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俊山將軍老家有個將軍府,人稱「小故宮」 ,設計師是故宮請的,雕樑畫棟的畫師也是故宮請的,據稱還有金船和純金雕像。聽著讓小百姓咋舌。古將軍的弟弟還買了20畝地,造了好幾個大別墅,也是極盡奢華。其實這種事也不新鮮,古往今來,但凡官員文人,誰不想要個大宅,要個花園呢?這就是一個結。人顯赫時,結都在心裡,栽倒了,就發現,絆就絆在這個結上。(編註:谷俊山為前中國解放軍後勤部副部長,因涉貪遭查。)
隨便捋一捋,不少達官貴人、英雄豪傑,都有這事兒。
趙鼎是南宋初年的中興名相,因為受了秦檜的迫害,最後死了。在歷史上,他一直是剛直不阿的形象。史書上說,有天趙鼎看見內侍正往臨安皇宮中移栽竹子,就生氣了,上前訓斥這幾個倒楣孩子:「汴梁艮岳花石綱之擾,就是你們這幫人幹的。現在是想覆蹈前轍了嗎?」
話說給內侍,實際上是讓皇帝聽的。宋高宗知道了,「改容謝之」,也就是向他承認錯誤。按說,趙丞相也是勤儉節約的典範了。
可是英雄難過豪宅關啊。明朝的《六硯齋隨筆》卻寫道:趙鼎當上了丞相之後,也沒扛住,覺得丞相府太小了,給自己修了一豪宅。其中設置了一個大堂,奇花異木,遍植大堂周邊。大堂的四個角落,還各放了一個大香爐。趙鼎在大堂裡辦事時,四個香爐開始焚香,氤氳繚繞,四股煙氣交匯於座位上空,謂之「香雲」。據說每天的香錢,就有數千緡。
這簡直是攔不住的膨脹啊。也有人說這是對趙鼎的造謠陷害,但沒有豪宅的證據,到底也沒拿出來。
說起大宅子,明朝萬曆年間的重臣申時行也挺有名的。他一共有八處宅子,分別在衙門前和百花巷,還都編了字型大小,它們是: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有沒有打算把自己家弄得跟皇宮的人呢?當然也有。這個人叫吳曦,是南宋的將軍。吳將軍在首都臨安的時候,就找人把皇帝用的車、儀仗什麼的全都畫了下來,打好了包。有人問老吳你要這個幹什麼啊?他回答:「拿回去,給孩兒們看了,消災減罪。」
然後,吳曦去了四川,造反了,差點把風雨飄搖的南宋給顛覆了。
為什麼中國人總對房子看得那麼重?因為人人都有個田園夢想。唐伯虎那麼窮困潦倒還弄個桃花庵呢,結果後人就把他描繪成一遊手好閒富二代,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唐朝、歷朝歷代都有不少大富翁搞豪宅,比如鄭駱駝、王元寶和沈萬三之流,這就超越了田園模式,上升到窮奢極欲了,當然人家用的是自家賺的錢,道德指摘似乎也勉強,就這樣還有讓皇帝給辦了的呢。官員們則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搞自己的大宅子,有攢錢的,有貪污的,也有皇帝賞的,下屬孝敬的……總之,除了那些特講名聲的清官之外,都要給自己弄個大宅子當最後的退路。
最倒楣的一位叫陳秀公,這位當過北宋的節度使,當了丞相,這位在潤州給自己建了個巨大的宅子,極為宏壯,「池館綿亙數百步」。只是宅子建成之日,他已經病入膏肓,只能讓人用肩輿抬著,上了西樓……然後就去世了。人人都說,陳秀公自己的房子,是個三不得宅:不得住,不得修,不得賣。
南宋主持北伐最後大敗而歸的權臣韓侂胄,是個建大宅子的能手,「鑿山為園,下瞰宗廟,窮奢極侈,僭擬宮闈」,不僅把自己的園子建在太廟的山上,家裡舉辦宴會還擾民,到什麼程度呢?皇宮裡都能聽到他家的宴樂之聲。據說他在他的南園中還挖出了一眼泉水,和客人們臨泉吃飯,發現泉水中的石壁上刻著字:唐開成五年道士某某某題名。合著這還是一眼幾百年前的古泉,所以起名叫閱古泉。另外還有一個區域,叫「歸耕之莊」,弄得全和農村一樣,擱在現在就是一影視基地。竣工之時,韓侂胄去視察,念叨了一句:遺憾啊,沒有雞犬之聲。結果一轉身,後面就有人學雞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