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住在國外,2011年甚至被拒入境回國的中國資深民運人士、「中國民主論壇」成員秦晉,4日晚間在台北市自由廣場,靜靜地觀看著紀念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人群時表示,他很期待民主化的台灣作為中國的領航燈塔,希望台灣政府在與中國的交手過程中,有信心、膽識去打出民主牌與文化牌,對抗中國的經濟牌與軍事牌,只是目前為止,他認為台灣的總統馬英九沒有展現出這份信心與膽識。
秦晉指出,過去25年當中,整個世界有很長時間對中國的民主化運動是冷漠的,但這次世界各國關注六四事件的聲音、場面好像特別大,他感覺「現在大家好像都醒了過來」。秦晉也表示,六四事件發生時他30歲出頭,人不在北京,在國外留學,後來也長年在國外工作,但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4月15日去世時,全世界都有新聞,「我們看到了,就開始關注這個事情。」
第3波民主化浪潮 遺漏了中國
談及當時的心情,秦晉說,「在海外看中國的一件大事件,當然是特別的關注,中國由一個一黨專制的獨裁國家,可能透過學生運動走向一個新的轉折,可能有機會走向民主化。」但他也感嘆,「當時的學運成了整個世界共產主義陣營衰亡的先聲,可惜中國遺漏了,東歐在1989、1990年這段時間內都完成政治轉型,由一黨獨裁變成民主國家,整個第3波的世界民主化浪潮,中國最先開始的,遺漏的卻是中國。」
憶及開始鎮壓那天,秦晉說,「我們一直看著,看著中國的變化,看著中國的領導人鄧小平用軍事力量武力鎮壓這場學運……」他道出心中感受:「悲憤,但是必須要看清楚。」秦晉指出,中國的民主化在當時遭受了很大的挫折,且「中國民主化的進程到現在,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幾代人上百年的追求,在中國大陸還沒有實現。」
秦晉也表示,他經常來台灣,認為台灣很幸福、很幸運,「台灣的民主經過了短短不到30年的變化,在我的認知中,已經達到了比較成熟的西方國家、幾百年演變的民主,跟他們差不多,所以台灣人是幸福的」。反觀中國的現況究竟要如何改變?秦晉說,這20幾年來,有一大批民運人士在堅持不懈、不屈不撓地堅持這個沒有人關注的民主運動,「猶如一個孤獨的長跑者,進行一場中國民主化進程的馬拉松長跑,現在還沒有到終點,所以很需要台灣人民、世界人民對中國民主化的實質性支持和幫助。」
幫助中國未來演變 台不可缺席
秦晉說明,「台灣對於中國有燈塔的作用,照亮著中國、指示著中國」,他期待台灣在中國未來的變化當中,扮演一個角色,他表示,對於台灣當然會有期待,「畢竟同種同文,有同胞的血與肉的情感,看著自己家裡的大哥哥到現在還是這麼窮困,潦倒,不自由……作為一個富裕的,享受民主自由的台灣人,是否感受到一份責任心去幫助他們?」
然而,台灣政府和中國政府之間的問題尚未解決,台灣政府如何能夠「幫助」中國政府?秦晉回答,台灣在軍事、經濟層面不如中國,但文化、政治制度超越中國,台灣可利用民主政治、保存完好的中國文化,「勇敢向中國大陸進軍!」他表示,「進軍」倒不是指產業,而是政府之間的互動,且人民可以影響自己的政府,「在台海兩邊政府的交手過程中,要有勇氣打出這個民主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