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關於憲政改革的討論中,很多人往往會覺得討論的門檻過高,事實上,這幾年也有很多議題提供了我們相當深感的感受和經驗,促使我們去思考更大的政治體制的問題,近年的反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經過民間反核陣營多年的倡議努力與福島核災的教訓後,支持廢核理念的民眾成為社會裡的穩定多數。但在這個過程中,反核的朋友也漸漸發現,為何廢核主張在這個政治條下還是無法在號稱民主的政治體制中得到實現:行政權成為實現掌權者擁核意志的暴力機器;看似民意窗口的代議國會平常閃避人民的訴求,表决時矇起眼睛屈從於擁有選舉提名權的黨意;就連直接民主的公投權利,都可以被玩弄、扭曲成封殺民意的工具。很多社會大眾慢慢意識到,這個宣稱民主的政治體制其實是反民主的,它讓掌權者輕易取的濫權的正當性,只是掌權者消解異見、推脫責任的壓迫工具。 是的,這一切都關乎「選擇」。這個「民主體制」一面宣稱,人民可透過選舉擇優汰劣、「選擇」政黨與候選人,另一面卻透過選制、公投權、罷免權的閹割,以及朝野黨派與各式利益集團交換規則,密不透風地控制可能的政治空間。最後,利益集團外的你只是毫無選擇。這是為什麼綠盟支持318佔領國會行動以及發起四月底佔領忠孝西路的不核作行動的重要理由:當政治體制成為當權者順手的壓迫工具時,我們除了試圖癱瘓這個壓迫,奪回我們應有的政治權力,我們還有什麼選擇?
在這一連串的運動中,當前體制反民主且反人民的特質陸續被揭露出來,但也是在這個理解上,我們衷心這個「新憲運動」應該要讓一般人民的參與和思考成為向前推動的動力,從庶民的政治經驗,去推動政治與經濟體制的變革,而非僅限於頂層憲法制度的設計。這也是接下來將進行的草根論壇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很清楚的,沒有經過這個過程,我們是不可能拿回屬於人民的政治體制的。
*作者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