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比鳥還大、「長頸犀牛」更有5公尺高!10個超乎人類想像、曾稱霸地球的「史前巨獸」

在人類出現前的世界,地球資源無比豐富,演化出許多超乎你想像的龐大生物。(圖/取自youtube)

把地球46億年的歷史攤開來看,比看侏儸紀公園、大白鯊的電影還要精彩!在人類出現前的世界,地球資源無比豐富,生物賴以為生的陽光、空氣、水的含量是現在的好幾倍,在豐碩環境中成長的生物當然長得肥肥胖胖的,有的動物體型是大象的4倍、有的力量大到可以把卡車扭到變形,甚至還有更誇張的.....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曾經稱霸地球一時的史前巨獸吧!

1. 鄧氏魚(Dunkleosteus)

出現於3.82億至3.59億年前的晚泥盆紀,體長可達9公尺、跟現代的殺人鯨差不多大!重量可到4公噸,牠們咬合力可到5公噸,堪稱史前咬合力最狂的生物!每秒可張嘴50次,快速吃下龐大的獵物,主要食物為硬殼類生物以及無脊椎生物,是寒武紀時期稱霸海洋的魚類。

鄧氏魚化石廣泛分布在北美洲、波蘭、比利時以及非洲的摩洛哥,龐大的身軀使其稱霸海洋千年,但隨著環境變遷,以及更敏捷的鯊魚類生物出現,最終滅跡於地球中。

05
(圖/取自youtube)
1011
(圖/維基百科)

2. 普莫諾蠍(Pulmonoscorpius kirktonensis)

3.5到3.3億年前出現在石炭紀的巨型水生蠍子,又稱為「會呼吸的蠍子」。不過古代的蠍子可不像現在的蠍子小小隻的,牠的體型將近1公尺長!

但相較於其他昆蟲,牠存在於地球上的日子並不長,化石在蘇格蘭的西洛錫安等地區被發現,出土量極少,因此牠的食性、生活方式都十分神秘,科學家只能推測其以小型四足動物或者其他節肢動物為食。滅絕原因可能與地球含氧量低下有關。

普莫諾蠍(圖/維基百科)
(圖/維基百科

3. 巨脈蜻蜓(Meganeura monyi)

3.5到2.9億年前出現在石炭紀的巨型昆蟲,外型跟現在的蜻蜓相似,牠們翅膀展開可以長達65到70公分,如果活到今天,相當於「老鷹」的大小,想像牠們飛翔在羊齒森林真的十分壯觀!這也是地球上目前發現最大的飛行昆蟲,以掠食小型兩棲類動物以及昆蟲維生。

不過,牠們在中生代時期就已滅絕,有研究認為,因為當時地球的含氧量急速降低,導致部份大型生物無法適應,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蜻蜓的身型如此嬌小,就是為了在現有的含氧量生存而演化出的物種。其化石最早發現於1880年法國科芒特里的煤礦場,後來在1979年德比郡的博爾索弗第二次出土,如果現在想看史上最大飛行昆蟲,可以到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哦!

巨脈蜻蜓(圖/翻攝自youtube)
(圖/取自youtube
01010
(圖/維基百科)

4. 駭鳥(Phorusrhacidae)

生存於6200萬-250萬年前新生代的大型鳥類,身高1至3公尺,幾乎是一層樓高!長達6000萬的時間中,前後有17個駭鳥物種出現,牠們雖然不能飛,但牠們峰利的鉤狀喙像把兇器,可以立刻咬斷馬的脊椎,雙腳也像霸王龍一樣力大無窮,以各種草食性動物為食,是當時的高階掠食者。 (相關報導: 妝容詭異日本83歲妓女,站壁40年只為等一人...戰後慘遭美軍蹂躪的「橫濱瑪莉」悲慘人生 更多文章

最晚出現的駭鳥是「泰坦巨鳥」,牠們的祖先從南美遷徙到北美大陸,體型巨大,速度敏捷,跟現在的鴕鳥很相近,牠們可以輕易踩斷牛的大腿骨,強韌的鳥喙借助上下震動,可以快速的將獵物腦袋扯下。根據科學家研究,牠們的喙結構就像現代的禿鷹一樣,堪稱最可怕的肉食性動物之一。考古發現牠們從南美大陸發跡,到後來在北美大陸絕跡,滅絕的原因與氣候變遷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