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火星任務第一步「獵戶座」試飛升空

獵戶座(Orion)太空船發射,締造太空探險事業新猷(美聯社)

美東時間5日早上7點5分(台灣時間5日晚間8點5分),獵戶座(Orion)太空船自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空軍基地發射,揭開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火星計畫新頁;最終目標為2030年代將人送上火星。獵戶座計畫主任蓋耶爾(Mark Geyer)比喻,此次處女航意義可比擬阿波羅(Apollo)計畫及NASA太空梭時代的開端。

獵戶座此次試飛航程總長約4小時24分鐘,它搭載於目前地表最強力的發射器三角洲四號重型火箭(Delta IV-Heavy)上,前往5800公里高空;這比國際太空站的位置高了15倍。獵戶座將繞行地球2圈,最後以近每小時3萬公里的速度穿過大氣層,張開降落傘,降落在墨西哥西部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外海中,由美國海軍協助回收。

這次試飛並沒有載人,但對NASA來說依然是一件大事。休士頓任務控制中心的飛航主任薩若芬(Mike Sarafin)3日於航前記者會表示,「自從太空梭計畫(於2011年)結束後,我們已好一段時間沒有這種感覺。......從美國的土地上發射一艘美國太空船,開展一個新的計畫:探索更深處的太空。」

獵戶座太空船外型與40餘年前送人登陸月球的阿波羅計畫指揮艙同樣為錐狀,但空間更大,且設計來載人前往更遙遠的太空。完整運作的獵戶座可以載4個人進行21天的太空任務。相較之下,阿波羅艙體可載3人,任務時間約限於6-12天間。

據NASA署長波登(Charlie Bolden)表示,4日試飛有2個主要目標。第一是測試系統,並在近期數起太空船發射意外後,重新建立太空旅行的信心。第二是盡量得知獵戶座在深處太空的耐受度,評估完整航程個環節的表現。

其中最關鍵者可能是熱防護效果。在回程中,獵戶號將經歷攝氏2000度的高溫。工程師希望得知獵戶號底部厚達5公尺的隔熱罩表現如何;這已是同型太空船中最厚者。

此外,太空艙內的輻射保護設計也極為重要。赫耶爾表示,獵戶座將經過部分范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radiation belts)。深層太空探索中,輻射是一項主要的風險。赫耶爾指出,太空船上的處理器體積極小,這有助於減輕重量,但也使它們更容易受輻射影響,因此電腦儀器需要特殊防輻射保護。這次試飛也將觀察電腦運作表現。