施;民眾黨團則要求經濟部對整體能源政策、電價費率結構及台電支出與撙節措施,向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出全面檢討報告,且在委員會審議通過前,全面緩漲電價。目前2案在民進黨團提議下交付黨團協商,若朝野未能達共識,依法需待1個月冷凍期過後,才得在院會進行表決。

國民黨團要求電價凍漲,藍委們提出哪些理由?

針對藍白黨團提案,朝野29日在議場舌戰約莫80分鐘,國民黨團共有13名立委發言,喊話民進黨政府應「苦民所苦」凍漲電價,政府雖提高基本工資、軍公教調薪,卻都被物價上漲吃掉,去年實質薪資為負成長,並批評總統蔡英文違背承諾,在2016年宣稱電價10年內不會大幅上漲,電價卻在任內上漲35個百分點,超越前總統馬英九。

統合13位藍委發言,多數擔憂電價上漲恐致萬物齊漲,提及今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已從1.89%上調至2.16%,並以央行近期打破預期、預防性升息半碼為例,表示連央行都憂慮通膨巨獸,也可見電價上漲影響是全面性的,且帶動的相關物價漲幅,最後都會遠遠的超過電價漲幅,因為各產業的成本會一路轉嫁到最終的消費端。 (相關報導: 海外資訊大廠投資喊停、壓垮巷口早餐店 電價上漲帶來產業危機 更多文章

20240329-立委林思銘就電價議題發言。(蔡親傑攝)
國民黨立委林思銘諷道,過往綠委一再反對電價調漲,如今卻不支持國民黨提案凍漲電價,是名符其實的執政就換腦袋。(蔡親傑攝)

對於經濟部將台電虧損歸咎於國際燃料成本上漲,藍委均不願苟同,指出全球燃氣價格去(2023)年第1季就已大幅下降,目前也正持續下跌,但台電此時卻逆行漲電價;並直指台電自2021年出現虧損,原因是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錯誤,全力啟動風電、光電,卻要核電廠除役,導致台電由盈轉虧,而蔡政府用燃氣替代核電,也加劇能源成本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