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幾名第一時間就在立法院內的學生,後續抵達現場、並開始報導的E論壇成員們,其實內心都經歷一段劇烈轉變。人民衝進國會議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事,大家迫切希望知道新聞近況。但不曉得是否因為事發突然,主流媒體沒有即時相應的報導,導致疑似集體噤聲的狀況。不在立法院現場的人們,打開電視所能看到的報導十分稀少,只能透過現場學生的臉書轉播,瞭解那個當下究竟發生了什麼。等到隔日,當主流媒體開始陸續報導此事,卻愈看愈疑惑,許多想知道的事情,例如立法院外凌晨聞訊而至的大批人群是些什麼人?又為何而來?在既有報導中似乎無法得到解答。
新聞所學生可以做什麼?
三月十九日,台大新聞所學生邱彥瑜自製服貿資訊傳單,同時為互相聯繫,同班同學李映昕開設了一個LINE群組,爾後逐漸轉變為新聞所眾人在運動現場互通有無的群組。
(新聞科系學生可以做什麼?當然就是「記者」/新聞e論壇提供)
除了訊息通報,大家也會有一搭沒一搭如平時聊時事一般地討論媒體呈現,對於媒體將運動貼上暴民標籤而抗議人士動機的相關報導卻付之闕如、對於現場感受與主流媒體呈現的落差、對於那些被略去的,我們都覺得困惑,也開始覺得應該做些什麼。婉芸回想那時的氣氛:「隔天起床後,發現媒體將這群人塑造成暴民,可是因為自己有到現場,覺得現場情形不是新聞上寫的那樣,我就覺得好像應該要做些什麼。」時至二十日凌晨,毛怡玫在群組裡提出採訪團隊的構想,原始對話如下:
02:27 怡玫:哈囉大家好~剛和映昕學姊討論,我們新聞所可以做什麼?因為現在很多媒體都在抹黑這場學生運動,所以想說是不是要把專業所學有用武之地。記者最重要的是採訪,現場雖然有直播,但只是呈現舞台上的情況。所以就想可以以新聞所為單位做一個工作團隊,然後分工合作採訪拍攝在場的關鍵人物或各種身分的人的觀點等等,人多的話可以輪班,做成人物觀點報導,一則一則的那種,不會斷章取義模糊重點,也能知道為什麼而反在反什麼。不過這都是比較理想的想法啦,這件事做起來就做起來啦,不做的話也就過了。(可能大家都睡了…啦啦啦…)
02:59彥瑜:我剛剛也有在想這個欸,場外的人物訪談,做成像小故事。
06:43伊萱:毛毛講的那個很好,需要採訪,搶回詮釋權。
09:24貞樺:如果真的要成立新聞小組,或許可以申辦全球一動基地台,才99元而且可以分享(這是在立法院的工程師給我的建議)
09:55筱婷:誰可以帶相機或可錄影的東西?
主流媒體不報,我們來報
說到底,如果不是困惑於主流媒體的報導與議場內學生在臉書上發表的動態不一致,我們不會決定到現場採訪。怡玫說:「因為希望瞭解抗議人士的訴求、背後的原因與脈絡,因為我們看見的是場外安靜有秩序靜坐的人群,和各大學教授的街頭民主教室,但這些媒體都不報。於是我想,至少在學校裡,我們沒有特定意識形態、沒有媒體立場、沒有主管意願限制,我們還擁有完全的新聞自由,可以實現心中的新聞理想,還能秉持『真實』的理念。所以,既然主流媒體不報,那我們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