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顏色 是國家進步的象徵:《走一條人少的路》書摘(2)

五年前我們多數人都沒聽過PM2.5,但現在已經知道,每一口吸入的空氣都跟PM2.5密切相關。(資料照,林俊耀攝)

仰望藍天

二○一六年是空氣治理關鍵的一年,《空氣汙染防制法》實施滿四十年,空氣汙染防制費開徵滿二十年。空氣汙染指標PSI(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的空氣品質不良率,從一九九四年的七‧○%,已改善到二○一四年的○‧九%。如果只看PSI,台灣的空氣品質已有大幅改善。

但PSI只計算五種汙染物: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X)、一氧化碳(CO)、臭氧(O3),並沒有計算細懸浮微粒(PM2.5)。行政院已訂二○二○年PM2.5濃度要達到年平均值每立方公尺十五微克的目標,二○一五年是二十二微克,還有七微克的差距,仰望藍天,需要政府與人民一起努力。

PM2.5來敲門

五年前我們多數人都沒聽過PM2.5,但現在已經知道,每一口吸入的空氣都跟PM2.5密切相關。它來者不善,不但威脅我們的健康,還造成視線不良、影響城市景觀。對抗PM2.5,已成為台灣人民最急迫的空氣革命……

20150513-002-SMG0035-PM2.5/霧霾小檔案
 

二○一五年十一月八日星期天上午九點,我在高雄美濃,南台灣的豔陽即使在十一月的初冬依然炙熱,戴上遮陽帽,不時還得擦一下額頭冒出來的汗水。正在進行訪談錄音的手機畫面突然跳出line的訊息,是一位住在台中的朋友傳來的照片。照片中的街燈、遠山、道路彷彿罩著薄紗,在迷濛中排列組合像一幅山水畫。下一則訊息是他寫的一行字:「我以為身在北京!」

這些年來只要提到北京,腦中立刻跳出許多畫面:戴防毒面具的跑者、政府在APEC期間強制工廠停業減少空汙排放以製造短暫藍天、還有彷彿陷入沙塵暴現場的街道,空氣汙染已經與北京劃上等號。

拿台中比北京,又是我這位朋友第一次對空汙表達如此急切的焦慮,引起我的好奇。隨即上網查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看到台中西屯、忠明、大里的PM2.5指標都出現空汙最嚴重的紫色,再往南幾個測站也是一片紅(僅次於紫),隨即向環保署官員詢問後證實:「這是今年最嚴重的一波空汙」。

柴靜獨立製作的專題片《穹頂之下》直指長期被忽略的霧霾問題(圖/翻攝YouTube)
空氣汙染已經與北京劃上等號,前央視主持人柴靜曾獨立製作的專題片《穹頂之下》,討論被忽略的霧霾問題。(取自YouTube)

其實這些年來我對台中的空汙也有較深的感觸。因為採訪需要,一年中有相當多的次數會來台中,或從這裡轉車到彰化、雲林等周邊城市。突然從某一天開始,只要疾駛的高鐵快到台中站時,我就像舉行儀式般拿起手機,對準移動的天空拍下幾張照片。而幾乎毫無例外,鏡頭出現的全都是迷濛的景象。曾幾何時,霾害成為旅客對台中的第一個印象。

不只我有這種感覺,一位家住台北、在靜宜大學任教的老師說,十年前她剛來台中時,站在校園還看得到大肚山,隨著台中火力發電廠逐漸增加到十個機組,清楚的山型就被霧霾所取代。昔日美麗的黃昏已成記憶。

中科大肚山擴建,牽動空汙的緊張關係

海線是台中空汙最嚴重的地區,從左上方位於梧棲的台中港務局,下方龍井的台中火力發電廠、中龍鋼鐵,再往東位於西屯的中部科學園區,這整個區域的粒狀物汙染幾乎占了台中市的一半。位於這些區域下方的烏日台中高鐵站,因承受上方的空汙,才會經常性地出現霧霾。 (相關報導: 《走一條人少的路》序文:穹頂之下,廢水之邊 更多文章

台中火力發電廠(Ellery /維基百科)
台中火力發電廠(圖)、中龍鋼鐵,再往東位於西屯的中部科學園區,這整個區域的粒狀物汙染幾乎占了台中市的一半。(取自維基百科/Ellery攝)

過去每當空汙嚴重時,官方都會告訴大家,這是伴隨東北季風南下的境外汙染,而在年底結算空氣汙染指標PSI時,沙塵暴還被剔除不算。但不論境內、境外汙染,民眾感受到的是全部的汙染,不會因為剔除沙塵暴而沒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